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萌MoeL
小萌MoeL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47,864
  • 关注人气:4,4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2012-03-20 06:22:32)
标签:

设计博物馆

无印良品

muji

分类: 旅英生活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泰晤士河边的设计博物馆,最近正好在举办设计师康兰先生的(Terence Conran)作品展,崇尚极简与环保的日本杂货品牌无印良品(MUJI)的产品展,以及2012年的年度设计展

一般来说,英国的大部分博物馆都免费开放,包括重量级的大英博物馆啦、国家艺术画廊啦这种地方。但这个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不但收费,而且门票还有点小贵。学生7镑,成人14镑,若非设计类学生和专业人士的话,跑来这里还让人还有点小心疼呢。不过我之前在无印良品(MUJI)的店里拿到了展览宣传单,可以免费兑换门票。像这种划算的好事真是过这个村儿没这个店,所以赶紧趁着展览结束的周末,跑去了从未参观过的设计博物馆。

设计博物馆并不大,外形也够淳朴低调,被别人形容为白色的方糖,也体现了设计师们对简约、朴素的美学追求。说来,刚刚查它的资料时才发现,这一带是早年河运发达时的码头仓库区,怪不得在周围散步时,总让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汉堡的码头仓库。而这个博物馆的前身也是个存储香蕉的仓库。等70年代的河运业渐渐没落,库房被改建成公寓、餐厅、设计室之后,这个世界首家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当代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也应运而生。而将它改建成如今这番现代风格的,正是康兰先生带领的设计师团队。

虽然我对建筑设计研究不多,但在一片土黄色的陈旧仓库楼宇中,独树一帜地伫立着这么一个风格现代却并不突兀的建筑,实在让人眼前一亮。而另一个没想到的是,这个并没有恢弘占地气势的博物馆,却记录并展示着设计风尚,堪称英国的时尚地标之一。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那天午时有点小雨,到处湿漉漉的,所以博物馆门口处贴心地提供了塑料雨伞收纳袋,这样就不至于因为雨伞往下滴答水而把室内弄脏,我也可以放心把伞装好扔进包里,不用麻烦地手拎着了。赞!

设计馆一楼是商店和咖啡屋。商店很棒,除了博物馆相关的纪念品外,还有众多设计类书籍,而贩售的创意类商品也很不错,不过不让拍照,所以我也没办法用图片来说明。而逛累了的话,坐在咖啡厅里喝点东西,吃些茶点,看看落地玻璃窗外的泰晤士河,也算享足了放松又惬意的时光。

本来我以为免费换来的门票只能看MUJI展,不过发现刷完票后进来也没人管,就顺便把二楼正在展出的特伦斯·康兰(Terence Conran)先生的作品展也看了。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要不是这次参观,孤陋寡闻的我压根没听说过康兰这么一位天才设计师,也不知道他足足影响了英国半个多世纪,以至于现在每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中都少不了他的设计。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印花、家具。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康兰先生的设计都是基于可以将它们实体化的现实层面上而进行的创作,墙上这段话就是佐证。
看来设计师们都喜欢以椅子作为媒介,来宣泄自己的灵感。在我之后看三楼的2012设计展时,数据显示说在这一年的家居设计中,椅子的设计数目最多。

(虽然我是不太明白『椅子』这一主题在设计界中的地位,于是把它作为一个问号,欢迎业内友人和专业人士来布教和指点~!)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Habitat是康兰先生创建的家具店,可让人们实现自行组装家具和厨具,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连披头士都是Habitat的粉丝。Habitat的作风听起来颇像宜家的产品理念,而事实上,现在的Habitat也确实归于宜家集团。

上面墙上展示着之前的Habitat杂志封面。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贴一张Habitat部分的照片给对设计有兴趣的童鞋,1800*的像素,请点击查看原图。

