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家住莲湖路一小区6岁的格格(化名)该上一年级了,可是,在家人看来活泼可爱聪明好学的格格只上了一天小学,就再也不愿去上学了,抗议了一周之后,格格瘦了5斤。家人带格格看过医生发现,孩子身体没有问题,属于上学恐惧症。
陕西省心理学会主任、青少年成长全程心理咨询指导专家李豫成表示,恐惧上学的孩子多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在家很依赖父母,享受着全家人过分的呵护,一旦换了环境,得不到原本的呵护,就出现特别强烈的不适应
2012年10月25日02:01 华商网-华商报http://news.sina.com.cn/s/2012-10-25/020125432328.shtml
感谢新浪育儿博客热点评论员
清舞幽梦
推荐
【格格的姥姥迟女士说,她从来都没想过活泼可爱的格格会因为上学闹得这么厉害,在幼儿园时,格格性格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多次被评为进步宝宝、好宝宝等。今年9月,格格上小学了。开学第一天,学校只安排一个小时的内容,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及家长见面,之后孩子们便回家了。回去后,格格就告诉家人,她不想去这个学校,“教室太闷,人多,不喜欢”,另一个理由是老师很严,说话很凶。“其实这可能是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区别,在幼儿园老师是哄着小孩,到了小学,老师是把他们当成大孩子看。”格格的妈妈说。
接下来的一周,格格主动要求姥姥带她看病,给她吃药,只要不上学就行。每次问格格想不想上学,格格都说不想,说她害怕。一周下来,格格瘦了5斤。】
在中国的古代,皇子皇孙们才可以叫的阿哥和格格,现在不仅仅是出现在自己喜欢的孩子身上,甚至连被宠爱着的狗儿猫儿也都可以有这昵称了,但就从这一声格格,就知道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是极受宠惯的了。
处在4:2:1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们,吃饭有人喂,穿衣有人递,出门有车坐,睡觉有人哄,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月亮不去摘星星,好多孩子就是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里的老人还怕孩子多了照顾不过来,能推迟送幼儿园就尽量推迟了送,让孩子无论是眼里还是心里就觉的自己是这世上最能的,说一不二的体性也就慢慢形成在不知不觉中了。
茉莉家的柔格格就是这样的一个鲜活的例子。茉莉说你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子是怎么想的,在她姥爷面前把姥爷哄的眉开眼笑的,说姥爷出门走路看车哈,姥爷回家拿拖鞋哈,姥爷是天下最好的一个姥爷,所以当着她姥爷的面谁都不敢给她点颜色,可茉莉觉得越聪明的孩子越应该早早管束了,都说还小还小,等大大的再说,大大的她更不听你铛铛了(不服管的意思哦
)这么点就知道看眼色行事,再不管大了离开我们身边你知道她能闯多大的祸,赔钱是小事,可她这一辈子就毁了到时后悔都来不及。所以不管姥爷如何不同意,茉莉还是将哭天抢地的柔格格送出了家门,在幼儿园不吃饭阿姨喂,茉莉说不怕饿也饿不坏,不睡觉茉莉也不让阿姨抱,柔格格一看没戏后这才乖乖的守了规矩,但就仅仅几天的功夫,她的小嘴里喊的已经不是姥爷而是爱爱老师了。
今年柔格格上学前,因为学龄前儿童都必须有测试,茉莉也给柔格格报名学音标,学算数,基本就算是突击,茉莉说这点不好,在幼儿园孩子们习惯了在阿姨们温柔的话语中玩乐,讲故事,唱儿歌跳个舞,做个手工哦,再说幼儿园也都不提倡教孩子们早教课程,可上小学前却又有考试,这不是捉弄人么,不学吧,孩子考不好影响情绪,学吧整的孩子神经兮兮的,猛然间和被关进笼子的可怜动物似的,瞪着滴流乱转的小眼说,妈妈我就一直呆在幼儿园,不上小学不就行了么。。。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说话高调,行动失调,怕有恐遭人口舌,可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总让学校和老师们不解,更让家长们忧心忡忡,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正是迈步阶段,本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我们脑子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不管花的钱是不是冤枉钱,也不管孩子们心里能不能承受的了这份负荷,就把还在幼儿园里没断奶的孩子直接送上陌生的路,有的甚至因为孩子算不对加减法而训而吼孩子,这种急剧转换中孩子还没有掌握好自己的角色,就硬被推上去而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了抗拒,也不难理解了。
患上上学恐惧症的孩子主要表现是害怕上学,有的孩子甚至完全拒绝上学,一旦父母强迫孩子,孩子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狂躁等情绪,同时会出现呕吐、发烧、肚子疼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在不去上学后又自动消失。。。
针对孩子不愿上学这一症状,陕西省心理学会主任、青少年成长全程心理咨询指导专家李豫成表示,恐惧上学的孩子多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在家很依赖父母,享受着全家人过分的呵护,一旦换了环境,得不到原本的呵护,就出现特别强烈的不适应;还有一种是学生在学校受到一些打击或刺激之后恐惧上学,这样的孩子大多学习成绩挺好,但一点的打击就会让他们无法接受。家长在遇到这样的孩子时,一定不能训斥怒骂孩子,更不能威胁孩子,要积极地鼓励,用正面的事情去引导孩子适应学校,比如鼓励孩子交朋友等等。。。
当我们走出父母的视线,成家立业时我们不也是惶恐不安过嘛,那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多替孩子们想想,在他们不适应新的环境时,我们不妨放下手头俗事,拉着孩子的手,陪孩子一起上路。。。
生活在赞美中的孩子学会了微笑,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学会了自信,生活在友爱中的孩子学会了美好,生活在民主中的孩子学会的是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