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怎样才能“广结善缘”? [转载]怎样才能“广结善缘”?](//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星云法师: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佛经上也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所谓结缘,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人生最可贵的一件事就是“结缘”,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愉悦,也为了大家的生命快乐,广结善缘实在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广结善缘呢?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亭施茶与人结缘,有人造一座桥梁衔接两岸与人结缘,有人挖一口水井供养大众结缘,有人送一个时钟跟你结时间缘,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善缘。
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缘处处在,善门处处开!
我现在大略举出几种结缘方法:
(一)经济结缘──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块钱跟别人结善缘,不但带给别人亲切感,甚至也许因此救了他人一条命。比如说公路上出了车祸,有人想打电话报案求援,偏偏只有钞票没有铜板,根本无法换钱,这时候你借他一元,马上救护车也来了,医生也来了,许多流血垂危的伤者都得到了及时救护,你这一块钱的善缘就广大无比了!
(二)语言结缘──别人灰心的时候,你鼓励他一句话,对方就有绝处逢生的感觉;别人失望的时候,你赞美他一句话,他就会觉得人生可爱多了。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句好话有时真可以使人我快乐、天地清平!
(三)功德结缘──一件小小的善事,一个小小的善心,都可以蔚成大功德。
荷兰曾经有一个小孩子,傍晚从海边堤防走回家的时候,偶然发现堤防上有一个小洞,海水正慢慢的从洞口流出来,他一想:哎啊,这不得了!要是不赶快把它堵塞起来,明天这堤防就会溃决,海水会淹没整个城市的。这个子孩子一发善心,找不到东西堵塞,就用手指头去堵,他站在风雨中,从天黑等到天亮,整个晚上都等不到人,天亮以后才有人发现他僵冷的晕倒在堤防边,手指头还紧紧塞在洞里,大家才万分感动的知道他一根指头挽救了全城居民的生命财产。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善心,能够拯救无比的生命,成就无限的功德。
(四)教育结缘──我们也可以用知识或技术做法布施,来和人结缘。每天,无论在台北或澎湖,全国有十八万教师在谆谆传授知识学问,提高了国民的知识水准,也促进了国家的繁荣进步。你今天教别人一点知识或技术,明天就会成为他立身处世的本领;常常一句睿智的语言,可能影响对方一生,成为他生活的指南和处世的依据。
(五)服务结缘──
在某些事情上给别人一点方便,有时会成为大家钦佩敬爱的对象。譬如警察先生在十字路口搀扶老婆婆过街,为人民褓姆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售货小姐亲切地引导客人买东西,让顾客享受到购买的乐趣;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很有礼貌地让位子给老人,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有了信心。从这些日常生活上给人的服务结缘,可以窥测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进步开发的社会。
(六)身体结缘── 一个微笑,一举手,有时候会带给大家意想不到的善缘。
曾经有一个失业的青年徘徊在台北火车站前,望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色发楞,想找一个有钱人的座车撞上去自杀,以便让贫穷的老母亲得到一笔抚恤金过日子。正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有一个高贵美丽的小姐经过他面前,对他微微一笑的点了个头,这个青年一高兴,倒忘了寻死了;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养家,更不想死了!一个笑容的因缘,多么巨大!
学佛法、做功德,有时候不一定是要入山修行或施拾钱财,有时候,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知识,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的功德。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各有一个菩萨应世传法,就是我们通常所称念的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四位大菩萨各有殊胜的因缘:
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为缘,普渡众生,在他的慈心悲愿里,一切众生承受了慈悲的法孔,成就了慈悲的心怀。
地藏菩萨以愿力为缘:“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千百年来,地藏菩萨的这四句无量愿偈,为世人指出了成佛路,为佛法点出了长明灯!
文殊菩萨以智慧为缘,发广长舌,说无上法,为盲者现光明,为闇者演法音,以他的睿智大慧为中国佛教开创了至深至妙的大般若境界。
普贤菩萨以实践为缘,举手投足皆是道,扬眉瞬目无非法,为中国佛学树立了崇朴务实的道范与高风。
除了四大菩萨之外,佛教里面的历代高僧大德,个个都有独到的结缘法门。例如:
弘一大师以书法与人结缘,以持戒与人结缘。只要是向慕佛法的人,他从不吝惜以笔墨写经句结法缘;他自己更是严谨修行,坚守戒律,绝无一言谤法,无一行犯戒,为佛法树立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崇高典范。
虚云老和尚以禅定与人结缘,如如不动,一心不乱,不说法而法音宣流,接万机而不随境转。
太虚大师则以说法为缘,或以文字演绎般若,或以讲经启迪迷津,奔走各方,为中国佛教的起死回生打下一剂清凉药方。
善导大师以光明和大众结缘,使眼盲者心不盲,使心盲者重现智光,为黑暗污浊的人间带来一片光明。
印光大师以念佛结缘,从念念观佛相续不断,日日持诵佛号不绝的修持中,引导信众对弥陀净土产生坚定的信心,和弥陀世尊结下妙善的因缘。
其他,如印度须达长者,以布施结缘,建造了祇园精舍,成为佛陀在印度北方弘化的场所,而受到举国的敬仰。又如永明延寿禅师以放生结缘,救渡了无数水族走兽免受刀俎油锅的灾难。龙裤国师以奉茶结缘,让饥渴的旅人游子得到甘露的滋润、清凉的荫,有力气跋涉更遥远的路途!
