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未必如其人【转】

(2012-06-20 14:37:4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苏轼在《答张文潜县丞书》中云:“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意为观其文而知其人也,后世简化为“文如其人”。
  明代冯时可《雨航杂录·文如其人》亦云:“永叔侃然,而文温穆;子固介然,而文典则。苏长公达,而文犹畅;次公恬,而文澄蓄。介甫矫厲,而文简劲。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
  其实 ,文往往是未必如其人的。做人和作文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郭沫若在《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中说过:古人每爱说“文如其人”,然如像光慈的为人与其文章之相似,在我的经验上,却是很少见的。
  
全唐诗话载述:唐中宗曾到昆明池赋诗,随从应和的大臣不少,应了百多篇,中宗令昭容上官婉儿从中挑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她站在彩楼上,把看不上眼的诗都扔下来,纷纷扬扬跟雪花一般,一会儿手头就只剩下宋之问跟沈佺期两个人的了。过了一会儿,沈佺期的也被扔下来,只留下宋之问的。上官婉儿评议:“沈、宋二人的诗,工力相等。不过,沈佺期结尾句是:‘微臣凋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枯竭;宋之问结尾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属于陡笔豪华。”
  还有一件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旧唐书·列传·文苑中》载:有年春天,武则天游洛阳龙门,兴趣来了,叫大臣们赋诗,说谁做得最快就赏赐谁。左史东方虬才思敏捷,第一个做好,武则天很高兴,将一件锦袍赏给了他。随后宋之问的诗也写成了。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的速度虽然比东方虬慢了一点儿,可质量却高了不少。于是,又令人夺过东方虬的锦袍,改赐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出人之士,后来居上。明高启《谢赐衣》中有“惭无夺锦才”句。
  由此可见,宋之问是相当有才华的,可他的为人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八:“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时所重。善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云:‘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
这个宋之问,就是刘希夷的舅舅。据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刘希夷传》云:“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后来宋之问被人劾奏赐死,辛文房说“人言刘希夷之报也”。
  也有人认为,宋之问杀刘希夷证据不足。据清沈德潜判断,可能是因为宋之问人品污下,所以人们才会编出这个故事来排谴他。翻开《全唐诗》,卷五十一,宋之问有一首《有所思》,卷八十二,刘希夷有一首《代悲白头翁》,除了宋的“幽闺女儿惜颜色”,与刘的“洛阳女儿惜颜色”,等六个字有微小变化外,其余悉皆相同。就凭这一点,宋之问也难脱剽窃的干系。
  宋之问是个马屁精,想拍女皇武则天,可自己并非小白脸,女皇对他不感兴趣。他就退而求其次,拍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新唐书》载他“倾心媚附张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旧唐书》载他“及易之等败,左迁陇州参军,未几逃归,还匿于洛阳人张仲之家。仲子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谋杀武三思,之问令兄子发其事以自赎,及同皎等获罪,起之问为鸿胪主薄,由此深为义士所讥。”从他甘心当“枪手”、捧尿壶、为保命打小报告等行径看,因为一首诗把自己的外甥谋害是有可能的。
  潘岳(字安仁),是西晋太康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机齐名,后人有“陆才如江,潘才如海”之赞。他的悼亡诗、内顾诗动人心弦,《晋书·潘岳传论》有云:“潘著哀词,贯人灵之情性。”梁钟嵘《诗品》列其为上品。潘岳二十岁就混迹官场,却长期滞官不迁,心灰意冷之余,便写了《闲居赋》。赋中,他说自己在清幽高雅的地方筑室隐居,穿地种树,悠游林泉之下,远离仕途尘烟。俨然一付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逸士样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他无奈之中的一个假像,“热中人作冰雪文”而已。《晋书·潘岳传论》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潘岳为人轻浮急躁,羡慕权势,与石崇等人谄媚当朝权贵贾谧,经常有事无事在其门口等候,一见贾谧驾车出府,就和石崇向着车子扬起的尘土跪拜,吃了不少的尘土。后来人们用“望尘而拜”形容谀媚权贵、卑躬屈膝的人。元好问在《论诗》中就看他不起:“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
  明末,昆曲盛行,一曲《燕子笺》更是令江南士人痴醉不已。“梁间双燕语星星,道是无情,却是多情。”“露湿晴花一苑香,小窗袅袅拂垂杨。”句句典雅、清丽,不同凡响!《燕子笺》的作者就是阮大铖。阮大铖的朋友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称阮的家班搬演阮自编的剧本一连五个“出色”:“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阮大铖还擅长写诗和词,无论是遣词炼字,还是意境开拓,都属当时的佼佼者。然而,阮大铖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家伙,《明史》将其列在《佞臣传》中。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万历进士,天启中任吏部都给事中。崇祯初以阿附魏忠贤,认其为“干爹”,名列逆案,废居南京。南明弘光朝立,经马士英推荐官至兵部尚书。翻逆案,报复东林党人,激起公愤。清军渡钱塘,阮大铖率先剃发降清。据清李天根《爝火录》记载,他像卖唱的的一样在清兵营中为清军将领唱曲,“即起执板,顿足而唱,以侑诸公酒。诸公北人,不省吴音,乃改唱弋阳腔,始点头称善。皆叹曰,‘阮公真才子也’。”清授其内院职衔,他又自告奋勇领清军攻破金华,后随清兵入闽,过仙霞岭时因病发死于道旁。张岱曾评价说:“阮园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其所编诸剧,骂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为士君子所唾弃,故其传奇不之著焉。”他说阮大铖的病根是“居心勿静”,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不安分、有野心。
  《孟子·万章下》还犹犹豫豫地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有何不可呢?无德之人未必无才,宋之问等人才高八斗,却为时人所不齿。此告诉我们,一个人品格卑下,并不代表他不能写出绝妙的文字来。清魏叔子《日录》卷二《杂说》说过:“大奸能为大忠之文,至拙能袭至巧之语,虽孟子知言,亦不能以文章观人。”因此,“文如其人”虽有些道理,但决不尽然。诗美人丑、文高人鄙世代有之,为文者当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