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杨氏女》唐·韦应物

(2025-10-17 20:11:34)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送杨氏女》唐·韦应物

《送杨氏女》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礼节。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题解】
这是韦应物送自己女儿出嫁的一首诗。自己的女儿,为什么叫送杨氏女呢?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说自己大女儿嫁给了大理评事杨凌,女人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嫁到杨家以后就是杨家的人了,故称“杨氏女”。
韦应物妻子早逝,自己又当爹又当妈,抚养儿女们长大。自觉没有当妈的照顾孩子细致,所以对待女儿们分外温柔慈爱,因此父女之情也更亲近深厚。
而两个女儿一大一小,妹妹在姐姐的陪伴与照顾下长大,姊妹情深,姐姐大喜之日就是姐妹分别之时,怎能不泪眼汪汪。
如果孩子们的母亲还在,当妈的跟女儿哭哭啼啼,分别时的离愁得以抒发,自己作为父亲把鼓励祝愿都传递给女儿,让她勇敢迎接新生活,回头可以再跟老伴互相慰藉。可是现实不完美,孩他妈不在了,女儿成家,喜悦无人分享,别离的悲伤也无人分担。
都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在韦应物家就变成女嫁异地父担忧。嫁到人家,就不是在家中的小儿女了,要侍奉公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韦应物为女儿的未来没少操心,他在父亲母亲身份上来回切换,以至于更多时候像一个当妈的,万千嘱咐仍是牵肠挂肚。
让人欣慰的是女儿要嫁的是有名望的人家,而且在家学习了这么多这么久,韦应物相信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能做个好媳妇,也相信他们能够体恤关怀自己的女儿,应该没什么担忧的了。
这个女婿是谁呢?是当时一个豪门世家,弘农杨氏的虢州杨凌。
两家结亲可谓白富美嫁给高富帅,门当户对。所以还有什么忧虑的呢,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但还是禁不住再三叮咛。
跟天底下所有的父亲都一样,韦应物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嫁给幸福,那个男人能够珍惜她,疼爱她,照顾她。
再依依不舍也终有一别,别离就在今日,“心头之肉”离己而去,再见不知何年何月了。
以前交通不便,再者嫁到人家家里做媳妇,变成杨门韦氏了,回家看望父母就不是说走就走的事了。而自己四处为官,起居不定,今日一别,何年何月才能再得相聚呢!
平时闲待着还能暗自排遣这些哀伤,告诫自己要微笑着送女儿出门,可是临到了,当面告别的时刻,内心不舍的情感还是难以忍耐,说好的不哭不哭,还是忍不住泪湿眼底。
娶妻满堂红,嫁女满堂空。送走大女儿,看着原来大女儿的房间空空,回视小女儿,脸上浮现着与大女儿相似的音容笑貌,两个人相顾无言,一起哭泣,你不舍姐姐,我也和你一样,这眼泪是他们父女,姐妹亲情最真挚的见证。
都说父爱无言,凝重如山,但也有细腻柔情如韦应物,教育子女细致用心,爱护子女从不缺位。因为真挚,所以一千多年以后,依然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情真意切,慈父之爱,骨肉之情依然打动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