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声喧哗者说不的代价
有一天,吴先生和太太参加一次旅游,在车上遇到了一位很有个性的女士。
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任何场合都是如此的肆无忌惮,生怕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而对于这样的人物,人们却很少有敢说不的。吴先生和太太那天凑巧碰到的正是这样的女士。
旅游大巴刚刚启动,这位女士就大声叫了起来,“我必须坐到前面第二排左边靠窗的那个位置。”
导游是一个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她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应付这种事。
“可是大家都是按票入座的。”
“我不管,我有可能会晕车,会吐得一塌糊涂,你必须要照顾老少妇幼。”
不幸的是,吴先生正好坐在那女人要的第二排左边靠窗位上,全车厢人的眼睛都盯住了他。吴太太忙拉了他的手站起来,“好的,好的,我们让给她。”
“就是呀,一个大男人坐那么好的位子干什么,你说是不是?”在换座位的时候,那女人还把脸贴到吴太太的跟前一定要她回答,那可怜的太太除了点头还能有什么表情呢?
汽车开动,大巴上的车载电视开始播放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一部十分搞笑的电影,可是那位女士的笑声太大了一点,她一边朝地上吐瓜子皮,一边高声地尖笑。“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太好笑了。”她用胳膊不时地捅旁边的一位男士,“你说是不是,是不是呀。”
那个男士坐在她身边就像是一只误闯丛林的小兔子,他不断地赔笑脸,点头,雀跃,鼓掌,从背后看,很明显感觉出他有点在发抖。如果从背影判断,你一定以为他在看一部恐怖片。
“导游,你快点把电视机朝我这边转一点,我看得脖子都酸了。”女士又开始提要求了。
“可是,你把电视机转过去了,其他的游客怎么办?”导游的声音象一只蚊子飞过。
“其他的游客有什么意见,大家有意见吗?”女士站起来朝全车的人扫视起来。这时候,有的人低下头,有的人闭上眼睛,有的人朝窗外看。
“她真是太不像话了。”吴先生实在忍无可忍了。这时候,太太急忙拉住他的袖子。
“你千万不要!大家要在一起那么多天,搞翻了脸多不好呀。”
“可是,她也太过分了。”
“别人没有意见,你一个人跳出来有什么用?”
“如果一个人都不跳出来,她不就更无法无天了。我一定要警告她。”
吴太太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上次她看中一件宝姿套装都没有这样哀求过他。“你还是省省吧,电视机转一个方向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难道会死人?再说了,她素质那么差,你跟她一般见识,不是也很降身份吗?”
吴先生想想这倒也是的,但是,难道就这样任她嚣张下去?
“你如果去惹事,会把我害惨的。”太太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劝吴先生。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种事你不懂的,你一跟她结了仇,她首先报复的肯定会是我,女人都是这样的。”
吴先生知道事情已经变得复杂起来了。
大巴继续往前开。中午吃过午饭,车厢里安静下来,大家都开始假寐。这时候,那位女士突然开始大声唱歌,她戴着一付MP3,摇头摆脑地哼歌,你可以想象得出那撕心裂肺、走调八千里的声音有多么的让人揪心。车上所有的人都做怒目状,可是谁也不肯第一个站出来。吴先生天生是一个胆小的人,可是在这样的时刻,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他猛地冲到那女人的身边,一把摘下她的耳机,然后厉声地大叫道:“能不能请你闭上嘴,好让大家安静地睡上一会儿!”
全车的人都鸦雀无声。那女士的脸都变白了,可是吴太太的脸比她还要白。
“大刘,这个人在欺负我!”女人对身边的丈夫高声嚷道。
那是一个身高超过一米九,体重肯定超过二百二十斤的家伙,他的左脸庞有一道十分明显的伤疤,如果搁在《少林足球》里肯定就是那个黑帮的老大了。他的眼睛瞪得有乒乓葡萄那么大,好像发现了一只敢于向猫挑战的老鼠。
吴先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的。“你看你看,现在惹麻烦了吧。”吴太太的声音都颤得不成调了。吴先生坐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其实已经站不住了。就这样,在剩下来的时间里,那位女士再没有发出过一点声音,而吴先生的腿则一直在抖个不停。
这样的情景持续到目的地到达。下车的时候,那位虎背熊腰的家伙突然站到了吴先生后面,他发达的前胸几乎贴到他单薄的后背。等吴先生走过一个僻静的拐角的时候,那家伙突然把他的身子一把转过来,然后,伸出一只毛茸茸的大手,粗声粗气地说:“谢谢你,先生。我自己真不敢对她这样讲。”
盼望停电的日子
有一天,吴先生和太太晚上无事闲聊,他们扳着手指头计算在过去的十年里到底搬了几次家。这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毕竟每次搬家房子就会宽敞一点,生活的质量又会提高一点。冷不丁的,吴太太突然问吴先生:“你说,我们每次搬家,有什么东西是一次比一次少了?”
