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该“堵”or“疏”?

(2013-05-29 08:52:12)
标签:

育儿

男生

方式

过多

家人

分类: 辣妈育儿记

 

  大禹治水的故事耳详能熟,大禹治水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大禹吸取了鲧的教训,将堵变通为疏。其实,家庭教育和大禹治水有着相通之处。

 

  表哥的孩子6年级,因孩子妈妈外出打工,平日里和外公外婆住一起,给亲戚朋友的印象:孩子性格内向,话语不多,成绩不好。可最近,将家里钱偷走和班里1男生逃学跑了,因这事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慌了,到处找孩子,孩子却躲着迟迟不肯露面。这时,我才听到过多的数落孩子的不是。

 

  因平日里见着孩子的机会不多,只是偶尔听家人说孩子成绩不太好,没想到这个斯斯文文的男孩身上有那么多的问题,那几日,手机不停地响,孩子不知去向,焦急的家人被拖得精疲力尽。那一刻,我知道责备孩子已无济于事,应该让我们反思的是:家庭教育怎么了?

 

   间接了解到:孩子6年级了,因为总带同学回家,街坊邻居有意见,父母拒绝给孩子钥匙,为此孩子将钥匙偷出私自配备,被发现后狠狠地凑了一番;偷钱次数不止一次;对父母挣钱辛苦没有感觉,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味满足;零花钱太多。。。。。。太多太多的不是,一大筐也装不下,我想要是父母能就每一个及时发现的问题,有效地沟通疏导,孩子的今天也不会这样。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正确的引导会促使孩子有利的成长。孩子的很多问题靠堵是行不通的,如孩子有偷钱的行为了,我们不能责怪放钱的人没放好;或者下次将钱放到更隐秘的地方。我们应该做的是及时疏导孩子,询问拿钱的目的,让孩子意识到偷这种行为的不对的,并和孩子约定好,下次如果需要用钱时,应主动告诉父母,征得同意方能动钱。所以,当孩子有偷钱行为时,家里瞬间看不见钱的踪影,这种方法并不可取,要让孩子在金钱面前,做到克制自己,想用钱和父母主动商量,这才是最高境界。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孩子想打游戏,用制定的规则来约束孩子,而不是像有的家庭给电脑上密码、断网等种种“堵”的方式,更何况这种方式也堵不住,如今的孩子精着呢,家里没有,同学家有、网吧里有。。。。。。让孩子偷偷摸摸的金这些场所,还不如让孩子光明正大的在自己眼皮底下做这些事,至少我们随时可以瞄瞄孩子打游戏的内容,不用提心吊胆的到处找孩子。

 

  社会是个大染缸,孩子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小到幼儿园的孩子,从每天与言的交谈中我发现,别看孩子小,交流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午睡时,头挨得很近的小朋友会趁老师不注意悄悄交流你爸爸开的什么车,我爸爸开的什么车;哪种冰淇淋好吃;你妈妈有QQ吗?你有没有吃过麦当劳、肯德基;某某同学的理想是长大了买4辆法拉利;什么游戏好玩;某某同学家很有钱;某某同学今天没穿内裤。。。。。。看看,真是无奇不有,当孩子出现一些价值观有偏差的理解时,父母就应该及时交流沟通疏导,“堵”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