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晚清·王永彬(7)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
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译文:上天虽然希望万物都充满生机,却也无法救那种一心不想活的人。人如果能自求多福,就可使原本将要发生的灾祸不发生,就像得到了上天的赦免一般。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君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译文:苛待族人的人,必定没有好的后代;不尊重师长的人,不会有优秀的子弟,这种情形见过许多了。以为自己力气大,而以力欺人的,必会遇上比他力气更大的人;而凭仗权势压迫他人的人,也会遇到足以压过他的人。这都是人想不到的事。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
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译文:求学问不外乎“静”和“敬”两个字。教导他人,首先要让他去掉“骄”和“惰”两个毛病。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
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译文:人难得一个知己,在面对知己时应该毫无可惭愧之处;读书人既然读了很多书,总要将学问用之于世,才不枉然。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容也;
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译文:以正直的道理去教导他人,即使他不听从,只要我问心无愧,千万不要委曲求全,于理有损。以诚恳的心对待他人,他人或者因为不能了解而有所误会,日子久了他自然会明白你的心意,不须急着去向他辩解。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
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译文:能够粗服劣食而欢喜受之不弃,必然是有作为的人;能够对声色荣华不着于心的人,才能称做优秀特殊的人。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
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
译文:性情执拗乖戾的人,往往不能和他一起商量事情;性情风趣通达的人才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学问之道。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
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译文:对于世间种种事情不必样样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而心领神会。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
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
译文:一些不留意的过失,很可能就会干犯法度,所以君子行事,常在心中留礼法,以免犯错。技艺是学问的末流,对身心并无改善的力量,所以君子重视根本的学问,而不把精力浪费在旁枝末节上。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
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
译文:读书人既知道学问的重要,却恐怕学习时缺乏恒心。人不怕穷,只要穷得有志气。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
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
译文:在内在方面努力求进步的人,必然对外在事物不会有许多苛求;在外表拼命装饰图好看的人,必须内在没有什么涵养。
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贵诸人谋;
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
译文:兴盛或是衰败,虽然有时和运气有关,但是有心人一定要求在人事上做得完善。形而上的道理,固然十分微妙,但是讲求这方面的学问,一定要它能够实用。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
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译文:成为乡里中不可缺少的人,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了。在死后有足以为人称道的事,这一生才算没有虚度。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
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译文:治理家庭首先要将自己治理好,在言行方面一定要处处谨慎无失。读书的目的在明达事理,一定要使自己的见识高超而不低劣。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译文:桃子的果肉暴露在外,毫不吝啬于给人食用,因此人们在取食之后,会将果核种和土中,使其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自然会有遗及子孙的德泽。粟子的果肉深藏在壳内,好像尽力在保护一般,人们必须用刀剖开才能吃它,吃完了再将壳丢弃,因此无法生根发芽,由此亦可明白凡是吝于付出的人,往往是自取灭亡。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心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译文:追求完备的之心,可以用在自身修养上,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易于满足之心,可以用在适应环境上,不可用在读书求知上。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
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译文:能谨守道义而不变节,虽然对道义并无推展之功,却有守节不屈之志,所以和有贡献有作为是同等重要的。在文字上宣扬道理,虽然并未以行为动来加以表现,但是已使闻而信者得到裨益,因此和直接建立事业与功德是同样不朽而为人所传颂的。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
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译文:遇到年老有德的人,便热心地向他请求教诲,那么这个人向善之心必定十分深重。听到实在的话语,便觉得十分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德业的进步是可以料想得到的。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
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译文:要有至真无妄的性情,一定先要有真正的修养才能达到;要写出不朽的文章,首先要有不朽的见识。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译文:行善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能讲一个“让”字,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处世的道理何止千百,只要做到一个“敬”字,就能使所有的事情整顿起来。
处事宜宽平,而不可有松散这弊;
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译文:处理事情要不争迫而平稳,但是不可因此而太过宽松散漫,立身最好能严格,但是不可造成过于激烈的严酷状态。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译文:天上有风有雨,所以人造房屋子来遮蔽;地上有高山河流,人便造船车来交通。这就是人力能够弥补天地造物的缺失,人岂能无所作为,而让一切不获得改善呢?人的心中有理性,天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他的秉赋;人的外在有形体,地便以黍、稷、菽、麦、稻、梁六欲来养活他。天地对待人的生命尚且优厚,人岂能自己看轻自己呢?
前一篇:咏除夕|古诗词14首
后一篇:春节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