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爱心在牡达
(2011-12-01 06:15:32)
标签:
杂谈 |
天黑了,每日晚七点。一位老太太推着倒骑驴艰难地前行在市里的马路上,每每看着这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怜悯?是同情?是伤感?
我不知道,我无法去确定,也从无去确定过。感觉中,五味俱全;同情中,有一种酸楚之感。
她,从事蔬菜经销十余年。按理说,进入花甲之年的她,应该安享在家,以享晚年之幸福,安享老年天伦之娱乐。然而,人生之履历,岁月之艰辛,不时的走近,让这位年近花甲之年的她辛苦一生,凄惨半世。
她,就是宁安的“大辫”。
多少年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大辫”是从她年轻起,周围的人对她的称谓。习惯了,人们渐渐地忘记了她的实名,“大辫”成了她的绰号。
她,为了生活,为了家,为了将来能够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然而,生活对她太不公平,对她太过残忍。
十年前,她为了家,与丈夫一起倒腾蔬菜。因为一年四季常有风餐露宿的习惯,不幸中得了肾病,天一冷动辙就鸟叽叽的。大冬天的,裤裆时湿成了常有的事。而且,睡梦中,时有小便失禁之症状。为这,丈夫离异而去。
坚强的她,并没有气馁,并没有被困难压倒。没有老公,她就只身带着自己唯一的儿子来回倒腾蔬菜。
儿子婚后,生有一子,这本来让“大辫”看到曙光,见到了生活的希望。可是,命运就是这样,不经意中,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流走了,滑过指尖,丢散而去。因此,儿媳另寻她嫁。
老公离异,儿子得了癌症而撒手人寰,为了给儿子治病,花掉了这些年来“大辫”一手经营的所有积蓄。
老了,如今!
生活的沧桑,密布在她的脸上;生活的艰辛,篆刻在她的额头上。
如今,满头苍发的她,苦痛时常挂在脸上,难有欢愉,难有言笑。唯有埋头甘为孺子牛,不断地耕耘在艰辛的生活之路上。
美美的天黑,很晚方归!
牡达的大门时常向她开启着,每每的进门,牡达的员工们不但不收其一文钱进门费,还主动地助她一臂之力,帮她将车拽到院内,并免费为其停放。
这就是“大辫”!
这就是牡达!
诚言,“大辫”如今对牡达没什么贡献,甚或于将来。然而,“大辫”毕竟有过,即使已成为历史,对牡达,对丹江的父老乡亲,对丹江的菜篮子。如今这弱水三千,曾经的过往,众人不亦取向一瓢而共饮?
牡达没有忘记,牡达的员工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