转帖:摩耶精舍----张大千先生先生纪念馆(台北故居)

标签:
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外双溪杂谈 |
分类: 游踪 |
在台期间,探访了大千故居摩耶精舍,人去楼空,孤猿哀鸣。不许拍照,只好转来好友云辉兄此前特许拍摄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摩耶精舍----张大千先生先生纪念馆(台北故居)
位于中国台北市外双溪溪水双分之处的“摩耶精舍”,为张大千亲自设计兴造的四合院型建筑,搭配中国式庭园,园中植满花木、建小桥、引流水、曲径通幽,故居保存完整,它纪录了张大千先生晚年的家居生活。大千先生生前对居住环境十分讲究,从四川的梅三、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可以居、环辜盒到台北的“摩耶精舍”都布置得极为精致。故居建于1978年,1983年大千先生逝世后由其家属捐出。现辟为纪念馆,主要展示照片、奇石及盆景,书画极少。张大千书画作品都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大千先生逝世后,就安葬在故居庭园内的“梅丘”。(文字部分从网上转载) |
环境优雅,背山临水的外双溪,美哉。
“摩耶精舍”按张大千先生的设计,建造于1976年,至1978年9月完工。“摩耶”之名出于佛典,谓释迦牟尼母亲—— “摩耶精舍”位于台北市外双溪,在至善路折入一小巷,可以看到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贮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这是一处雅致的门楼,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古朴厚重。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
进楼门处正对面墙上是一幅大画,为张大千先生友人邵幼轩等合绘。未拍照。 有楼梯上二楼,据介绍为裱画师傅专门裱画的场所。 |
转过过门入回廊是会客室。 |
大千先生在摩耶精舍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时光。在这里,他创作了《晴麓横云》、《秋山图》、《水竹幽居》、《湖山隐居》、《庐山图》等传世之作。[4] 大师一生云游四海,长年远离故土,却始终以炎黄子孙而自豪,思乡怀国之情日炽。先生诗云:“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1981年7月,先生在给大陆友人的信中悲叹:“世乱如此,会晤无期,奈何奈何!” 沿回廊转过就是画室和小会客厅。 |
画室客厅部分墙上挂有曾熙书法四条屏(复制品),可以看到何绍基临张迁碑的影子。 |
画室墙上挂有秦孝仪院长书写的张大千先生捐赠书画器物名单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1001/1110012045e5a32114b3d1f9aa.jpg
曾熙书画---万寿无疆 |
郎静山摄影大师作品,张善孖先生像,张大千、宋哲民题字 以及张大千先生亲属相片 |
众多书画名迹的出生地。 大千先生的故居是在他去世(1983)后,由他的家人不动分毫地捐献出来的,现归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摩耶精舍内的一切都一如既往,家具物什完好如初,纸笔墨砚都放在老地方,好像大千先生有事暂时出门一般。 画室内引人注意的是,大千先生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二十公分。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他住进台北的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木凳上泼墨作画,夫人在身后扶着他的腰部。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多。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
出画室后转过回廊,墙上挂有先生用过的拐杖。 |
另外一个会客厅,很多房间都是前后通透,能够看到两边不同的花园景色。 |
转过上面的花园和会客厅,穿过一个过门,进到最后面的这个花园,远远地看到先生在那里,就在那里,梅丘,先生长眠的地方。 |
梅丘 张大千先生去世后,徐雯波夫人安遗嘱将先生安葬于此,摩耶精舍捐赠后,徐雯波夫人去世,因政府的政策,徐雯波夫人未能合葬于此。 |
后花园入口处,以及花园部分内景 大千先生旅居巴西时的八德园和美国的环荜庵全都是自己设计的,这“叶落归根”的摩耶精舍更倾注他的心血。从中,人们不仅看出他的趣味、审美、修养和性情,还体悟他的自然观、生命观与精神至上。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为建造摩耶精舍,他用了许多钱财,不少奇石是从巴西、日本与美国高价运到台湾的。但在这里——财富化为了美。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 |
到了花园最后面,顺梯而上的平台,就是张大千先生宴请朋友,烤肉、雅聚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的盆景,围墙后面就是溪水,景色宜人的外双溪。 |
参观完,出门后,遥望故居,发现楼房上层的墙上,铭刻有张大千先生的书法。 |
敬仰一代大师,特发照片供爱好书画的朋友欣赏,纯属观赏资料不做他用,拜托各位网友亦然。 |
前一篇:提前祝朋友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