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念念
http://ww3/large/66d0d84cjw1eqpvx74savj20hy0bydjz.jpg
佛洛依德说“我们一生都在跟自己的童年打交道。”
到底上一代对我们这一代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我们这一代又该如何去面对我们的下一代。
念念是关于两代的故事。
当张姐让公司的助理把剧本传给我时,我知道我的另一个毕业考试又快到了。
从2000年的“D公主”,2004年的“20,30,40” ,直到2013年的“念念”,
如果说D 公主是我的小学毕业作品,20,30,40是中学毕业之作,那念念就是大学总考。
看完剧本,我拨了个长途电话给张姐。
这个电话里,我问了一个问题,接着说了一个内心的忧虑。
“张姐,我不能释怀和理解为什么这个母亲只带走一个孩子?我做不到。”
张姐“心洁,那是你,现在你要演的是这个妈妈,不是你自己。”
然后她就开始告诉我这个母亲的无奈,挣扎和无助。
接着,我说“张姐,其实这段时间我很迷失,我开始不知道演戏是什么,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困在一个表演框框里出不去,我对表演感到生疏和害怕,完全失去了方向。”
张姐愣了一下“没关系,也许是好的,别想那么多,把一切交给我吧!”
因为她的一句话,我就放下这份忐忑而来到了美丽的绿岛。
这个充满大自然情怀和朴素居民的小岛就像是我小时候成长的小镇。
小小的,简单,悠闲,但封闭。
阳光灿烂的天空下,和乐融融的背后,每一家都在上演着自己的家庭悲剧。
电影里的母亲(静)让我看见了一些自己母亲的影子。
那个二十岁就和一个性格天南北撤的男人(我爸)相亲结婚,生了四个孩子,从此就将她的一生贡献在这个小康之家的女人。
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老是遗憾自己没有机会追寻内心的梦想,从埋怨到接受,释怀,放下,这一路她也走了快40个年头。
现在,她守到了四个孩子都长大,回头来照顾她,让她享受儿孙乐的无忧生活了。
而静无法承受那个灵魂被囚禁的婚姻生活,她渴望自由,渴望被了解,最后起了离开一念,带走了女儿,把儿子留在爸爸身边,从此造就了两兄妹成长中的缺憾。
离开以后,生活并没有想像的美好,也许在别人眼中更糟糕,但至少那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愿意去承担。
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种宿命是逃不过的,时代传统的包袱,出生的家庭背景,童年的经历,对上一代留下的纠结,自己的无明与生活的遭遇。
路走得越长的人就会明白,永远没有一条比较轻松和完美的道路,你只能选择自己比较想走的路做出发,然后就带着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走下去。
一路走,一路学习。
我曾经也很纠结在与父母的某些童年经历,一直不停寻找出口。
然后一次又一次在心灵和禅修课程中,渐渐回去和小时候的那个自己对话;用文字的创作在不同阶段解读他们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渐渐明白了,也就释怀了。
尤其是为人母后,我更能深切感受他们当年的用心良苦和无心的伤害。
当我发现自己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也有很多时候因无知而伤害了自己的孩子时,我才懂得去包容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包容我一样。
更不可思议的是,后来我也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的某些萌动和固执也对他们造成了某种伤害。
当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在包容别人时,其实只要肯看清楚自己,就会发现原来同时也有很多人在包容我们。
我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可以让他们感受我对他们那份真正的爱和关心,所以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很努力展开解开心结的旅程,而在放下后,就义无返顾全然用心去爱他们。
我们无法逃避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因为他们我们才有这一世,他们也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认识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而我们身体里流着他们的血,也承传了他们的光明和黑暗面。
只要还有爱,没有什么挫折是过不去的。
长大后的儿子回去见到小时候的妈妈的那一场戏,我泪崩了。
黑暗中,微微的烛光亮起,那个怀旧的面摊从模糊到清晰出现时我仿佛看见了小时候那间陪伴着我成长的小木屋。
我想如果我能回到那个时候,看见我父母年轻时候的摸样,和他们说说话,我一定更能明白他们。
然后我又看到了自己做为一个母亲的面貌,一时感触良多。
平时在生活里,你是不可能有一面镜子不停的观照自己,突然在电影里的角色看到自己的某些状态和摸样,那份冲击很强烈。
想起当年刚从学校毕业那个天真年轻的自己,那个像牛一样不顾一切用力追寻自己梦想的执着女孩, 如今也变成了一个有些经历的女人了。
当了妈妈以后,凡事都尽量以孩子为重,不再那么自我中心去生活,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
有一次,阿牛到我家来弹吉他,让我把他给我写的歌唱一个demo,我们唱唱聊聊,突然他说“心洁,你为什么不给自己写一首歌?”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想,越想越空白,我不知道该跟自己说什么,连声问候都不知该从何问起。
是我把自己遗忘了吗?还是我已经学会放下那个“我”了。
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纠结,因为很多时候这都是一个过程,我觉得继续活在当下比较真实。
不管有或没有自己,至少女儿已经长成一个健康懂事的少女,这就够了。
静离开小岛后没几年就过世,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辈子再也无法见到儿子,这应该是她临终前最大的遗憾。
而导演安排了似真似假,有点梦幻的一幕戏让母子俩再次相见,然后用一种完全不煽情,非常写实和朴素的方式处理整场戏,让儿子纠结了很多年的遗憾得到了解脱,而母亲也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明白她从来没有偏心。
妈妈一定是最爱自己的孩子,当她无可奈何离开儿子时,她一定是最痛苦的那一个人。
张导演在戏里巧妙和深刻的运用了海变化无常的面貌来对应角色内心世界的情绪,非常强烈。
她说“人生命的最初是在水里酝酿的,所以她想用水的元素来刻画我们内心最原始的情感。”
她丢给我一个艰难的海底演出任务,在我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时,她却一直
没有怀疑过我。
最后因为她的这份坚持和信任给予无比的动力让我突破了对死亡的恐惧,在没有用替身的情况下完成了拍摄。
结束海底拍摄当晚,大家围在小荧幕前让导演看回放时响起了阵阵的欢呼声,因为我和我们的海底拍摄团队终于做到了。我激动的哭了起来,所有的辛苦和压力一次过渲泄出来,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张姐总是能看见别人内在连他自己都无法发现的潜能,这是源自于她对生命的关怀,还有那份对艺术创作永远充满好奇的探索。
我带着妈妈的影子和自己身为母亲多年的经历,完成了静这个角色的演出。
我抛开了对表演的迷惘和执着,放下了曾经用力建立起来的一套演出前完美的准备功夫,只用心去体会和明白导演笔下的这个母亲。
当我们都以为批评别人的弱点可以让我们更强大;嘲笑别人的无知可以让自己显得更高贵;打击别人的失败就能提升自己的成就感时,我们并没有发现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冷漠,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孤独。
我们都忘了大家是住在一个地球上,共享着同一个大地之母的孕育;我们都忘了每一个人的生命同时牵引着不同的生命,谁也逃不过。
我们的世界不需要批判,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份包容。
我感恩亲爱的张姐(张艾嘉),这个在我生命中一直不停爱我,鼓励我,引导我的心灵知己,让我在最热爱的表演上遇到瓶颈时,用无限的宽容和耐心引导我找到出口。
同时也感谢她用心良苦在这充满物质欲望的现代世界里,坚持拍摄一部可以引导我们回去关心自己内心世界的“念念”。
写于:2015年3月24日香港往吉隆坡飞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