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联故事(16)

(2025-05-02 20:26:58)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对联故事(16)

煮雪吟联
杭州嘉兴南湖北岸的山丘上,有座宏伟的寺院,寺中正殿前建有一个凉亭,人称“煮雪亭”,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期间,有一年冬天,他父亲苏洵、胞弟苏辙前去看望他。一日,父子三人同去这个寺院品茶赏雪。寺内老和尚见贵客踏雪来访,急忙出门迎接,并请苏氏父子三人到正殿饮茶叙谈。苏洵手指凉亭天井里厚厚的积雪说:“请老方丈在亭间煮雪沏茶,不是更富诗意吗?”老和尚遂令人搬来炭炉铜壶,捧起一掬掬白雪投入壶中,苏氏父子融雪煮茶品茗,欣赏美景。苏洵提议以此为题各作一副对联。说罢,他先吟起来:
东塔寺和尚朝南坐北吃西瓜;
春水庵尼姑自夏至冬穿秋衣。
随即,苏辙也即兴吟联:
雪落媳房媳扫雪;
冰冻兵排兵敲冰。
苏辙刚刚念罢,苏洵便说:“此联虽好,但写雪景过于显露了。”说着,他抬头看看苏东坡。苏东坡不慌不忙,呷了一口茶,而后吟道:
瑞雪兆丰年;
国泰保民安。
为了纪念苏氏父子踏雪光临、煮雪品茗这件事,寺院里老和尚便借此把凉亭取名为“煮雪亭”。

兄妹巧得联
一日,苏东坡到小妹的闺房,见墙上画了许多猫,就问:“妹妹在墙上画这么多猫,有何用意?”小妹回答:“画饼充饥,我是要吓吓那些饥饿的老鼠呀!”东坡听了小妹的话,就说:“我出一个上联,请小妹对。”小妹听说要她对对联,高兴地说:“请说上联吧!”东坡说:
饿鼠抢墙,妹妹画猫惊饿鼠;
小妹听了,寻思半天,想不出下联来。东坡看着小妹一时对不上下联,就说:“你慢慢想吧,三日为限。”说完就走了。
东坡走后,小妹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下联。到了第三天,东坡不见小妹回话,就来到小妹的院子里,想探听一下情况。这时,院子里正好晒着稻谷,有几只鸡正在吃稻谷。东坡随手拾起块石头,边打鸡边说:“鸡吃稻谷了!”小妹从屋里出来,东坡的石头正好打在一只鸡的身上。小妹看到此景,忙说:“哥哥!我的下联有了。”
饥鸡叼稻,哥哥拾石打饥鸡。
东坡听后,拍手叫好:“小妹聪明过人,我比不上呀。”

“神童才子”非虚名
有一次,黄庭坚来到江南非常繁华的江州府,当地的文人学者一听他来了,都约他游览名胜古迹,并想借此机会试一试这个“神童才子”的文采。
他们来到了烟水亭,看见一个游人正在美滋滋地吸水烟,一个书生便以此为题,出联说: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黄庭坚知道这个书生的用意,想起刚才他们曾经到过“浪井”这个地方。这个井是西汉的名将灌婴所凿,所以又叫“灌婴井”,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想到这儿,他灵机一动,下联便随口而出: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大家听了,连声叫好,联中不说浪随风起,反说风自浪兴,真是别出心裁。

全家牛
从前有一个财主,家财万贯,但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平时只知道剥削长工、扣工钱,大家都恨死他了。
快过年了,财主准备写副对联,增加一点喜气,自己不会写,只有请人代写了。他想了想,就去请一个秀才来帮自己写。这秀才恨他平时太霸道,于是想趁机捉弄财主一番。
秀才来到财主家,叫财主亲自磨墨铺纸,他拍拍脑壳,做出很慎重的样子,然后大笔一挥,一副对联就出来了。这对联是:
满门生无底;
一家午出头。
财主看了满意地摸摸胡子,像很懂的样子,说:“不错,不错!”就欢欢喜喜地把它贴在大门上,的确增加了不少喜气。
对联贴好后,财主总是在门口站着,想听旁人说几句恭维话,可是人们走过门前,都笑个不停。财主这才发觉不对,忙追问他们笑什么,大家更是笑得厉害了。于是他死死揪住一个教书先生非要问个明白,这个教书先生只好说:“生无底是‘牛’字,午出头还是‘牛’字,意思是说你们全家都是牛。”

爹对妈
从前有一位财主粗通一点文墨,又喜欢附庸风雅,而且非常吝啬。一日,他为母祝寿,大摆宴席,照例得悬挂彩灯,贴大红对联。他舍不得请外人撰写对联,便叫账房先生将常见通用的春联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账房先生写好后,财主一看,才忽然想起,这是给妈祝寿,应该改一下才贴切,于是叫账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岁月妈增寿;
财主看了改后的上联,很是得意。不过又想: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动才工整,于是又叫账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账房先生一听,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不行呀!”财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巧联讥讽吴省钦
吴省钦是清乾隆进士,有一年去江西主持考试,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以“财”录人,谁送的钱多便录取谁。为此,士人对吴省钦恨之入骨。其中有一个家境贫穷的考生,虽然文章锦绣,满腹经纶,却因家贫如洗,无钱行贿,自知只能名落孙山,便在贡院大门上贴了一副联语,以发泄心中愤慨。众人读之,皆点头赞许,拍手称快。联云: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联语还配以“口大吞天”的横额。“口”“天”合之作“吴”字,正扣吴省钦之姓。其意为:“你这个贪官,那张贪婪的大嘴,简直想把天都吞下去。”
此联内容贴切,采用了拆字法,将“省钦”分拆成句,讽刺极其辛辣。

