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性别意识--男女有别,别让孩子角色错位
(2016-11-21 16:54:10)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好玩也好,情感寄托也罢,在孩子小时候把他性别颠倒了来打扮问题还不大,但要有度,尤其在孩子性别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的几个关键阶段,家长应当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不要人为地混淆和干扰孩子的性别认识。
性别意识形成并最终确定有三个关键时期:幼年、童年和青少年。
三岁左右是性别意识萌芽的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七八岁时就更明确,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孩子就形成并确立了自己的性别观念。
父母要引导孩子识别、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并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不只是衣着上,在日常的交流当中,对孩子行为方式的要求上,都贯穿着这种传输。
比如给女孩子穿花色裙子,玩娃娃,亲吻女儿(意味着保护和爱),家长会要求她文静些,温柔些,女孩学习平和柔美的舞蹈和体操; 给素色衣裤,玩车玩枪玩机器人,拥抱儿子(意味着肯定和责任),要求男孩子刚强,果敢坚毅,参与需要意志力和毅力的挑战性运动,通过这些对孩子自身生理性别认同上的方式方法,对孩童的性别意识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在很多文化中,男孩都承担着比女孩更大的性别角色压力。相比较于男孩,女孩往往更容易获得一个“更异性化”的玩具,也更有可能保持对异性游戏、活动的兴趣。这种压力的不平等往往会持续到青春期。人们对“假小子”比对“娘娘腔”更宽容,实际上反映了男性角色在社会中更高的地位。
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男生女生都可以细心体贴、勇敢坚强,有助于孩子尊重异性,消除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