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敢说
敢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药科大学徐世义教授弄虚作假到底欺骗了谁

(2011-10-16 20:57:59)
标签:

杂谈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副院长徐世义教授从2006年申报校级精品课开始就用欺骗组织,歪曲事实、弄虚作假的手段,吹出了一个所谓精品课的“泡泡”,“泡泡”一直向上升起,2008年被受到了欺骗也不知真相糊涂的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

    看着这个虚假“唯美”的“泡泡”徐世义又起贪念了,他要制作一个更大、更美、更虚假的“泡泡”来,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徐世义由副教授评为教授,此“泡泡”是功不可没呀。此美丽的“泡泡”还成就了一教研室的人呀,好多人都受到了“泡泡”的恩惠呀。

    可是,徐世义评上了教授还不满足,终于把“泡泡”吹上了天呀,他自我感觉良好,自欺欺人呀。“泡泡”终有破灭的那一天呀,那时候徐教授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的,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呀。

    为什么说徐世义自我感觉良好呀,下面请看

《药用植物学》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沈阳药科大学高职学院

   《药用植物学》是沈阳药科大学高职学院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立满足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中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岗位技能为目标。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现将多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建设负责人徐世义副教授,教育部2006-2010年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既是高职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又担任过十年的中药教研室主任,是高职学院中药专业的“领头羊”和教学骨干。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带领课程建设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承担省级、校级教学科研课题2项;参与省级教学科研课题1项;承担技术服务项目1项。主编了《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北方常用药用植物》。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10篇。

在教学改革方面紧跟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着课程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代。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具体,措施得力,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教学队伍的整体情况如下:

1.知识结构:硕士2人(在读1人),达28.5%。副教授2名,副主任药师1名,高级职称比率达42.9%。讲师2名,实验师1名,助讲1名。

2.双师型教师:3名教师具有主管药师以上的职称,1名教师具有工程师职称。另外,教师团队中有6名教师考取了执业中药师资格,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7%。

3.年龄结构:35岁以下2人,占28.5%;35~50岁5人,占71.5%;平均年龄39.2岁。

4.学缘结构:教学组7人中,本科毕业于4所国内院校,硕士毕业于1所国内大学。

5.师资配置:理论课程以副教授授课为主,副教授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80%以上。实验课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进行指导。野外实习教学组7人全部参加,并由副教授负责年轻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6.师资培养:近五年,国内进修2人次,教学组7人集体去长白山采集药用植物一次。

7.教学科研水平:近两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4篇,承担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一项,辽宁省“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参与辽宁省“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17篇学术论文。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4部。

二、注重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多年来,教学组非常重视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负责人徐世义副教授,2004年被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聘为委员,为全国医药职业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主编单位,并主编和参编相关教材十余部。

徐世义副教授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药用植物学》(2004年9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徐世义、刘玉章主编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2003年校内出版、2007年修订再版)。徐世义主编《北方常用药用植物》(2006年校内出版)这些教材被充分使用,收到较好效果。徐世义副教授主编的《药用植物学》还获得沈阳药科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

三、教学改革收效明显 

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吸纳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

1、在课堂授课时采用了多媒体,实物投影,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由于本课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实物图片,课件制作相对复杂,经过主讲教师的多年积累,拍摄了大量的植物形态及显微图片,已制作了完整的电子课件,课件图片清晰明了,现在还在不断补充完善,使用4年学生反映良好。

教学顺序也进行了调整。以往植物器官的讲授顺序是先讲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外部形态,然后讲它们的内部构造,与教材上的安排顺序不一致。从2005年开始,各个器官的讲授都是分别先讲形态然后直接讲它的内部构造,与新教材顺序一致。

2、在实验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改革。根据高职教学注重实践的特点,在不影响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将9次实验内容增加到13次实验。实验材料尽量选取新鲜典型的形态标本、原植物等。从今年开始,还在实验课上使用了显微照相投影设备,提高实验室的讲授效果和效率。

3、充分利用本校药用植物园作为教学的实践基地,实验材料的选择大多选自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园对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到药用植物园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

