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学龄前儿童怎样背《四书五经》最快、最轻松

(2018-12-17 04:31:08)
分类: 天元神修丹法

对学龄前儿童怎样背《四书五经》最快、最轻松

我是把字放大写在墙壁上,首先由孩子每句一个字一个字地指(左手指比右手指要记得好),但是并不念(因为还不认识么)而是孩子一个一个指,大人在身后一个一个念,刚开始一天指四句或八句都可,这样过两三天,大概从第三天起,就由孩子自己指自己念(这时其实他已经有一定的记忆了),碰到不认识的字马上读给孩子听,如此再过两三天,孩子基本上每个字都认得了,就让他站远点,看着完整念出来。基本上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每个星期根据孩子的接受内容的限度来规划出下个星期的指读量(这个容量是在由少渐多的发展着的,可以随时来进行调节)。等一本书(其实也就是千把字的文章啦,像三字经什么的)的字全识完了,就可以每天从头读到尾,这样读了一个星期之后(也可以看情况延长),就可以要求孩子转过身来背诵了,为什么要从头至尾的背诵呢,专家说,本来有些经典的内容都是一气呵成的,分成小段背诵并不符合记忆规律,当然分成小段来背诵也是可以的,等到小段背熟了,最后再来个一气呵成也是可以的,只是这样效率较慢而已,我试过了,一气呵成的背诵并不比孩子小段的背诵更费力。但是如果学的内容像《论语》,通篇一万五千多个字,这么多,是不是还能用这个方法,就得再摸索摸索了。我的目标只是内容相对很简单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觉得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就可以了,其他的到时候再看吧。

我记得我家的孩子在初学《弟子规》时学了三个月还多一点的时间(用的是小段背诵的方法),到学《三字经》时只用了一个月(用的是一气呵成的背诵法),千字文也不会超出一个月的时间,好处是集中识字、集中背诵对识字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大人忘了读经这个事情,孩子都会自觉地去完成,我想这对今后学校学习是有利的。坏处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大,孩子的阅读需求会猛增,这样对眼睛不一定有好处,得控制孩子看书的时间(比如晚上最好不看,白天看书时要离书远一点)。

在背诵经典的日子里,在生活中多给孩子讲些三字经啊、弟子规中的故事,能配合孩子更好的理解经典中的内容,虽然不可能全理解,但是对于记忆还是有帮助的。

如果孩子始终无法对这件事情提起很大的兴趣,那么就不要再进行下去了。锻炼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不是只此一条道路。要用各种手段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来,并培养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才是将来孩子踏入校门后的至胜法宝,所以不要太流于形式。经典虽好,也要学之有道。否则,很可能是有反效果的。

另,定的目标不要太大,要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才行,让孩子学习背诵千把字左右的文章是比较可行的,像四书五经……,我觉得要困难得多,因为内容过于浩大。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都是动辄几万字。如果仅从训练记忆能力方面来讲,其实三百千就够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多再加上《弟子规》,识完这些经典,识字量就已经远远突破了三千,足以达到小学六年级的阅读水平了)。当然,记忆能力锻炼好了以后,记忆大部头书也不是不可能的(像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杨振宁就曾将《孟子》倒背如流)。三岁是一个孩子识字和记忆的黄金期,的确值得好好利用。要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现在的学习态度将反映在今后学校的学习中,所以一起努力吧!祝你成功!

读经方法介绍 —— 一气呵成法

应该说,经典教育的理念掌握之后,摆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具体操作,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为帮助老师和家长解除经典教学方法上的困扰,我们根据多年切身摸索、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特总结出下面的“一气呵成滚动播出经典导读法”,简称“一气呵成法”。该法特别适合低龄幼儿,特别符合儿童天性,特别容易实施操作,使儿童轻轻松松进入状态,快快乐乐学习,收效非常之好。现在整理出来,供大家分享,并强烈推荐采用!

【适用对象】本方法特别适合313岁孩童;成人用此法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运用地点】幼儿园、家庭、小区课后班、成人自修。

【读诵方式】较短的不分卷的单部经典,如《千字文》,就直接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读下去,从开头的“天地玄黄”一直念到最后一句“焉哉乎也”,注意中间一定不可间断;对于篇幅较长的分成若干篇(卷)的经典,像《论语》,应该把每一篇(卷)作为相对独立的任务,不分节、分页来读,而采用通篇(卷)念的方式一气呵成地读下去。逐篇(卷)拿下,然后四分之一部(5篇)、半部(10篇)、通本(20篇)分别穿线连背。学《老子》,可以分上下两篇(卷)分别读,也可以每10章为一单元连着读,全本分为8部分。

