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有效的沟通是保证网课成功的利器

(2020-04-11 06:12:49)
分类: 教育点滴

科学有效的沟通是保证网课成功的利器

小仵的天空

在钉钉平台进行网课直播,因为缺少了面对面的师生 生生之间的眼神和肢体交流,就需要有更多刻意设计的互动的环节,这些互动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方面的问题情境的串联设计,也包括授课过程中的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之间的语言和画面的互动。

下面我就以我在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中的几个课堂实例,来谈谈网课进行中及时科学有效沟通的一些比较有实效的做法。互动问题引领课程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的课程设计,教师要有自己的整体规划,也要及时的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实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以便让课程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的课程才是真正的有效的课程。

我们在复习时采用的是小专题复习的模式,每一个小专题的复习都包括了三个环节:(1)学生首先做本专题的习题训练,同时进行初步的知识和方法的整合,确定自己本专题中存在的知识 方法 题型的盲区 薄弱点,然后反馈给老师。------课前互动

(2)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设计授课课程,在考纲的框架下,对本专题知识 方法 题型进行整合 精讲 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所选用的例题一般有两个来源:高考真题+学生反馈的问题。这样的设计针对性强,同时学生也会更有亲切感。-----课程设计体现互动

(3)反思提升环节。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完成两个方面的作业来达到训练目的,一是整理课堂笔记,对知识方法进行整合反思内化提升;二是综合性习题训练,通过8个左右的习题定时检测,巩固提升,同时进一步的发现和反馈问题。-----课后互动

比如《圆周运动2》这节课是圆周运动的第二课时,我就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重新整合了课程,把学生前一天反馈回来的疑难问题作为例题,整合入了课堂中准备复习的三个模型“火车拐弯问题”、“轻杆问题”“涉及圆周的多过程问题”,学生的问题成了这节课的题源,既是讲评作业,更是对典型模型的特点、解题方法、数学运算技巧的展示和整理,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复习效果好。

实例1内容如下:一·火车拐弯问题:1.实例特点:火车做部分的圆周运动;要求火车不侧向挤压轨道。2.解决措施:轨道外高内低+规定运行速度。例1. 【典例2】(2019·甘肃省兰州一中模拟)在修筑铁路时,弯道处的外轨会略高于内轨.如图所示,当火车以规定的行驶速度转弯时,内、外轨均不会受到轮缘的挤压,设此时的速度大小为v,重力加速度为g,两轨所在面的倾角为θ,则( ) A.该弯道的半径r= v2/gtanθ B.当火车质量改变时,规定的行驶速度大小不变C.当火车速率大于v时,内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 D.当火车速率大于v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5.(多选)(2019·江苏南京市、盐城市一模)乘坐列车时,在车厢内研究列车的运动情况,小明在车厢顶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当列车以恒定速率通过一段圆弧形弯道时,小明发现悬挂小球的细线与车厢侧壁平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B.外侧轨道与轮缘间没有侧向挤压作用C.小球不在悬点的正下方,偏向弯道的内侧D.放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支持力垂直于桌面但并非竖直向上二·轻杆问题:例3.一个轻杆长为L=10m,顶端固定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轻杆带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1)当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为------时,杆对球的弹力恰好为0; 2)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为20m/s时,杆对球有向---的力,为----; 3)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为2m/s时,杆对球有向---的力,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转到最低点时,杆对球的拉力为------。三·涉及圆周运动的多过程问题: 方法:首选功能关系,次选特殊规律:圆周:向心力的分析,看见平抛就分解。例4.作业:1.整理笔记整合提升,将重点习题重新做一遍。2.完成《圆周运动强化训练》3.完成一套自选8+2。

在课程中的例1 例2 例4均为前一天学生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作业题,在课件中均保留了作业中的原来的题号,同时每一道题展示的过程中,也同时报出提出该题的学生名字,让学生们更有亲近感。

多维度的互动设计丰富课堂进程。

科学有效的沟通是保证网课成功的利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校园记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