4、重视药用植物野外采集实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6月末-7月初均安排二周药用植物野外采集实习,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植物的野生环境。在野外采集期间,教学组7位教师全部参加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学习劲头十足,每位学生都能识别药用植物200种以上。实习结束回校后,还带领学生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和浸泡标本。为标本室丰富了药用植物种类,提供实验材料。同时也锻炼了青年教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5、改革考试方式。从去年开始药用植物学的考试进行了改革试点,不再采用期末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实验课进行阶段性的考试,将药用植物特征描述、显微特征观察、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实验报告等,与期末考试成绩一起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改革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四、坚持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

教书育人为教师的天职。我们一贯倡导“学本领先要学做人”,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

提高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因此在新世纪里,更需要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

在整套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除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外,还结合我国中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们介绍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变革、现状与未来,介绍中医中药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学生对药用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们深深意识到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实现中药与世界医药接轨,自己应肩负的历史重任。

药用植物学课程,非常重视实验课和野外药用植物采集实习。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巩固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后期顺利进入其他专业课中药鉴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的野外实习学生制作大量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及药用植物浸泡标本,为下届中药专业学生《药用植物学》的学习积累实验材料。2006年中药专业学生85%考取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历届辽宁省中药知识竞赛中,我校毕业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素质的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使药用植物学课程建设更加完善。

附件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25

1-1

课程

内容

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

沈阳药科大学高职学院把建设国内一流药学高职教育作为主要目标。其中中药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收近200名学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中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药用植物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中药鉴定、中药质量评价、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初步能力。因而本门课程在中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药用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药用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在学习植物形态器官和显微构造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技术。

在讲授低等植物时,既要指出各类群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应注意有关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

在讲授高等植物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特征,被子植物重点科特征,代表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分布,生境等。

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药用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药用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200种常见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保存方法。

 

20

 

 

 

 

 

 

 

 

 

A

 

 

 

 

1-2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学资源建设

重视教材建设,在此方面的成绩突出,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徐世义于2004年主编的《药用植物学》特别适合高职教学的需要,已有10几所医药类高职院校使用。受到广泛好评,实际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编写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和《北方常用药用植物》。供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使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照像和录像等数码设备,建立药用植物学教学的资源库,现各方面工作均已展开。已初步建成药用植物学网络教程。编写野外实习药用植物名录,拟编写野外实习药用植物检索表,建立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库并上网,建立药用植物照片库并上网。

为了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内容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校内药用植物园和大型中药标本馆,是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的优良基地;2005年学校投资近10万元建立了多媒体中药-药用植物学公共实验室,添置了多媒体成像系统等设备;实验教材也一改以往单一文字、无图片或黑白图片的现象,实现了图文并茂;并可随时进行实物教学,使实验教学上了一个新台级。学生可以从电脑屏幕上观察到各种中药从植物外形到内部细胞的全部图像,非常真实地表现了药用植物的各种形态特征。学生通过形象的、直观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

 

 

 

 

 

 

 

 

 

 

 

 

 

 

 

 

 

 

5

 

 

 

 

 

 

 

 

 

 

 

 

B

 

 

 

 

教学

方法

手段

 

25

2-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发展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学时数,一直以来都以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药用植物学》总课时为120学时,学生要用2个学期完成《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近年来,《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时数逐渐减少为58-80学时,不论课时如何变化,课程组全体教师均全力以赴,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努力快步跟进,使《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始终跻身于先进的行列,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也成为了同学们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参加了“辽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自2003年以来,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针对高职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制作了《药用植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药用植物学》基本内容以图、文组合。在《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灵活,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与辽宁省药材公司、辽宁省医药公司、沈阳中药厂、沈阳天益堂药房等医药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在接纳我校中药专业学生实习的同时,我校无偿为企业解决中药鉴别、中药质量难题。在GSP认证其间,多次为企业讲解GSP认证要点,并为企业培训员工,受到企业的好评。

 

 

 

 

 

 

 

 

 

 

 

 

 

 

 

10

 

 

 

 

 

 

 

 

 

 

 

A

 