【遍数要求】指字念的总遍数最低要求是100遍;脱本背的总遍数最低要求也要100遍。每天的遍数要求是:必保每天由老师或家长导读1遍以上,10遍以下。天天滚动,雷打不动。别老盯着他啥时候背下来,只要念多了,日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背下了。老师和家长需要配合的事情就是导读、陪读或监督,每读一遍给他记录1笔,每5遍写一个“正”字。

【实施步骤】先由老师或家长领读、孩子跟读20遍;大家齐读约30遍;分别让每个孩子轮流领读;最后满100遍后考他,测试通过者让孩子脱本背100遍;没通过者再继续念,直到会背为止,然后再脱本背100遍。(注意:在孩子没有念过100遍以上,一定不要考他,即使他会背了也别测试,一定要满100遍!)

【理论依据】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分左脑和右脑,且各有专攻。左脑擅长部分吸收、右脑擅长整体吸收;左脑擅长分析、右脑擅长综合;左脑擅长理解、右脑擅长记忆;左脑擅长理性思考、右脑擅长感性直觉;左脑擅长有意识学习、右脑擅长无意识学习。可见成人主要动用左脑学习,儿童更多是使用右脑学习。他对外界信息的那种整体吸收能力、那种不经理解就能背下的强大记忆能力,那种维妙维肖的模仿能力,那种不厌其烦的反复能力,那种无压力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学习能力,那种深度的直觉能力,可以说越小越发达、越小越明显、越小越强大。这种学习能力恰恰是与学习经典所需要的、相吻合的。所以毫不夸张地讲,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有这些潜在的能力,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什么叫“天才”?天赋的才能简称就叫“天才”!应该承认,这些能力在我们大人身上已经削弱了、已经退化了、甚至已经消失了。但是如果我们无知,大人就会无视、忽视或轻视儿童这种强大的学习能力:明明儿童适合用右脑学习,反而硬要儿童用左脑学习,从而关闭强大的右脑,这符合科学吗?明明儿童适合整体学东西,我们非得部分部分学,一点一滴教,这符合儿童天性吗?明明儿童是适合记忆的年龄,却让他去理解,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所以,我们强烈呼吁:不要用教大人的方式去教孩子!不要用教数学的方法来教语文!不要过多动用孩子弱势的左脑,从而关闭他那优势的右脑!否则,你就在障碍、残害、扼杀我们的幼苗了。

“ 一气呵成法”就是让孩子去整体学、去模仿学、去反复学、去无意识学,是用教孩子的方法教孩子,是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是用右脑学。如果这样学,孩子会学得很累吗?不会的!如果这样教,老师会教得很苦吗?不会的!教孩子学经典的方法原来这么简单!

总之,把经典拿过来,从头念到尾,从第1遍念到第100遍,从第101遍背到第200遍,就万事大吉了。千万记住:诵读经典,每次都要一气呵成!每天都要滚动播出!

【特别提醒】为了使学生在课堂进入状态,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用一气呵成法上课之前,请老师一定要向学生公布纪律,「约法三章」如下:

第一,不许在上课期间喝水;

第二,不许在上课期间去卫生间;

第三,不许两手乱动,要左手指字,右手压书和翻书。

请老师在上课前五分钟时就告知学生:该去喝水的赶紧去喝水,该去卫生间的赶快去,一会就上课了,上课中不能再去喝水和去卫生间了。这样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心收回来,准备开始读经了。在课堂上比较能够专心,不会因为一会这孩子去卫生间,一会那个学生又要水喝,而打断课堂读经的连贯气势。(一气呵成法最忌讳的就是读经时连贯气势的中断)左手指字可以活动右脑,右手压书翻书,让两只手各有分工,避免两手的乱动造成分心。

【一气呵成法的好处】

1、速度惊人:读书、识字、背诵速度神速,普通方法无与伦比。比普通方法高几倍几十倍。

2、用力均匀:避免以前学习背书,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前面的很熟后面的不会。

3、易养定力:时间成片,防止小段读书中间停顿(孩子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去厕所),渐渐静定能达2小时以上,孩子的专注力非常强。

4、随机性强:学习过程不怕插班、不怕耽误课(有病等),只是少读几遍,不影响继续读书,流动性强的班级最适宜。

5、老师轻松:老师教学轻松无压力,不用天天写教案写计划,只要一个月做一次计划,只要会写方块字、记读书遍数就可以,前20遍领读,以后让孩子领读,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角色就像旅游中的向导,游客是主体,这里学生是主体。

6、这种教学思想暗含了道家自然的哲学(不刻意求背诵,读的遍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轻松背下来了);也暗合了释家读经戒定慧同时修学的方法(培养清净心,开发根本智,定能生慧)。

读经典就应该这样读!教孩子就应该这样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