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2016-05-23 23:54:25)
分类: 教育随笔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阳春市云凌小学  曾文冰

 

5月12日,鲍当洪校长带领他的工作室成员送课到春州小学,我们英语科组有幸前往观摩,确实受益匪浅,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主要感悟以下:

一、教师应努力提高个人素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基本功有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素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教师基本功扎实,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1、标准的书写是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2、口语好,发音标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好领路人。另外,从长远角度讲教师的性格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很重要。

4、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做一个生活丰盈的教师。

5、注重与学生交流。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谈心,要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需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们、尊敬我们、欢迎我们,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二、教学能力素养细节。

1、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鸟语高飞先振翅,人要进步必读书。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增长迅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心。我们在专业上一定要“术业有专攻”,一定要尽力超过所有的学生。认真备课,如果备课不充分,总是出现知识性错误,是会非常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2、尽快记住学生的姓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3、教师要有哲理性幽默感。

 4、善于设置悬念和有技巧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

5、机智让教师变得更加美丽。善于自制,才能使自己冷静下来。

爱心感化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谁更有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的观点是恰到好处的“恩威并施”会很有效果,我们的出发点要爱学生,不能一味的劝说,有时也需要让学生看到我们生气,到我们要把握尺度,给学生留有改变的空间。

三、课堂调控能力素养。

1、课堂评价语。如何表扬,如何让表扬语发挥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作用。

2、教师要有激情,但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形式。面带微笑,有激情,让自己整个人投入到这堂课中,如果这堂课自己都不喜欢,那学生们又怎能喜欢呢!不管教师心情好不好,我们都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这是职业素养,更是敬业精神。

3、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旦勇敢的举手回答问题,我们就要多给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

鲍当洪校长的英语课堂就课堂我最感叹的有如下几点:

1. 很欣赏、赞叹鲍校长对课的“严密、有序地”组织和深层次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分步骤的对珠海四季的引入到引导学生述出珠海的四季,个中的设计等,都让人感受到很深厚的英语功底和扎实地不得了的教学技能。

2. 热情澎湃、感染力强:邱老师课前就热情澎湃地和学生“热”起来,让听课老师也跟着热起来了。正如很多专家提倡的:在课堂里,老师得热情,得激情高涨,才能使学生有“热度”地学习。

3. 很喜欢鲍校长的板书设计,以点带面,让学生在练习输出时可在板书中找到有效的提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4. 灵活的小组活动设计:小组、同伴互助,小组间进行问答,这种接龙式的句子运用让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促进其自主学习。

5. 渗透学习策略,发展学习:注重设计有梯次的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深入浅出,老师引导学生在文段中找出答案的“根据”。

   6. 注重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回归生活,从珠海的天气再讲到阳春的天气,反客为主,过渡自然,课堂气氛非常融洽。

林少馨老师与鲍校长也同课异构了一节关于季节的课,也上得非常扎实,老师和学生沟通流畅自然,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基本功出色,也很擅于学习前辈们的优秀经验,让人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鲍校长和林少馨老师给我们上的示范优秀课例给我们带来的专业上的冲击还是挺大的,我们也有信心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肯定会不断进步的,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