 

 

 

2-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往《药用植物学》的理论课讲授主要是借助于黑板手绘图和黑白挂图,这样既耗费时间又不能准确、真切地展示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显微特点。运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将药用植物形态、组织构造、细胞特征等图像结合文字、声音、动画等,制成交互性强、智能化、立体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反应了药用植物学的特色,使药用植物学课程形象化、生动化、灵活化。在《药用植物学》CAI课件中,对每一种药用植物都分别有“来源”、“植物形态”、“采制”、 “生境”等项内容介绍。各项内容的表现形式为图文结合,教学内容真实直观,无论是大黄根茎上的“星点”还是组织、粉末中的簇晶或人参根上的“树脂道”,从宏观到微观,都是具体的、鲜活的实物的再现,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文字描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我们应用显微多媒体成像系统,将药用植物组织及显微特征经显微镜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使显微特征变得一目了然。教师即可在屏幕上以鼠标指示讲解以往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内容,有效地解决了显微鉴定的难点问题。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扩大了学习内容。

运用《药用植物学》课件开展教学,教师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学生交流、提问,重点与难点突出。教学形式丰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考试方法的改革方面,侧重考核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从去年开始药用植物学的考试进行了改革试点,不再采用期末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实验课进行阶段性的考试,将药用植物特征描述、显微特征观察、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实验报告等,与期末考试成绩一起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可在不降低对学生要求的同时减少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9

 

 

 

 

 

 

 

 

 

 

 

 

A

 

 

 

 

2-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使声、像、图片、文字等多个媒体于一体。不仅让抽象的理论讲授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更重要的是大量的高质量的图片极大地提高了单位课时的信息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投入其中。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改革服务。现在无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室都实现电脑投影,基本采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彩色照片和图片,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和信息量。

 

 

 

 

 

 

 

 

 

 

 

 

3

 

 

 

 

 

 

 

B

 

 

 

2-4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完成了涵盖药用植物学教材的全套电子教案和全套教学课件的制作,自2003年起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使传统药用植物学的教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受到广泛好评和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目前已建立了网络教学系统,包括《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药用植物学》教学课件、练习题解、药用植物学参考书目、现场教学录像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均可通过网络为广大学生服务。

 

 

 

 

 

 

 

 

 

 

3

 

 

 

 

 

 

B

 

 

 

 

 

15

3-1

主讲

教师

教师风范、教学和专业技能水平

课程建设负责人:徐世义副教授/主管药师,教育部2006-2010年高职高专药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既是高职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又担任过十年的中药教研室主任,是高职学院中药专业的“领头羊”和教学骨干。并承担省级、校级教学科研课题2项;参与省级教学科研课题1项;承担技术服务项目1项。主编了《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北方常用药用植物》。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9篇。

主讲教师刘玉章,副主任药师/讲师,1988年7月,沈阳药学院毕业,从事药用植物学教学至今。每年均带领学生到辽宁千山或凤凰山进行野外采集药用植物实习,并带领学生制作药用植物蜡叶标本、浸泡标本,丰富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素材。

2002年度被评为校“教学标兵”。现已成为中药教研室骨干教师。

教学团队中的其他教师责任感强。近五年来教师在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没有出过任何教学事故;共同制作和完成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并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每年的野外实习对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高,从教学效果来看,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学效果良好。

 

 

 

 

 

 

 

 

 

 

 

 

 

 

 

 

 

5

 

 

 

 

 

 

 

 

 

 

 

A

 

 

 

 

3-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双师型”结构、专兼职比例及整体素质

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改革方面紧跟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着课程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代。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具体,措施得力,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教学队伍的整体情况如下:

1.知识结构:硕士2人(在读1人),达28.5%。副教授2名,副主任药师1名,高级职称比率达42.9%。讲师2名,实验师1名,助讲1名。

2.双师型教师:3名教师具有主管药师以上的职称,1名教师具有工程师职称。另外,教师团队中有6名教师考取了执业中药师资格,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7%。

