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我嫁大款干啥,我就是大款!
底线决定你所拥有
有位朋友,离开原来的公司十年后,还时常梦见被过去的老板追杀。如今,她自己做了老板,有了“追杀”他人的资本,回首来时路,她说前上司绝对不是穿Prada的恶魔,甚至在其他人眼里是还是穿Chanel的淑媛,自己那段噩梦似的经历实在是因为初入职场,缺乏底线,长得就像砧板上的黄瓜——欠拍。
这是一个“坏人”当道的世界。如果你不懂得在某些时候变得冷酷无情,那么,不仅成功会离你很远,即使要求不高的舒心与平淡也会被压榨得越来越少,因为你不是黄瓜,不会心甘情愿地被拍成一道配菜。
“可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坦诚相待?”职场失意,情场受伤者往往会含泪吐血地质问。坦诚相待固然不错,但人与人之间更基本的关系是试探底线。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属于进攻型选手,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坦诚相待,或者说,在试探底线这一工作未完成之前,坦诚相待基本相当于“找拍”。
看看我们周围,不难发现,有些人换了若干家公司,角色永远是受气包,有些人换了若干个男朋友,角色永远是苦情女主角。为什么遇人不淑的总是她们?
演员张静初在回应拒绝天价陪酒事件时,意味深长地说:“你是什么样的气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所谓遇人不淑,可能只是因为你的气场正好吸引这样的人,甚至是激发了原本善良的人们藏得很深的那一点点恶。人人皆顽劣,谁都希望有机会能欺负一下别人。这个“别人”正好落到你的头上,因为你没有勇气像韦伯斯特或者张静初那样说“绝不”。
许多自认为有底线的人,他们的底线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将“男友出轨”定为分手底线的姑娘,事到临头却在纠结这男人究竟是酒后失身还是主动失身,是他献身还是别人送上门来。一个口口声声无法接受AA制的女子,却在遇到一个自称身家千万却坚持与她AA制吃饭的男人时发生了动摇,理由是这个男人条件太好了,他也许只是试探我。一个没办法接受朋友背叛的人,却在那个背叛他的朋友一番花言巧语之下重拾了对他的信任,理由是如今碰上个知根知底的朋友不容易。
如果愿意,我们总可以找出许多理由来降低自己的底线,并且这些理由长得还很面善。可是,你会慢慢变成一个不再清晰地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你的底线与命运全部掌握在其他人手里,你唯一要祈祷的是碰到一个有点良心的上司、朋友与男友,不会将挑战你的底线当乐趣。
真正的底线,意味着“绝不”,意味着不可更改,意味着没有“也许”与“或者”。让自己的底线一降再降,相当于没有底线。并且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轻意地暴露底线,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底线,永远比自己真正的底线高那么一点。“如果你想得到100%,那么你最好提出120%的要求;如果你只提出100%的要求,那你最多能得到80%的满足。”这条商务谈判的铁律适合于任何人生谈判桌。
底线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往往将我们置之死地而后生。涅槃的痛苦与重生的快乐同样深重,因此许多人宁愿放弃底线,苟且于这个残酷的却永远不忘记用那一点点温情吸引着我们的世界。放弃底线,重新得到的尽管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比起坚守底线,瞬间失去的苦,似乎要轻微那么一点点。然而,那是一种绵长无尽的苦,是一种不断堕落于看不到底的深渊的苦,是一种注定只能在人生中充当配角的钝刀切肉的苦。
底线不会让我们立刻快乐起来,却会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而在漫长的生命体验中,尊严是终极的快乐。
当你学会坚守底线,旁人才能学会止步于你的底线之前,做甘愿被你驯养的小狐狸或玫瑰花。当你学会坚守底线,青春临到尽头,蓦然回首之时,你的手里才不会握着一把十三不靠的烂牌。
坚守底线,你不一定得到了全部你想得到的,但你所得到的,一定不是你不想得到的。
菟丝花的人生是场误会
