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华的国学研究院
(2010-11-20 20:21: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日查找资料,翻出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作者是陈的学生卞僧慧。
封面上一行小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年谱长编系列”引起书生关注。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此名称用在此处恐欠妥。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沿用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所谓清华国学研究院,准确而完整的名称应该是“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
清华学校是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分设初等科和高等科,相当于初中部和高中部。高等科学生毕业后,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择优派往美国继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1925年,清华学校决定增设大学部和研究院,与初等科、高等科都是平行的机构。研究院旨在开展精深之研究,因为只设国学一门,因此后人多习惯称之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事实上吴宓曾经希望将“研究院”正名为“国学研究院”未果。
1928年清华成为国立大学,研究院还在,其名称相应调整为“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
1929年研究院被撤销。
2009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其正式名称就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由张充和先生题写院名,饶宗颐先生题写院训。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与彼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有精神上的延续,无实质上的传承。
综上,中华书局所出研究院四大导师年谱长编不宜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之名,而应采用“清华学校研究院”。
诸位看客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