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印象中曾经记得芬兰儿童自主阅读的年龄在4岁半,而中国在近6岁。当时看到这个表格时,觉得4岁半能够自主阅读真是个奇迹,同事的女儿在上小学前(大概6岁左右),能够自主阅读,真是让我羡慕呀。从那时起,一颗种子就开始在我心中生根:我要让言早日自主阅读。当然也不排除一个自私的想法:言能够自主阅读了,我就可以稍微解放一点,晚上能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真没想到,言真正能自主阅读的时间就是4岁半!
昨晚,言拿着《鸭子没发烧》这本书,将第一个故事鸭子没发烧(近300字)完整的大声朗读了出来,只有极个别字不认识。当言读完鸭子没发烧时,言爸和言舅舅都不太相信,说言是背着读的,虽然言经常读这个故事,但从他自己阅读的情况看,我知道小家伙不是背的。最后言舅舅亲自点了另一个故事,儿子也自主阅读了,2个大男人最终折服了。其实在言4岁5个月左右,一些简短的字句就能够独自读出来了,只是没试过这么长的故事,加之我不太愿意让他读太小的字,一直没有让他念过这么长篇的故事。
言能够在4岁半自主阅读,其实只有我这个妈妈心里最清楚,我和言的亲子阅读之路是多么的不易。言的亲子阅读开始得较晚,大概从1岁7个月开始,从最初的第一本《轱辘轱辘转》开始,一直到如今满柜子的书。每晚睡前,我和言都有30—6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现在我们母子两真的很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光,每晚言都会从床头的书堆中翻找出自己喜欢的绘本,让我这个妈妈反反复复的不停念。
自主阅读的前提一定是孩子会认识很多的字,这一点我觉得父母不应过多强求,曾有一段时间,我也想让言多认点字,将家里的墙贴满了字,一个个的教,但是言根本不买帐,几乎是拒绝认字。从此,我将识字这是放下,顺其自然,但是每读一本书,对于大字题目我一定是指读,我指读一遍,再让言指读一遍,但小字一般就不句句指读了,因为对于美的绘本画面,孩子不太愿意让指读破坏美好的画面。更何况孩子往往是对画面感兴趣,一根手指在那里指来指去,反而影响了孩子看画面。
对于言识字,一切以兴趣为主,如果哪天他在看完图的情况下,愿意让我指读一段,我们就指读一段,此时,孩子一定是在认真的看你指读的字。另外,认路牌也是一个识字的重要途径。言很喜欢车,我们就鼓励他说,司机一定要识路牌,否则就找不到路了,言觉得很有理,每次识路牌都很积极。
所以,对孩子识字来说也一定要引起孩子的兴趣。
另外我不太赞成教孩子认单个的字,要么是路牌中的词组、地名;要么是故事句子中的词。这对于以后孩子组词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言现在看到“友”,就会自然而然的说出这是朋友的友。这样孩子在自主阅读的开始阶段,对于不太认识的字能够连猜带蒙的读,因为在具体的语境中猜的字大部分都八九不离十。
在此,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亲子阅读——贵在坚持!
(昨天带儿子到乡村基吃午饭,正准备推门时,看见一位妈妈指着门上贴的“拉”字问他的儿子,那儿子看起来和言差不多高,小男孩妈妈一连问了几遍,小男孩始终答不上来,言一看立刻脆生生的说“拉”,言的这一回答,小男孩的妈妈忙说:“你看,人家都会念了,你怎么不会呀?”没想到言的童言无忌却让小男孩妈妈醋意大发。
今天写下这件事,并不是想炫耀言,只是想对所有识字不多的妈妈们说一句:不要把识字多少成为你炫耀的资本。更不要为识字不多去打击孩子的自信。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