聪慧如吴先生,竟一时也答不上来。只听吴太太幽幽地说:“是熟悉的居民一次比一次少了。”
对话至此,万籁俱寂。吴先生夫妻突然感到一种喧嚣中的孤独。
吴太太的这个问题,开始让吴先生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打我们从又乱又脏的大杂院里搬出来,住进清洁而安静的公寓楼以后,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文明起来。在这个每只角落都有铜板在跳动的时代里,大家忙着赚钱、赚钱、赚钱,似乎已很少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其中最明显的体现之一便是:我们开始变得没有邻居了。
现在的城里人都是关着门过日子的。屋里的人往外看,是一只只蜂窝一样密集的窗口,开着或紧闭着都同你没有关系。吴先生住在一幢七层高的楼房里,已经快四年了,可是他一直不知道住在隔壁和楼上楼下的是一些怎样的邻居。
但就在那天对话后的不久,接连发生了两件事,让吴先生和他的邻居们成了朋友。
有一回,吴先生在楼房的顶楼水箱坏了,连着三天没人来修,住在六楼的他只好跑到底下三楼的人家去提水。
隔着一个大铁门,按门铃。“是谁啊?”一个很陌生的声音。
“对不起,是邻居,来要点水。”
迟疑了三分钟,门开了,一双极其警惕的眼睛,一张显然很熟悉但叫不出名字的脸。
说明来意,邻居竟非常热心,连忙开门,倒茶,聊了好几句天,骂了一阵子不负责的自来水公司,然后主动帮他一起把一大桶水拎上了楼。“原来你是住在六楼的。”临下楼,邻居朝吴先生的家里张望了几眼,恍然说。
以后的几天,吴先生借提水的理由,把一到三楼的人家串了一个遍,“没想到,我们的邻居都这么的热心和好客。”吴先生感动地对妻子说。
再以后,水箱修好了,水来了,热心而好客的邻居们便也同时消失了。
没多久,吴先生又得到了一次同邻居们亲近的机会,那是一个酷暑盛夏中的停电经历。至今,吴先生还非常怀念那段难忘的好日子。
傍晚时分,大家实在热得受不了了,纷纷从格子般的家里逃出来,饭桌摆到社区的过道上,人们摇着不知从哪个旮旯里拣出来的蒲扇,搭讪着说话。打着光膀子的男人们互相递着烟,彼此不相识的女人们也三三两两扎成了堆,孩子们欢笑着、追逐着。
吴先生帮一个女孩子修自行车,弄得一身臭汗。她拿出一包喜糖分给大家吃。吴先生依稀记得前些天楼下停满了贴着大红喜字的婚车,现在才知道是住在四楼的邻居结婚了。于是,许多人一起祝贺她,有人说出了大伙的心里话:“如果没有停电,我们还真不知道是哪个邻居结婚了呢。”
当时,整个社区的情景就是这样,没有了空调,没有了冰箱,生活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人人脸上露出笑容,好邻居好像是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似的。
现在,社区和楼房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停水的事件后来再没有发生过,停电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所有的房屋又关得紧紧的——可能还加了新式的保险锁。清晨上班的时候,人们礼节性地点点头,匆匆地赶自己的路,也许心里偶尔会嘀咕一下:这个人好像帮我修过车,上次分喜糖的女孩子是不是她?似乎是三楼靠东的那户人家?
看来现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想要找回我们的好邻居,只有等下一次的停水或停电了。昨天,吴先生的妻子站在空空的阳台上突然说:“能不能给市政府提个建议,每隔一两个月,就停那么一次水或电?”
尽管吴先生对她这种幼稚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心里却偷偷盼望真有那么一天。
你也许有同样的感受:没有邻居的日子是多么地寂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