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学钢琴也有近2个半月了,每天坚持下来,渐渐的也成了一种习惯,虽然偶尔有点小情绪,每每经过我的润化,小子也能坦然接受。就如每天睡前的亲子阅读,从最初的诱导,到如今的主动翻阅书籍,我再次感叹“坚持”的神奇功效!
钢琴老师很负责,每天练琴后,孩子们必定到老师处过关,有什么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老师也及时指出,以便下次练琴时注意。很欣赏老师的一些做法,也许这是这些,让言在练琴路上少了很多的情绪。
(一)不吝惜夸奖孩子
言在琴行里,年龄算小的。因为个头高,曾被老师误认为已经6岁了,当得知言的真实年龄后,每次言有进步时,老师总是摸着言的头,使劲表扬:“不错,今天把谱子记熟了!”“不错,今天节奏很好”“不错,今天坐姿很好!”“再弹半年就可以参加比赛了!”每次,言总能在老师的表扬了找到感觉,有时甚至会说“妈妈,我越来越喜欢弹琴了!”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此刻,真的很感谢老师的夸奖,让孩子找到了自信!
(二)每天必定回琴
每天回琴,是琴行的规矩。老师要求不管你谈多长时间,最后能过关就行。每次回琴后,言最想得到老师的那句话:“今天可以了!”一听这话,言全身放松,总会开心大笑。从最初练琴到现在,很多时候言都能一次过关,但也有几次需要继续练习。看得出,很多时候老师也会视情况而定,如果几次后都能一次过关,小子显得就有点骄傲了,为了压压孩子的傲气,老师会在孩子有这些负面情绪时,让孩子一次不能过关,象征性的再上楼多弹几遍,每每此时,言就觉得有点委屈,但还是得执行老师的任务,第二次回琴时,必定过关,老师心中有数,可不能打压得没兴趣了。
(三)弹遍数,不以小时计算
一直以来,我就告诉言,希望他坚持在有效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练琴时间内就好好练,别把玩的时间占了。琴行里有一个女孩,每天都独自来琴行练琴,但练的时间最长,2个多小时,几乎是放学后的时间都被练琴给占了,不是孩子勤于练琴,而是孩子边玩边练琴。好多玩的时间给占了,多可惜呀。所以我建议小孩练琴,家长有时间还是得陪着,起到督促的作用。
言对小时没多大概念,所以我改用遍数,弹完一遍就少一遍,言很兴奋。如果弹得好,还可以适当减遍数,这下,言更有兴趣了。每遍练习,都特别认真,手型、坐姿、节奏都做得很好。
(四)少给孩子压力
其实,每天练琴后到老师处回琴,言都显得有些紧张,原本放松的手型,到了老师处,可能就有点紧张了。每次,在老师眼皮底下,言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老师说还得再继续练。有几次,在我面前我觉得谈的很熟悉了,可到了老师处,小家伙始终放不开,我就当着老师说:“不要紧张!”越这样说,言显得越紧张,我一看,不能这样说了,在这样说,孩子得给自己贴上“紧张”的标签了,于是乎,我换了口气说:“像在上面琴房里练琴时那样轻松的弹给老师看。”言一听,手型就没那么紧张了。
所以很多时候,是我们无形中给了孩子压力,孩子从父母批评他们的话语中无形的给自己贴上了负面标签。
陪言的练琴之路还很长很长,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知道,只有摆正心态,不问收获,只求耕耘,总有一天会和亲子阅读一样,看到开花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