社会要靠群体的结合营运才能发挥功能效用,就是个人的生命也要依靠六根的配合聚会,才能生活愉快。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要仰仗士农工商的合作无间,搬有运无,才能衣食无缺,免于匮乏,因此我们要感谢因缘,感谢众多的人成就我们。如果我们想要事业亨通、生活幸福,就要和一切众生结现世好因好缘,甚至结未来善因善缘,乃至和诸佛菩萨结法缘。能够把握因缘、创造因缘、随顺因缘,“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必能成佛有份,菩提证成!
最后,祝福各位成为人人钦佩而最有人缘的人,具足好因缘,成就大业.!
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人生的真理,是行事的准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人生要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培养善因善缘。有关善因善缘,有四点意见:
第一、避免轻诺寡信:“人无信不立”,做人信用第一,所谓“诺千金”。别人有求于你,你能做到的当然要答应,做不到的,则要说明原委,千万不能轻易承诺之后却不当一回事。你不守信用,一次、两次,等别人对你失望,甚至对你记恨,从此不再和你来往,那时再想挽救便嫌迟了。所以一个人要守信,约会要守时守信,对别人的承诺更要信守不移。信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条件,千万轻忽不得。
第二、严戒好言善辩:“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受人诽谤尚且不必急于辩解,何况平日无事。更无须与人争辩。但是有的人偏偏好逞口舌,喜欢辩论,只要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只要一讲话,就口沫横飞。但是好言善辩的人,往往令人退避三舍。因为善于狡辩,乍听之下好像有理,但是经常狡辩,常常言过其实,自然别人心里有数,也就对你敬而远之了。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应该严戒好言善辩。
第三、待人宽大厚道:胸襟宽大,待人厚道,条条都是大路;心量狭小,对人刻薄,处处都是荆棘。做人宽大厚道,宽则得人,厚可载物;做人尖酸无情、得理不饶人,容易树敌。所以宽恕别人,其实就是释放自己。所谓“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一个宽大厚道的人,在道业上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才能成事。
第四、重视基本礼仪:人和人之间,不要以为“熟不拘礼”,其实所谓礼者,就是要合乎道理,合于伦理。《三字经》说:“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在家庭中,夫妻有夫妻之道,父母子女有父母子女之礼,君臣之义更不可废。乃至平日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长官部下之司,彼此见面了,一句“你好”、“你早”,甚至点个头、问个讯、合个掌,都是做人应有的基本礼仪,都能给人一个心意上的尊重,都是人际之间不可少的交流。
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广结人间的善缘,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当一个人遭遇逆境、挫折时,只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因,并且广结人际之间的善缘,就有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清净的莲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和德能、智慧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去掉分别,妄想,执著,认清真相,露出智慧,告诉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只要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凡心转佛心,常常闻、思、修,愿力相续,心中的莲花就会开放,就会见到自性的光明。学佛必须要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法不依人,真正的把觉、正、净、戒、定、慧、信、愿、行、落实在生活中.
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的心不想坏事,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定中生慧,心有定力,智慧自然流露。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觉悟的力量不够,学佛就是要增长定力,不符合经典的不听,和成佛没关系的事不想,心中的莲花自然开放。有智慧的人,不见世间过,慈眼视众生,菩提心时时起作用,时刻保护心中的莲花不被污染。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果报。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也就有“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流露智慧。付出爱心就是福,消除烦恼就是慧,智慧的莲花就会经常开放,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善是手心得利益,恶是手背害自己,一念之邪即种恶因,一念正即得善果,要想让心中的莲花常常开放,就得好好去耕耘,莲花需要滋润营养,才能开花结果,对众生慈悲,愿力相续就是营养,深信因果心灵的土地才肥沃,莲花的根才能扎的深。我见,他见,身见,戒取见就是叉,得及时拔掉,佛知见就是莲花的种子,多一粒佛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根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
佛是觉者,觉悟的想法就是莲花的种子,所以要日日觉悟、时时觉悟,心中的莲花就会鲜艳。学佛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让心中的莲花结出极乐之果才是真,抱着“尽佛弟子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刻意的做善事不是真善,善字的意思是适度、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极端、爱得不会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
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的人或不投缘的人,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心清净莲花自然开放。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