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消费谁是拉动经济良药?

(2013-08-03 11:11:24)
标签:

财经

  近来,针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提出“放弃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是因噎废食”的观点,学界和媒体引发了“投资和消费谁应充当经济增长的主力”的争论。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投资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投资不应为所有问题背黑锅。当务之急是解决盲目扩大投资的体制根源和负面效应,尽快走出合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正确道路。我们所要讨论的重点是投资与消费谁是拉动经济的良药?

    首先,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两者对比来看,共同点均是驱动产生经济效益的内生动力,不同点在于两者采用驱动模式有所不一样。以美国为例其GDP构成基本为,消费达到80%-90%,投资仅仅占到10%-20%,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其GDP的中各个部分占比数值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另外,欧洲国家主要发达经济体中GDP约70%用于消费,而30%用于投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GDP构成,中国GDP37%来源于消费驱动,消费仅占35%,而投资占比数值将近60%,对比来看,我国消费比重远远低于美国以及欧洲发达经济体。在该背景下,投资规模过大造成了投资边际递减效应,加上国内投资营商环境日趋恶化,综合影响之下令经济承压。

      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推出之后,与投资相关板块例如地产,钢筋,水泥等板块出现短期利好刺激之外,一些后遗症例如过剩产能的加重却逐渐显现。从2010年,股市在3186点形成阶段性高点以来,已经连续形成2-3年的熊市。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表现的长期指标股票市场,其走势近年来连创新低,频频威胁到2000点关口,5月份甚至刷新低1874,进一步表明盲目扩大投资将对宏观经济造成伤害。虽然说彻底放弃投资显得有些因噎废食,但在当下投资占比过大的基础上,大力削减低效益的投资是当务之急。只有当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如在GDP中的占比由35%升至60%-70%,以及在投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之后,我们才可以进一步的增大投资规模。换言之,在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与美国以及欧洲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相当之际,才可考虑在投资层面上动脑筋。

    投资和消费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被形象的比喻为,药补和食补对身体的影响。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人需要吃下大量的食物和少量适度的药物例如保健品等才能维系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个人的胃功能出现病变,消化食物的能力出现问题之时,我们才可以大量通过服药来进补大家都应该清楚一点,一般来说“药物”只能起到短暂性的刺激作用,最终还需要依赖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另外,长期服用不仅会造成边际递减效应,同时将加大副作用对身体不利层面影响,可以这么认为,服药本身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暂时性的维修身体的健康运行,以及给胃功能修复腾挪出时间的目的而已。所以盲目扩大药剂用量,忽视胃功能的自身修复是不太准确的做法。结合投资和消费来看,投资对经济体的刺激一定程度的上市场处于危机背景下不得已而做出的抉择,目的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是为了维系国民经济保持健康的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政府提振消费腾挪出足够的时间来拟定相关政策。根据以上论述不难发现,即使在投资上取得了对经济的正面刺激作用之后,我们依然不可忽视消费才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这一事实更别说当下投资的低效益以及日益加重的产能过剩等副作用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伤害。

      最后我们认为投资和消费是缺一不可的,但在当下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带来的低效益以及伴随而来的严重副作用逐渐侵蚀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们理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拉动消费的层面上,更应该重新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根本性拉动作用。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靠服药过日子,就算效果不错,但这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胃消化能力上做文章,因为摄取食物经胃消化转化成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才是身体保持长期健康的本源。经济也是如此,适度降低投资比例,让更具有持续性的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这将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