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词:那些穿越千年的思念与感怀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解读】
杜牧的这首《清明》生动地描绘出了清明时节那种细雨纷纷、行人惆怅的氛围,可谓是清明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清明本就是祭扫祖先、缅怀逝者的节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的心情往往是沉重而哀伤的。而诗中的“雨纷纷”更是为这种情绪增添了几分凄凉。同时,诗人借问酒家,也从侧面反映出想要借酒消愁的心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面又给这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诗意和希望。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竞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题解】
黄庭坚的这首《清明》既有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清明时桃李盛开的欢乐景象与荒冢带来的哀愁。中间两句描绘了清明时的天气和郊原的草木。而后面几句则蕴含了人生哲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贤愚同归的感慨。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无花无酒地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日向邻居求讨新火种,破晓时将火种分给窗边做读书照明用的灯盏。
【题解】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商州过清明节的情景。清明节这天,本应出外踏青赏花,举杯畅饮,使生活增添几分乐趣。可是此时诗人一贫如洗,既无花又无酒,如置身于荒山寺庙里的和尚,清冷孤独,无所慰藉,兴味索然,遂作诗求乐趣慰籍。
《清明》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阴间呢?
【题解】
这首诗和历代的清明诗都不一样,历朝历代的清明诗,有的重在写清明时节的风物,有的重在追怀故人的音容笑貌,有的重在写生离死别的哀伤。但是很少人站在死者的角度,去看待生。因为没有这个真实的阅历。但是高翥却很是现实冷峻,没有鬼魂灵魂之说,那些祭奠的酒,到不了亡魂的口中,人生只有一次,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感觉。有酒须醉,可以理解为生命应有的狂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死和虚无的回避。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题解】
此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题解】
开元十六年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
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正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那是谁家在争道?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丝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
游人连成一串,渐行渐远,道路弯转,湖堤也歪斜变化。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题解】
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点绛唇·时霎清明》宋·吴文英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译文】
清明转眼就过了,赏花不忍经过西园。春日枝头发出新芽,一片嫩绿之色,春意浓浓,正是春天驻足停留的地方。
燕子又飞回来了,往事滔滔如东流之水,收藏的行役之衫,还留有伊人针线的痕迹。暮春时节的风雨赛意袭人,泪因旧寒而起,絮因风而起,风吹絮落又如春在坠泪。
【题解】
这是一首怀念苏州去姬之词。昔日清明佳节,两人相聚于苏州西园的绿树阴中。然而现在人已去,又值清明之时,伤感悲戚无以名状。此时此刻,只感到一缕缕寒意袭人,一团团飞絮愁煞人,此情此景让词人泪满征衫。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译文】
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江水上涨淹没了渡口的沙滩。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着我走过,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
只有到那莺啼燕舞的珠帘绣户,云裳雾鬓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时只听得归鸦啼鸣。归去时随手折了一枝杨柳,走到客舍门前,这才恍然醒悟:此处哪有自己的家门!
【题解】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张炎隐居浙东西之间。江山易主,国破家亡,而自己又不甘屈节求荣,词人只能借词抒家国之恨。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
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题解】
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情景。欢乐的小聚会中,透露出了诗人朋友目前不堪的处境,略略的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
前一篇:亦舒散文集(4)
后一篇:人名妙联,有才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