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左下角这张杂志上的图,指明了在不同的情景中正确的搭配灯光样式。像我从来没考虑过“合理使用光源”这个问题,经常在吊灯下看书,却没想过应该有个专门的射灯来提升阅读体验。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Habitat之后转而投身餐饮业的康兰先生,为众多餐厅、咖啡屋做过室内设计。这里就有康兰设计过的部分餐厅对应的餐具和座椅展示。
康兰先生不仅做室内设计,也经营过自己的餐厅。对餐饮业有兴趣的他,为了对这个领域有更甚的了解,还跑去巴黎当过洗碗工呢!不过,法国的农贸市场、咖啡店、五金店也给了康兰先生很多创作灵感,让他的设计中总是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很喜欢他的理念,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是“用中产阶级可以承受的价格,给他们带去贵族式的好品位。”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看康兰先生的设计,总有种“简约却不简单”的感觉。平凡与朴实的色彩和线条中,充满了不平凡的创意,让人为之眼前一亮,恨不得拍手叫好。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康兰先生的工作室样板间。这里也太招人羡慕嫉妒恨了~!【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他的办公桌大而简约。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忙乱时,把设计图铺散了一桌子,开着台灯,双手支撑着桌面,其中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间还搭着铅笔,然后皱着眉头,目光专注地看着面前的草稿,左填一笔,右修一下的康兰先生的身影。
样板工作桌的笔筒里没有水笔、没有彩色笔,唯独铅笔数量不少。看介绍提到说,康兰先生是喜欢铅笔的。
康兰先生喜欢的还有各种收藏,比如工作室墙面上挂着的蜻蜓、蝴蝶、其他昆虫标本,书架上利郎满目的设计专业书籍、木质模型等。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展门口的铅笔。


★ ☆ ★


博物馆三楼是无印良品(MUJI)展。展览时间是今年的3月9日~18日。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主题:Product Fitness 80。

凡事八分即正好。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这张图是展览的理念。1000* 的像素,足够看得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查看原图并阅读。

就像『吃饭只吃八成饱,肠胃健康又长寿』一样(哎呦我编得还挺溜~>///<),MUJI也是提倡凡是讲求八分的原则。

一年以前的东日本地震,是对很多日本人的一个警钟和反思。让他们开始思考对商品和材料的过度消费和使用。作为设计界的一份子,MUJI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认为自己有必要将消费者引领回理性消费、控制自身欲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中。比如,他们在设计时时常会问自己“这个东西有必要么?”‘是否过度地使用了材料?’‘是否过度包装,在尺寸与重量上都增加了太多?’‘可以在制造、运输过程中减少浪费么?’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才有那句话:

LESS IS MORE。(少即是优)

而这种以设计出发而看到的生活理念,何尝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

就比如每年中秋的那些月饼礼盒,图个送礼有面子,而花了太多的钱在包装上。不仅拆起来心累,而无法好好利用的不菲的盒子和包装让人在处理它们时再心累一次。我们身边有太多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回归简朴,注重实用性。即经济环保,又可减少内心欲望和不必要的花费,何乐不为。


废话之一先告一段落,看看展再说: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图片可点击放大)

比如:
MUJI的保湿水中,90%的原料就是水。而瓶子的材料也是薄到可以在使用后凝成麻花,用料省却发挥了瓶子应有的作用。
透明的纸巾盒,鼓励人们买替芯而不是买成品。塑料盒的盖子也像活塞一样,可以随着内容物的多少而升降,不至于纸巾用到最后时抽起来麻烦。
关于棉花棒,MUJI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平时在使用棉棒时,是不是需要让棒柄那么长呢?尺寸缩短一点,就能节省太多的原料,却丝毫不影响功能的发挥。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图片可点击放大)

比如:
眼影盒。本来就包装简单的硬质的透明盒子,更新成为了更薄更简单的软盒。MUJI说,关键的不是包装,而是里面的内容。
多用毛巾。本身就已多用的纯色毛巾,还可以在久用之后,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做抹布。分割线的设计,不仅让它在原来的设计上显得时尚好看,又在功能上变得经久耐用。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可以紧贴墙面的衣服挂钩,增加了空间的方便利用。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用废弃的原料制作的袜子。得益于机器分选和手工师傅们的精妙配色,让原本被丢弃的东西再利用为新的商品。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左:
记得日本是有这种专门的补瓷器的工艺的。原本碎掉的食器,经过用心的修补,反倒成为了颇为独特的新设计。
得益于这份古老的智慧,让人们认识到‘好的东西要经久耐用’,而‘看上去已经寿终正寝的东西,也依然可以将它们再用到极致’。

