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梦臣先生《刻铜十美》盒

标签:
铜匣刻铜孙梦臣杂谈 |
分类: 诗歌 |
顷见盛世刻铜版孙梦臣先生所制《刻铜十美》墨盒,铜质、做工、文辞、书法、刻工,五美并举,真可谓当代善盒。因借用十美之题,略乱其顺序,拟俚句十首以志之。
(一)铜质
五行金为首。五金偏爱铜。
以铜为美器。珍赏古今同。
白铜精而雅。黄铜富且隆。
紫铜软也腻。材美各不重。
千凿出幽谷。百炼见真容。
(二)器形
流传百年久。形制变幻多。
方正君子意。圆通天地缩。
菱形与三角。桃钟琴鼓瑟。
大者宜案头。小者拳可握。
琳琅细细赏。纤手漫磨挲。
(三)历史
冶铜以为盒。百年盛而衰。
盛时珍且宝。衰后弃可哀。
历尽沧桑变。铜匣涤尘埃。
文辞亲手洗。典故费心猜。
欣然会意处。如醉亦如呆。
(四)文字
铜匣袭旧制。寅生创新门。
真草行篆隶。魏碑与金文。
今日仍可见。妙迹出名人。
茫父奇且硬。师曾朴而醇。
纤纤数百字。识者自珍存。
(五)图画
图画通教化。铜匣刻心声
空山高士卧。野旷孤雁鸣。
斗雪梅枝俏。凌霜竹叶青。
东篱一壶酒。南轩数盏茗。
掌中名迹在。娱我田园情。
(六)刀痕
墨痕化刀痕。刀锋胜笔锋。
浅刻清灵透。深凿金屑迸。
扁平拟皴染。直进似犁耕。
工细毫发现。刃坚老干撑。
百年数风流。锡久与二丞。
(七)典故
铜匣虽小技。方寸天地宽。
人物皆典故。画图寓双关。
桃园三结义。孝义廿四篇。
文有朱子训。景多陶令山。
能明此中意。晤对不需言。
(八)金石
鼎彝重华夏。千载不易风。
浩浩四十卷。西清古鉴通。
碑帖临魏晋。造像供番僧。
颖拓埃及画。双钩秦汉封。
新铜发古韵。名迹是明灯。
(九)年痕
星移复斗转。一岁一因循。
纵有金石固。难敌日月侵。
包浆敛芒耀。锈迹染晕昏。
零落潇湘骨。消磨磨墨人。
爱此斑斑渍。苍茫老年轮。
(十)交流
铜匣存古韵。引客来八方。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磋商。
激辩若敌我。罢争两不伤。
真知无长幼。灼见憎乡帮。
赏铜虽小众。清气已初彰。
附原文:刻铜十美
1、文字之美:甲骨金文,真草隶篆,汉简魏碑,欧颜栁赵,中国特有的方块字独步天下,象形表意,线型墨拓,或柔或媚,亦正亦钢,黑白相间,书画同源,观前人笔迹,叹远古豪情,时空交错,睹物感怀,不亦快哉!
2、图画之美:荒山,野渡,童真,高隐,梅兰竹菊,君子雅兴,花鸟鱼虫,百姓风俗,羲之换鹅,渔舟唱晚,益志抒怀,情趣昂然,更有名人画稿,大家墨宝,构图闲章,随兴而至,妙笔生花,品茶观画,体味古意,不亦快哉!
3、刀痕之美:以刀代笔,虽刻如写,岁月沧桑,磨淡笔画,却增幽情,观古人笔意刀锋,叹工匠落刀如神,游丝若蜻蜓点水,微波轻痕,深刻如铁犁入地,沟壑纵横,更有石青石绿,殘痕隐隐,锤敲手划,各具千秋,远观近玩,不亦快哉!
4、典故之美:五千年文化,大浪淘沙,典故短章,代代相传,刻铜之字画,多出于此,喜雨亭记,腾王阁书,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归去来兮,桃园结义,执白守黑,剑胆琴心,学诗讲礼,三省吾身,观赏吟诵,如散落珍珠,串起历史,静心捡读,不亦快哉!
5、铜质之美:白铜高贵典雅,黄铜富丽堂皇,红铜温软细腻,成分不同,呈现缤纷色彩,产地各异,难免厚重薄轻,有铸造,有锻压,最爱手工精制,曲线微呈,紫铜子口,严丝合缝,四面互换,不差毫分,让人爱不释手。抚之再三,不亦快哉!
6、器形之美:常见方形园形之外,菱形,三角,桃形,钟形,琴形,鼓形~~~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手工也好,机制也罢,大器或盈尺,只好书房慢赏,小盒不足寸,最宜掌中轻藏,目光环扫,指尖磨挲,不亦快哉!
7、年痕之美:岁月更迭,倒手展转,风霜雨雪,磕磨损裂,躲战祸,避融炼,多少偶然,始存于今天,包浆古老,子口多残,面有锈色,墨迹斑斑,思留存之不易,叹岁月之匆匆,人生百年,有幸得之遇之友之爱之,岂不快哉!
8、金石之美:刻铜字画,以青铜铭文或碑帖石刻为模,续千载之灵气,示远古之民风,茫父释印,古匋封泥,高僧佛像,碑文精殘,方寸之间,莫测高深,惊心之痕,铿锵有声,神思睱想,不亦快哉!
9、历史之美:文字不言,沟通战乱信息,刻铜百年,散记世事唯难,总理遗嘱,抗日纪念,长官嘉奖,誓词格言,军旅记事,战马车船,民族气节,共济时艰,和平年代观之,怜其苦,幸吾生,平添斗志,一扫颓风,感慨万千,不亦快哉!
10、交流之美:客来四方,缘于刻铜,富贵平民,一视同仁,奇文共赏,异义相析,或正误有争,或新老难辩,或网上短信,或光临小聚,对妙品口水无羞,歌友情不醉不归,七贤之会,兰亭雅集,高论且放胆,心仪自点头,有美文,佳画,精考,妙评,置身其中,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