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梵高博物馆内的向日葵
Van Gogh
Museum ·
Amsterdam
▲ 梵高博物馆
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内,主要收藏荷兰画家梵高及其同时代者的作品,该馆藏有的梵高作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包括二百幅油画、不到五百幅素描、四本速写和八百封左右的信件。梵高博物馆依据梵高生平各时期,自孩提时至其各种感情阶段直到其去世的编年史进行编排。重点展品包括《吃马铃薯的人》,《在亚尔的卧室》,以及其三幅黄色背景的《向日葵》之一。
梵高博物馆是根据“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师格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的设计而建的,于1973年揭幕,1999年加盖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黑川紀章)
设计的新侧翼。
梵高博物馆一侧
参观梵高博物馆是有时间要求的,在游客中心买的票要下午两点半才能入场,闲来无事我独自一人坐在博物馆广场一侧的椅子上等候参观时间,广场绿油油的草地上本地居民休憩,他们的小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地玩耍。
Van Gogh
at Work
遵循我亲爱滴母亲“早一点到没坏处的!”的原则,两点十分左右我起身前往梵高博物馆大门口,五分钟左右到了后在门口准备排队,博物馆的保安看到我,向我问候并让我出示我的票,随后告诉我虽然是两点半的入场票,但是现在你可以提前进场喔!哈哈!赞!
http://s3/mw690/001SMOF8gy6NM2Gg8ymd2&690
梵高一生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足迹
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十六岁时梵高进入法国古比尔艺术品商行海牙分店当店员,1978年梵高被调往商行的伦敦分店工作,两年后又被派往巴黎,在这时梵高失去了对艺术品经销的兴趣,将自己沉湎于宗教之中。1876年梵高被古比尔公司辞退,随后在英国找到一份助教工作,因前途暗淡梵高于同年回到荷兰,步父亲的后尘成为了一名牧师。在父母让他进入私人大学学习后,梵高没有坚持上课,随后他作为一名牧师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的矿区,和矿工打成一片。直到大约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尤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自画像》
1887年-1888年,巴黎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自画像,梵高很可能是通过看镜子中的像画自己的,即画像中的右脸实际是他的左脸。梵高很注重自画像中的头部和强调脸部的表情,该画反映了梵高在法国巴黎最后几个月的精神状况。
《吸烟头骨》
1886年,安特卫普
《吸烟头骨》之所以抓人眼球、撼人心房,是因为骷髅头上的每个笔触都饱含着梵高的真情实感甚至是悲剧意识,他赋予头骨新的生命,令其十分享受地吸着雪茄,那道白色的燃烟从容潇洒。曾有专门研究梵高的学者认为,梵高这辈子画了许多自画像,但应把这幅《吸烟头骨》看作是梵高的第一幅自画像。
《高更的椅子》
1888年,阿尔
这幅画创作于和高更一起在阿尔共同生活的时候,空椅子通常作为其主人的化身,就像是高更的自画像一样。
《奥维尔的风光》
1890年,奥维尔
奥维尔是位于巴黎西北三十多公里处的一座小村庄,在这里梵高结识了医生,同时也是业余画家的加歇,他鼓励梵高进行创作。
《鸢尾花》
1890年,圣雷米
1890这年梵高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静物花卉的创作上,画作上的花卉要形成一种不同色彩交相辉映的强烈对比。
《卷心菜和木鞋》
1881年,海牙
1881年10月,在海牙学校教授梵高绘画的安东·莫夫送给他一个画箱,画箱里有颜料,画笔,调色板等绘画用品,之后安东·莫夫让梵高画一幅带有一双旧木鞋和其它物品的静物画。