右:
将胶带的宽度减少,将会员卡的尺寸减小,都在不影响功效的前提下,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而后者也节省了钱包的空间。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MUJI的文具系列一向都是我很喜欢的,每次都忍不住把玩几下的。他们的手感摸上去都那么好,虽然简单,却让人感觉得到‘品质’和‘精良’。而读了他们设计产品的出发点以后,更让我注意到了该如何欣赏它们。

大家都能看出,MUJI产品的特色之一就是没有花纹,没有上色。他们崇尚“原色之美”这一观念,认为材料本身的色泽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额外的着色和修饰都是在掩盖。

虽然这些文具没有华丽的外表,仿佛缺少个性。但谁说“简约”不是一种时尚和个性?
手边都是这些文具的话,仿佛生活也跟着简单又回归本真。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MUJI的环保笔记本系列。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雨伞上的巧妙的设计。以后还愁自己的伞会跟别人的伞混淆的话,可以在伞柄处挂上自己的个性挂件。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小孩子穿旧穿小的棉T,可以缝成泰迪熊~(人家是这么写的,只要沿着线封起来就好。看来想做成熊,得用上个几件旧衣服吧?)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再比如:
竹制餐具的使用,减小冰箱的体积,都是节能环保的举措。用小冰箱能省电,也能减少食物浪费,更能让你因减少囤货而吃到更新鲜的食物。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自行组装的,可调节大小的儿童椅。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没被上漆的,看上去陈旧、简单却又崭新的自行车。
这样也能减少被偷的概率哈~【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这个是关于收纳的。比如这些炉灶啦锅啦啥的可以统统收进圆筒里。省空间、携带方便。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日本才有的MUJI屋。让户型更合理,并满足不同身份的人的需求。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折叠沙发。

---------------------

以前,我只是觉得MUJI的东西有种朴实的精致,手感摸上去也很好,不过有时也会觉得素色们太素太简单。另一方面,这个在日本的平民产品,在国外总会卖得很贵,让普通市民觉得消费不起。但它的设计却总受设计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关注。

参展之前我对MUJI只有以上的浅显认识。没有过多研究的我,一直以为它的设计受到好评,取决于它的灵感。比如收纳家具可以巧妙地增加空间、一些工具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巧妙的创意,用起来很方便之类。但看过这次展览后,让我佩服的还是他们最根本的设计出发点。

MUJI在设计产品时倡导将他们在实际作用上发挥到最大,而不注重本身功效之外的包装,让产品回归到最本质的作用上,摒弃了花哨,减少了欲望。另一方面,对于原材料的严格选用,不仅以身作则地宣扬了“环保”观念,又引导着使用者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并跟着拥护起来。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榜样,也是值得推崇的。

虽然我现在是没有条件和财力来支撑自己各方面都MUJI起来,但是他们的理念却让人欣赏与敬佩!就算不用他们的产品,只要自身有这种“环保”和“寡欲”的意识,并行动起来,也足够了!

MUJI的展览并不多,以上贴出来的已经是80%的内容了。但这些反思却让我受益良多,谢谢这次的展览,而且还是免费的~【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 ☆ ★

【伦敦】第一家当代设计博物馆&康兰、无印良品参展小感
最近在顶楼展示的是2012设计展,冠军得主要在4月24日才能公布。内容涵盖了各方面,从媒体到市场到家具到材料……不过因为不让拍照,所以我也就在里面走了一圈就出来了。

设计的领域方方面面,总能找到启发你的地方。而这次的参观,我也确实收获颇丰。感谢设计博物馆!以后的各种新展览我还准备找机会来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