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8)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阎王怕和尚
从前,有个和尚,整天装神弄鬼,骗取钱财。他到处嘘吹凡给菩萨捐香油钱的就可“免祸消灾”,又在庙门口挂一副对联:
经忏可超生,人敬神一诚有感;
钱财能通冥,神应人万福无穷。
一天,有个书生去庙里游玩,和尚又要他捐助香油钱,并愿为他念经解罪。书生说:“如果一个人犯了死罪,请你念经可活,那阎王可就怕你了?你一万年也死不了喽?若捐了钱的人,菩萨就保佑,没捐的就不保佑,那强盗杀人抢劫了很多钱,都送给菩萨,菩萨就保护他无罪。这菩萨岂不成了大大的贪官了吗?”书生的话把和尚驳得哑口无言,可是旁边有个信女却说书生是“欺神灭相”。书生见这种愚昧迷信的人还有不少,于是干脆在庙门口写了一副对联: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钱财能通冥,岂不菩萨是赃官。
此联尖锐泼辣,幽默风趣,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迷信骗人的实质,说明“念经”“敬香”都是荒唐的迷信。
以牙还牙
一天,一位姓刘的游学先生,来到江西瑞州府李员外家。李员外的塾师李宝是员外的族侄,本无多少文采,只因倚靠着员外家的势力,骄矜无比,常以大馆主自居,根本瞧不起没有私塾馆可以落脚的游学先生。今见这游学先生衣衫破烂,只夹着一把露出伞骨的破伞,便想奚落他一番,于是便指着那伞出一上联:
破伞无衣露出几根穷骨;
刘先生知他名虽咏伞,实是骂他。因而也指着门口的一张管耙不慌不忙地答道:
粪耙有管翘起两个獠牙。
意思是说,你不过是教了个粪耙似的“馆”,有什么值得张牙舞爪,神神气气的呢!这以牙还牙的反击,使这坐馆的李先生知道来者不凡,因而傲气顿消,礼请刘先生去客厅用茶。又经一番谈论交流之后,坐馆先生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只得吩咐下人备酒,盛宴款待他。
一联吓走两教谕
从前,贵州有两个教谕,一个叫冷超儒,一个叫钱登选,任文庙祭祀之职,教育县学里的生员。但因他俩都是靠贿赂取得官职的,所以被读书人所鄙视。有人写了一联,张贴在文庙的大门上:
不读书以超儒,士心皆冷;
未通文而登选,人谓有钱。
这副对联嵌了二位教谕的姓名,讽刺他俩没有真才实学。他俩看了对联,觉得羞愧就托病辞官,远走他乡了。
游士傲对富家子
相传有个富家公子,晚饭后出门散步,隐约见远处有一游士匆匆而来,害怕他前来投宿,忙在大门一边写上一行字:
树大根深,不宿无名小鸟;
接着命仆人把大门紧闭。游士来到门前,果然想借宿一夜,却见门上那行字,知道人家不想留宿游士,不禁冷笑一声,提笔在大门的另一边写上下联:
滩干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写毕,昂首阔步,飘然而去。一心想奚落人的富家公子,反而被人奚落了一番。
辱人反遭人辱
从前,有位木匠,不但手艺精巧,喜欢读书,而且颇为通晓诗词文章,人称“儒匠”。
可是,附近道观中有一个道士,却瞧不起这位民间“儒匠”。有一次,他请木匠去观中做木活,对匠人说:“听说你是个‘儒匠’,我出个对联,考你一下如何?”匠人应允后,道士念出上联:
匠名儒匠,君子儒,小人儒?
木匠一听,知道道士出言不逊,就以牙还牙、反唇相讥地对道:
人号道人,饿鬼道,畜生道?
道士本来是以挑衅者的姿态,想侮辱匠人,不料却被匠人羞辱了一番,他无言可答,只好反赔笑脸,向匠人道歉。
满朝荐讽县太爷
麻阳县兰里街边的水星阁庵堂,是满朝荐年轻时候读书的地方。在满朝荐九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县太爷路过学堂边的断溪口桥,前呼后拥,来往行人都不敢从这过,纷纷绕道回避。
满朝荐却一点也不畏惧,他手执白扇,大摇大摆,直往桥上走去。走到县太爷轿边,停了下来,用白扇遮住脸蛋,偷看县太爷的模样。县太爷发觉后嘲笑他:
白扇遮牛面;
满朝荐见他头戴纱帽,连忙回答说:
乌纱罩狗头。
县太爷喝令衙役们捉拿满朝荐问罪。满朝荐却不慌不忙地说:“大人既出上联,小辈若答对不工,可以罚打手心。”县太爷想了半天,自知满朝荐下联对得有功夫,不好无端找麻烦,只好罢休。
“六一居士”
据说,古代有位给谏大夫(官职)亲自送儿子到考场应试。可是,这位公子平日懒惰成性,吃不了苦,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竟将“才郎”写成“豺狼”,“权也”写成“犬也”,别字连篇,洋相百出。考官将其试卷评为六等,他才貌双全的妻子知道后,羞得无地自容,一怒之下自尽了。
考试完毕,考官拜见给谏大夫,才知这位公子是给谏大人的儿子,马上将其改为一等。次日,此事传开,有人悄悄写了一副对联贴在给谏大夫门上。其上联曰:
权门生犬子;
熟悉内情的人看了后,拍手叫好,再看下联:
才女嫁豺狼。
大家无不为给谏儿媳的死感到惋惜,并且给这位“给谏”公子送了个雅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相传王安石曾出对三难苏学士,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是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有奇才,但这上联出得奇巧,一时也找不出合适的下联。现在已有后人代苏东坡对出了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的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至虎丘这一段路叫作“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一地名叫半塘。东坡不久前到过此地,故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又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下联为: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的最后一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原来润州(今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上联来难他。多时寻思,东坡还是不能成对,只好谢罪而去。这一句至今无人对出下联,请诸君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