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言幼儿园进行每一学期的期末测评活动,以及每个月和老师的访谈内容,老师都会特别强调言很喜欢说话,从老师的谈话中,我知道老师在表扬言表达能力强的同时,言还有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习惯——不分场合的讲话,典型的话包子。
在中国教育制度下,我知道这种不分场合的话包子上小学是要吃亏的,特别是在课堂上,老师很厌恶这种学生。言表现出来的就是老师上课时感兴趣的就会认真听,不感兴趣的就讲话,我一边不停地向老师道歉——让老师费心了,一边反思的我教育方法.老师见我不停地道歉安慰我,说班上小朋友之间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一个小朋友比言还大一些,但面对自己想表达的却说不清。
一直以来都把言的口头表达作为训练的目的,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只有我这个当妈的最能体会。绞尽脑汁还得做到教育无痕,不能让言看出一点破绽,还得让言兴趣高昂,“润物细无声”还真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凡是教过言的老师无一不说言的表达能力强。
但每次老师的告状却让我头疼不已,老师将言与安静同学坐一桌,言可以翻山越岭隔着桌子找对面同学讲话;吃饭时嘴里嚼着饭菜还叽里咕噜讲;老师迫不得已将吃饭还不停讲话的言拉到另外没人的桌子吃。老师眼中的言更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更乐意把家里知道的事告诉老师,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就加倍;将自己的不快与家人交流,不快就减份。
也许面对老师的评价我该淡定一些,在孩子面前我更该把讲话淡化一点。我不想每天在孩子面前提及此事,我更知负面标签对孩子成长的不利,我只是利用必要的时机告诉孩子:善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必要的,但在特殊的环境中,特别是课堂上,我们应该学会自控,不应随意说话,更不能主动找同学讲话,这样既是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学习,更是尊重老师的表现。当别人与你说话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谈话, 对方谈话完毕,方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不插话、不接嘴。
每次与言讲这些所谓的道理,言都能明白,可真正到课堂上小家伙有控制不住自己了。每次面对老师的评价,我都换着方式告诉言:“老师说很喜欢你,你的优点很多,如有礼貌、拼音抄写很公正,午觉从不讲话......唯一不足的就是上课讲了一点小话,要是把这缺点也改正,老师会更喜欢你的。”“你的优点总是多于缺点,今天上课只讲了一句话,妈妈相信你可以慢慢改正。”至今言都特别自信,总是对我说:“妈妈,我是不是优点多于缺点。”每次我都特别肯定他的说法。我知道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妈妈的肯定,所以,言至今不知道字典里有“话包子”这个词。
写下这篇博文,以此告诫自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细心呵护。育儿路上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多,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任何操之过急的结果都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周宏《赏识您的孩子》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