《卷心菜和木鞋》是梵高早期的绘画作品之一,画中的几个土豆、一个红色卷心菜、一个白色卷心菜和木鞋的场景是为了练习色彩的运用和材质的表现。
《光秃的柳树》
1882年
《吃土豆的人》
1885年,纽南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第一幅大型描绘人物的作品,为了准备绘制这幅画,梵高提前画了四十多幅农民的手、头和其他部分。梵高这幅画想向人们展示的是真实性,而不是像其他画家那种美化现实的风格。
《开花李树》
1887年,巴黎
《开花李树》这幅画作是梵高临摹日本艺术家歌川广重的作品,梵高对日本的版画十分感兴趣,用这类的版画装饰自己的画室,并且收藏了很多。
《在阿尔的卧室》
1888年,阿尔
这幅画作描绘的是梵高在阿尔居住时的卧室,卧室布置的很简单,床边墙上挂着的两幅肖像画人物是比利时诗人布赫和士兵米列特。画中颇具特色的是油彩的运用和怪诞的空间效应,简单的陈设和明亮的色彩强调着“安静”和“睡觉”的意境。
《麦田和山》
1889年
博物馆内许多画作是不允许拍照的,这幅是我无意拍下来的
《收获》
1888年,阿尔
《收获》是梵高看做是他最成功的画作,他画出了阳光灿烂的风景和乡村生活活生生的呈现于画面,构成收割的各种细节都出现在画面中。
《疗养院的窗口》
1889年
《收割者与麦田》
1889年,圣雷米
《收割者与麦田》描绘的是梵高窗外的景色,远山为背景,围墙围着麦田。梵高引用圣经中的隐喻:收割者,一个模糊的人物,为了完成他的工作在炎热的夏日拼命地工作,我看到了死亡,在这个意义上,代表着人类的麦子都被割掉了。
《林下草丛》
1889年,圣雷米
在梵高自愿进入疗养院进行精神错乱期间,他的周围有着大量的灵感之源,他以疗养院中长满常春藤的花园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梵高在《林下草丛》中集中描绘光线穿过树叶射向常春藤围绕的树干和地面,光线和阴影产生的效果和波浪起伏的笔调充满整个画面。
《圣母怜子图》
1889年,圣雷米
《圣母怜子图》是梵高临摹德拉克罗瓦的石版画作品,当初是一个意外引发了他绘制这幅画。梵高又一次不小心把德拉克罗瓦的《圣母怜子图》和其它几幅画掉到了油漆颜料中,现在那幅沾有油彩的石版画仍然存在着。在梵高的画作宗教题材实属特例,可能是因为梵高不被理解,把自己比作受难的耶稣,画中红色胡子的耶稣形象和作者很相似。
《橄榄树林》
1889年
《圣保罗疗养院的花园》
1889年,圣雷米
《杏花开》
1890年,圣雷米
《杏花开》是梵高1890年初送给提奥夫妇新降生孩子的贺礼,该画以蓝天衬托花枝上盛开的花,代表着新生命的象征,画中的轮廓线和树的位置处理是梵高受日本版画的启示。
《暴风雨中的麦田》
1890年,奥维尔
《暴风雨中的麦田》构图简洁,画面分为水平两部分,强调了没有树木、鸟和人,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展麦田直逼地平线的这种特征。
《向日葵》
1889年,阿尔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来到了这里我才明白梵高创作的向日葵不止一幅。梵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现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现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93×72厘米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
《画向日葵的梵高》
保罗·高更
1888年
展馆中还藏有许多1840年—1920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这幅《画向日葵的梵高》是高更在阿尔逗留期间为梵高画的一幅肖像,尽管梵高经常以真实的物体为创作的出发点,而高更却经常从他的记忆和想象为绘画的出发点。梵高第一眼看到这幅画认为高更把他画成了一个疯子,后来却又反过来说:从那时之后我的脸上有了欢乐,但我真的很疲惫并且紧张,就和我那时一样。
梵高博物馆相关信息:
票价:成人15欧,18岁以下免费,多媒体讲解器5欧(我们2013年去的时候还没有中文的)
地址:Paulus Potterstraat
7, 1071 CX
Amsterda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