先生真才学
从前,某地有个财主姓陈名家颜,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他人很聪明,只是生性顽劣,不肯好好读书。父母因为就这一个儿子,不忍管教,由着他胡闹,因此荒废了学业。他成人之后,见不少幼年同窗都有了功名,而自己只是一个土财主,心中非常后悔,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六岁那年,陈家颜不肯送他进村塾读书,宁愿多花些钱请个名先生来家中坐馆。几经周折,他终于以高薪请来了当地最好的先生贾席珍。陈家颜对贾先生非常客气,把他当作上宾对待,还吩咐家中之人谁也不许得罪先生。但他自己却有一个至死也改不了的毛病——好开玩笑,好在贾先生也是个幽默的人,因此宾主十分投合。
有一天,陈家颜准备了几样酒菜,与贾先生在院中对饮,二人性格相投,说说笑笑,十分快活。说着说着,陈家颜又开起玩笑来了,他对贾先生说道:“我出个对子让你对吧。”说完,不等贾先生点头,他便吟道:
贾席珍失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
贾先生知道他好开玩笑,也不为怪,笑着对道:
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这一对,把陈家颜逗乐了,他端起酒杯说:“好!好!为此联干杯。”说毕,二人同时举杯哈哈大笑起来。
不久,陈家颜的女儿出嫁,按当地风俗,迎亲之时要写起轿联,男方写上联,女家对下联。当然,这不过是走走形式,大都请人代笔,因为男方既有上联,女方若不能对也很丢脸面。那一天,男方送来的上联是:
取女成娶,娶取淑女;
陈家颜原以为一般对联自己也能对,所以没当回事。此时一看上联却傻了眼,只得请贾先生帮忙。贾先生一笑,提笔便对出下联:
生男为甥,甥生才男。
此联一出,皆大欢喜,一声“起轿”,男方吹吹打打抬着新娘走了。

常遇春对句娶妻
相传元朝末年隆冬的一天,晌午时分,几年来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常遇春正带领随从路过一座尼姑庵,大门“吱”的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带发修行的师姑。她一手拿着根木棍,一手提着一篮萝卜,往门前河边走去。常遇春看她正值青春年华,身段苗条、花容月貌、冰清玉洁,两弯秀眉下,一双桂圆似的明眸脉脉含情,不由方寸大乱,竟呆呆地望着她,久久不肯离去。
那师姑倒也十分机灵,立刻放下木棍和萝卜篮,落落大方地轻移莲步,躬身上前道:“贫尼愿出一上联,试试将军的文才。将军若能对得出下联,我可满足您的要求。”常遇春顿觉心中一热,嗫嚅着说:“好……我……愿闻您的上联。”
那师姑瞧瞧身旁篮子里带泥的萝卜,不假思索地说:
尼洗泥泥净尼回;
常遇春听了,抓耳挠腮了良久,一时竟对不出来,急得红着脸说:“请允许我回到营寨去慢慢想来,明天这个时候,一定再来领教。”那师姑一口答应了,拿起木棍和萝卜篮便向埠头走去。
常遇春回营以后,与士兵一起去河边抬水烧饭。那时朔风呼啸,天寒地冻,河面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当他面对坚冰,正思怎么对对联的时候,只见士兵们正挥棍猛击冰块,他灵光一闪,顿时豁然开朗,喜上眉梢。
第二天晌午,常遇春又带领几个随从专程前去尼姑庵,哪知那师姑早已在门前等候了。常遇春满面喜色地念出下联:
兵打冰冰破兵归。
那师姑细细品味,这下联对得工整。这位英俊的将军果然文武全才,她便欣然以身相许。

欧阳修茶馆妙对
相传,有一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到随州城游玩。他走进一家茶馆品茶,见墙上有半副对联云:
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
“好一个上联呀!”欧阳修十分赞赏,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书生半年前写下的,可惜至今无人能对。
欧阳修品茗之后,吟诵一番,未得佳句。他走出茶馆,来到花溪河边,跨上伍眼桥,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泓清泉,五孔流水”。桥下流水淙淙,碧波荡漾。“有了!”欧阳修如获至宝,急速返回茶馆,索来笔墨,在墙上写出下联曰:
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子溪。
上联“诸角亮”暗指诸葛亮,下联“伍子溪”暗指伍子胥。众茶客齐声赞叹。不到半天时间,欧阳修茶馆的妙对传遍了随州城,连茶馆的生意也跟着兴隆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