3.年龄结构:35岁以下2人,占28.5%;35~50岁5人,占71.5%;平均年龄39.2岁。

4.学缘结构:教学组7人中,本科毕业于4所国内院校,硕士毕业于1所国内大学。

5.师资配置:理论课程以副教授授课为主,实验课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进行指导。野外实习教学组7人全部参加,并由副教授负责年轻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5.师资培养:近五年,国内进修2人次,教学组7人集体去长白山采集药用植物一次。

6.教学科研水平:近两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4篇,承担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一项,辽宁省“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参与一项。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17篇学术论文。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4部。

 

 

 

 

 

 

 

 

 

 

 

7

 

 

 

 

 

 

 

 

 

 

 

A

 

 

 

 

3-3

教学

改革

与实践

教学成果与实践

主持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参与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目前主持的课题“药学类高职教育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建立的研究”已全面开展工作,结合工作岗位及岗位技能要求,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成立实训中心,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教材,05届学生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辽宁省刺五加科研中心合作,进行刺五加精提液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解决了刺五加提取含量低,成本高的问题,并制定了质量标准。现刺五加精提液已在市场销售,为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3

 

 

 

A

 

 

 

 

 

20

4-1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为了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内容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校内药用植物园和大型中药标本馆,是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的优良基地;2005年学校投资近10万元建立了多媒体中药-药用植物学公共实验室,添置了多媒体成像系统等设备;实验教材也一改以往单一文字、无图片或黑白图片的现象,实现了图文并茂;并可随时进行实物教学,使实验教学上了一个新台级。学生可以从电脑屏幕上观察到各种中药的植物外形和内部细胞的全部图像,非常真实地表现了药用植物的各种形态特征。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在多年应用的自编实验教材基础上,有计划的更改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材质量,增强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有目的的加强学生药用植物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课教学采用数码显微摄像装置进行教,教研室组织教师制作实验课教学课件讲授实验内容,并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利用该装置直接观察显微镜片中的各种药用植物的显微特征,特别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注重课堂外的实习性实验。我校药用植物园,面积20余亩,有700余种药用植物,所有药用植物都挂有标牌,注明有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名、原产地、药用部位及药用功效等,是学生实践的优良基地。中药标本馆(包括药用植物标本室、生药标本室),总使用面积760平方米;本标本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馆内共收藏药用植物腊叶标本138科29000余份。药用植物园及中药标本馆全天候向学生开放。

8

 

 

 

 

 

 

 

 

A

 

 

 

 

4-2

实践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课程设计是根据理论课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教学大纲确立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涵盖了药用植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加入了未知性实验和自我测试实验,力求改变以往学生照单抓药的实验习惯,增强自主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和开发创新思维。一方面从自主性、研究性、开放性教学上下工夫,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还安排二周的野外实习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实践、研究、提问题,并配有专业教师为学生答疑。

通过多年的实践,反映出本实验课程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由基本实验、实习能达到认识 200种药用植物,掌握了植物基源、显微特征等。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巩固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后期顺利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A

 

 

 

 

 

15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 声 誉

辽宁中医药大学高职学院明延波副教授;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孙启时教授;校内教学督导组等校内外专家对本课程给予了肯定,评价优秀;证明材料真实可靠。

3

 

 

 

A

 

 

 

 

5-2

录像

资料

评价

课堂实录

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4

 

A

 

 

 

 

5-3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

意   

 

学生评价结果表明,授课班级的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及实验的满意率超过90%,学生评估的平均分为97.99分。

 

3

 

A

 

 

 

 

5-4

学生实践活动评价

 

学   

实践效果

药用植物学课程,非常重视实验课和野外药用植物采集实习。学生由基本实验、实习能达到认识 200种药用植物,掌握植物基源、显微特征等。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巩固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后期顺利进入其他专业课中药鉴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的野外实习学生制作大量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及药用植物浸泡标本,为下届中药专业学生《药用植物学》的学习积累实验材料。2006年中药专业学生85%考取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历届辽宁省中药知识竞赛中,我校毕业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5

 

 

A

 

 

 

 

自评结果97.8分

特色

及政

策支

专家依据《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和创新点打分

80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