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顿:论撕逼,在座的都是垃圾

(2016-03-19 13:13:56)
标签:

牛顿

罗伯特胡克

莱布尼茨

微积分

巨人的肩膀

分类: 历史碎片

只要是上过小学,读过报纸的,必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出自艾萨克牛顿之口,乍一听,牛顿师傅可真是谦虚啊,他一生这么大成就,竟然不居功,真是了不得啊。不得不说,这句“巨人的肩膀”超越了爱迪生的“99%的汗水”,华盛顿的“小斧头”的荣登历史伟人最成功的鸡汤。


http://s11/mw690/001SLlosgy70ewU2z8u8a&690


不过,这碗鸡汤,我们不喝。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自谦,相反,这里面涵盖了深深的人身攻击。牛顿所攻击的对象,就是和他同时代的大师,罗伯特胡克。

 

这事儿还得从牛顿刚刚崭露头角说起。

 

1672年,年轻的牛顿终于加入了英国皇家学会。同年,牛顿在写给学会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他的光学理论,基本上是两点:第一,光是由粒子组成的。第二,日常可见的白光其实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http://s16/mw690/001SLlosgy70ewWZjIz4f&690
别问我,我也不懂

 

作为牛顿前辈的胡克并不同意牛顿的理论。他在阅读报告中反驳牛顿说,光其实是一种脉冲(后来爱因斯坦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所以大概胡克和牛顿都没错)。结果牛顿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认为胡克仗着自己是学会前辈的身份打压自己。一场学术之争没多久就变成了一场撕逼大战。随着理论争论越演越烈,牛顿愤然写了一封信递上学会秘书,表示自己不玩了,要退出学会。

 

天才少年使起了小性子,学会赶紧出面挽留。本来牛顿也不是真的想走,既然学会前辈给了一个台阶,那就借势而下吧。但是和胡克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三年后,牛顿发表了一篇光学论文,这篇论文被胡克指责剽窃他的论文《显微术》。两个人一开始通过皇家学会公开互相指责,后来绕过学会继续明争暗斗(毕竟当时没有知识产权法,究竟是不是剽窃谁也说不准)。在一封信写给牛顿的信中,胡克说“我确认你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比我深得多,也确信无法找到比你更合适、更能干的人来研究这些题材...如果我从事的职务允许的话,这都是我自己想完成的事,尽管我很清楚这只需要具有比你稍微低一些的才能就可能。”(翻译:你是觉得就你行吧,是不是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啊,但我看你也就不过如此。)

 

一个月后,牛顿回信说“笛卡尔踏出了很好的一步,而你则推进了许多方面的发展...如果我看得更远一些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翻译:你说我受到你的影响,那你就是个时代的巨人咯)这话看似谦逊的承认了自己受到胡克的影响,其实却是在人身攻击。要知道,胡克不但个子矮,而且驼背,牛顿所说的“巨人”,其实就是讽刺胡克的身高,当着矮子说矮话,这句名言总结起来就一个字儿:你这矬子。

 

私下吵架归吵架,学术交流还是继续的。1679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提出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这一定律是在1674年胡克提出万有引力的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提出的。

 

1686年,牛顿递交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里详细描述了牛顿的引力理论。胡克在审议会议上表示,自己早在多年前,就把引力反比定律告诉了牛顿,牛顿的论文里应该在文章索引里提及自己的名字(Reference啊大哥!)。

 

然而,牛顿并不买账。牛顿认为自己早在1666年就发现了这个定律,一来二去,加之新仇旧恨,牛顿和胡克彻底翻脸了。

 

1703年,胡克在伦敦郁郁而终。不久之后,牛顿当选皇家学会的会长。1710年,学会搬迁,搬家公司“不小心”弄丢了大量胡克收藏的仪器。再之后,胡克的大量学术笔记和个人肖像,都在牛顿的授意下,在学会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克逐渐被世人遗忘,这一点上,牛顿会长功不可没。


http://s2/mw690/001SLlosgy70ewYHMZ371&690
(在一部BBC的纪录片中,胡克被称作“天才的受害者”,这个天才自然就是指牛顿)

 

你以为就这些?当然不是!牛顿不光在英国和本国大师撕,还不忘和国外大师撕。这位大师比胡克更加出名,他就是莱布尼茨。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争论主要在于谁是微积分的发现者。从莱布尼茨留下的手稿来看,他早在1675年就完成了对微积分的论述。1684年,莱布尼茨将他的发现正式发表。而牛顿在1665年的时候,初次使用了被他成为“流数术”的微积分,不过牛顿的“流数术”的发表,已经是1704年了。

 

大概也正是死对头胡克已经去世,牛顿才有精力开始与莱布尼茨开撕。这场关于微积分的争论,很快就上升到了英国科学界和德国科学界的争论。后来,莱布尼茨曾经写信给皇家学会,表示希望停止对自己所谓“剽窃”牛顿的诽谤。第二年,学会公布调查结果,表示微积分确实是有牛顿首先发现的,并谴责莱布尼茨的剽窃行为。


http://s12/mw690/001SLlosgy70ex0gX590b&690


后来这篇调查报告被证实其起草人,正是皇家学会的会长牛顿。牛顿又一次利用了他的权力,打压了他的对手。

 

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不论是牛顿还是莱布尼茨,都是独立发现了微积分。通过现存的手稿来看,物理学家牛顿是在解决关于“运动”的问题时,偶尔发现了微积分,并加以运用,是先有了导数,后有了积分。而哲学家莱布尼茨,则是以其二进制哲学思想为前提,先有了积分的概念,之后才得到了导数。


http://s3/mw690/001SLlosgy70ex2pFIu22&690
(要听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咱能讲一天,要说微积分...选A吧)

 

这也难怪,牛顿早早发现了微积分但并未加以重视,只是将其留在了发现的原地。而莱布尼茨在发现微积分时便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论证将其理论化。所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概念被一直沿用至今,折磨理科高中生的,就是莱布尼茨。




其实,如此说的原因,并不是贬低牛顿。不可否认,牛顿是人类科学历史上的无可指责的伟人。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一个科学界的伟人,就一定是道德上的模范。大家都是人,也就经常会干点不是人的事儿。


在销声匿迹近400年后,胡克的成就被人们重新发现并加以重视,也算是给晚年悲惨的胡克一点点安慰。而莱布尼茨,由于他生前巨大的影响力和学术成就,使得他没有遭受胡克的悲剧,也算是他的幸运了。




http://s13/mw690/001SLlosgy70ex4fWWg2c&690


《权力游戏》中的“小恶魔”天生侏儒,却被称呼为兰尼斯特的“巨人”。看来马大爷和牛顿师傅一样,颇喜欢巨人这个梗呢。



总结语

牛顿说:我在皇家学会几十年没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牛顿第一定律;第二个,牛顿第二定律;第三个,牛顿第三定律。如果说还有一点什么成绩,就是干掉了胡克,抹黑了莱布尼茨。很惭愧,就这么一点微小的成就。






http://s9/mw690/001SLlosgy6Us6F2Leof8&690

一扫二维码,欢迎关注博主微信公众号——大师傅说,查看历史消息,各种正史野史,文学评论,敬请围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