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进士文章探花书——邹国瑜夫妇墓表 [转载]进士文章探花书——邹国瑜夫妇墓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进士文章探花书——邹国瑜夫妇墓表 [转载]进士文章探花书——邹国瑜夫妇墓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进士文章探花书——邹国瑜夫妇墓表 [转载]进士文章探花书——邹国瑜夫妇墓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墓表照片由k.c先生提供
公諱國瑜字次垣廣東大埔縣人護理四川提督升用總兵绥甯協副将諱鵉章之次子也清咸豐間提督剿贼扵黔蜀之交勳绩震一時公幼通五經工書性勇毅佐父治軍遇贼衝锋陷陣無所避濒死者屢御部卒猶嚴纪律巡徼或至夜分往来莫測軍中憚之巴里坤總兵熊用臣统湘勇駐叙州知公名辟助赞畵軍事急公冒盛漲赴下游募兵至江津縣龍門灘舟覆殉焉時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也公先以軍功保叙知縣至是總督駱文忠公入告贈知府衔赐金祭葬廕一子入監讀書公駐軍秀山最久縣人思其功迄今附祀于李公祠配曰江太夫人同邑石城縣教諭東崖公女讀書明大義事舅姑孝謹贈公殁太夫人方居長沙年二十四孤鼎祺始四歲遺女在腹舅姑皆逺隔數千里念従死非夫子志而茕茕孤弱苟失所恃且無以自活遂忍死以撫孤自誓旋依舅姑扵绥甯協鎭官舍舅姑賢之委以家政其時門以内親族數十人祭祀賓客饔飨之事日不暇给承家翕邪俣肆阋S太夫人遜约持大體不詒舅姑憂昼则经昼庶事夜則課兒誦讀常徼丙夜不敢告劳及提督公平生計益瘁艱難顦顇幾三十年至孤子逾冠學成以館榖爲飬而後太夫人之志意始稍稍舒矣性明慈勤潔恒忘身以済须m處至艱阨之境而扶颠恤困不懈益更撫子孫婢僕皆以宽仁一食之甘必割而分之人有所求無弗應雖珍物弗靳孫曾男女身自訓育存恤及繊细而家榘嚴肃教誡不去口澆恶世風不稍使子孫浸習终日莊敬周思審慮迄老不自息守莭凡五十二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有司聞于朝旌表莭孝以民國癸丑正月十九日终扵成都年七十有五初贈公殉難江津求遺骸不得太夫人以爲大戚至是鼎祺奉公齒髪纳櫝中與太夫人合葬扵蕐陽縣東高店子之原鼎祺歴官四川永川蓬溪縣知縣公廉愛民爲蜀循吏女一適秀山秦代檮孫四人棽楙琳樞棽済南津浦铁路貨捐局長楙江蘓印花税局長琳財政部鹽務署长孫女六人曾孫男女十有六人中蕐民國十九年一月棽等以書来告曰吾祖父母葬十有八年而墓碣無文大懼樵牧之侵此吾父遺恨也謹具事状乞爲文揭諸墓以终吾父之志姚華曰國于天地必有與立公之義烈太夫人之莭皆地維所以立天柱所以尊也事變雖亟斯誼终不可泯激濁揚清其曷敢辤敬撰次大略俾勒扵石以詔萬世
现在的四川人,真正的原住民极少。川人之中,除了清初大规模移民而来者以外,有一部分是历朝宦游入川,落地生根的。墓表的主人邹国瑜,随父由广东入川,辅佐其父冲锋陷阵,卖力剿贼。后因公殉职,永远留在了四川。感人的是,在次垣公殁后,其遗孀江太夫人的一念,使这个濒临消失的家族得以繁衍。当年,惊闻丈夫噩耗,江太夫人如五雷轰顶,几欲赴死。好在她系出书香门第,读书明大义。担心四岁遗孤,无人抚养,遂忍死以抚孤自誓。墓表撰写人姚华,不愧学问渊博,精通文字。“忍死”二字,道尽了江太夫人彼时的心境。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一死了之,何其简单。丈夫忠孝,夫人节义,合乎礼教。而夫人却有悲悯之心,念及死去的丈夫,思及遗孤,她活了下来。在她守节的五十二年里,一个弱女子的所作所为,都在姚华先生的文字里,不需要我来嚼舌。我所知道的是,江太夫人的儿子邹鼎祺,后来历任蓬溪等地知县。邹鼎祺先生的墓志,由陈三立撰文,郑孝胥书丹,罗振玉篆盖(见敝博《盖棺一纸三名仕》)。由江太夫人“身自训育”的孙辈,大都成了国民政府的栋梁。今天看来,这肯定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这江太夫人,不愧为伟大的母亲。至于她以何种方式为儿孙们励志,教他们读了些什么书,却耐人寻味了。
收到国正兄发来的墓表图片,一看撰写者和书丹者的大名,我就自觉矮了七分。犹豫再三,才开始写这篇文字。最先是用简化字打出墓表原文,读来总觉有些异样,遂搁置一边。及至查姚华先生资料,看到姚先生那帧照片以后,在我和他对视时,他面带愠色,似乎在说,“不要乱改我的文字”。心下骇然,立即将墓表改用繁体字重打一遍。打完一读,全是民国的韵致和文采。再去看姚先生的照片,已是一脸和雅。
墓表撰文者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戊戌东渡日本,就读政法大学。光绪三十年(1904),考取甲辰科三甲第九名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民国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后因军阀混战,时局动荡,遂隐居敝寺,以出售自己的书画及颖拓为生。姚华学问渊博,精文字学,音韵学,戏曲理论。他在文学领域的修养,于当年人才济济的画坛,竟无出其右者。世人皆知姚茫父工于写铜,却不知梨园前辈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均是莲花庵的常客,尊姚先生为师。
墓表书丹者郑沅(?—1943)字叔进,号习叟。湖南长沙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探花。以翰林侍讲入值南斋。1903年出任四川学政。辛亥后曾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称帝,乃以疾力辞。袁克定百计挽之不起。客上海爱俪园,卖字为生。一则挽之不起,一则卖字为生,可叹郑先生之骨气。看郑先生所书,似于北魏墓志用功较多,但工整中稍显板滞,不如他的行书潇洒。当然,行书不能写墓表。
忽然想起,姚先生的相貌很适合扮须生。只是,民国的戏已经退场了,远去的锣鼓却还依稀。
辛卯立秋光建记于江安河畔之草禅书屋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