三十多年前,一个名叫舒婷的年轻女孩写下了《致橡树》。大意是真正相爱的人不是攀援与被攀援的关系,而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那时候的年轻女孩常常会有做木棉树的雄心,因为她们的母亲或者祖母往往是没雄心、没壮志甚至没工作的菟丝花。
过往年月的菟丝花女子颇多悲情,没有望京的三居室,没有LV,更没有美容院的下午,即使你攀着一个大户人家,也还是要像普通人家的小媳妇那样做女红,学女经兼操持家务。事情没少做,地位却一点儿都没有,因为说来说去,你能做到的事,无论有多烦恼多琐碎,都要感恩男人给了你做的机会。
在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女子独立意识远比现在强。能赚工资的女子,不仅为同性羡慕,更被异性追捧。何况那时工作稳定,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木棉树的幸福简单得就像崔健歌儿里所唱: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我的眼睛,我说我看到了幸福。
如今,做一株女木棉实属不易。倘若你不能像徐静蕾、范冰冰那样,纯爷们儿地说:我嫁大款干啥,我就是大款,恐怕就只能像无数小粉领、小白领那样,在微博里织“欲望清单”,然后悲催地叹一句:可惜存款只有五千。红花成了金花,自己买花儿戴不是动动嘴皮就能解决的。
世界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诱惑,却并没有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更充足的职业技能增长机会,攀附几乎成了大多数想过上好日子的女同胞的唯一选择。换句话说,在一个依然由男人牢牢掌握着话语权与主流价值观的世界里,谈女权其实是件很文艺很虚无的事。
由女诗人舒婷向前,时光倒流一千年,以描山河、抒壮志见长的男诗人李白,鲜见的一首儿女情长诗《古意》,描摹的是一个菟丝花女子的哀怨:“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多么文艺的小清新,可惜三五个分镜头后就风云突变:“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你情我愿的攀附演变成一场纠结,无他,一来想攀附的花太多,二来作为一株体格强壮、有着发达雄性思维的树,必然以多拯救几株菟丝花为天职。
做一株合格的菟丝花,与做一株合格的木棉,哪个更容易?答案通常是菟丝花。因为表面看,它不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树长多高,她就能爬多高,就算你不是李泽楷,只要能攀上他,也能成梁洛施。
然而,菟丝花与树的关系从来不是一一对应的。强大起来的物种想更多占有弱小物种是由人类或者说生物的基因决定的。
女人在马不停蹄为自己的物欲奔波的木棉树之路上停留得久了,觉得菟丝花很美。不小心做了菟丝花,才发现“没那金刚钻,就不该揽这瓷器活儿”。
我们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做木棉树,拼命生长,在与天空更为接近的地方,笑着说:即使我碰不到一个好男人,我依然是一个好女子。二是做菟丝花,依附一棵风光的大树,用名包华服填满自己的脑袋。不过,你可以是琼瑶剧的女主,“缠缠绕绕为他轻轻歌唱,牵牵挂挂为爱淡淡开花”,却绝对不要强求对方做琼瑶剧的男主,那明显不符合自然规律。
当然,还有第三条不应该称作路的路,就是做吸血的菟丝花,把树缠得面黄肌瘦以后,自己变成大树。但说真的,这样的女人,终究是披着菟丝花皮的木棉树,倘若她的人生没有借助攀援男人而成功,也会借助其他什么而成功,只是或许成功得晚那么一点点而已。
没啥要啥,强势女的爱情通病
朋友C跟我抱怨人生灰暗。灰暗的罪魁祸首是他那位英俊威武的老公,他大男子主义、酷爱社交、不懂情感交流、对朋友比对老婆还好等等,罪行可谓罄竹难书。看着她悲愤难平的脸,忍不住想起她的前两次恋爱。第一位温柔体贴,视她为口里珠、掌中宝,她嫌人家娘娘腔,没原则;第二位浪漫多情,善解人意,她嫌人家经济条件差,小情小调不现实。她常说,我的要求一点儿也不高,不过是希望他在外独当一面,对内温柔体贴。
陷入情感危机的女人,谈起爱情要求来,都可能平实得像地摊上的衣服,然而细究起来,其实是嘴上低调如女婢,心里却高调得公主似的,硬是希望从地摊衣里面挑出一件PRADA。
对于寻常人家的女儿来说,所面对的男人其实就像地摊衣。颜色好、质量好、款式好、价格便宜,四个条件,你能够选择的最多是其中两个,如果你选了价格便宜,款式好,还要求它质量上乘,那痛苦就不是别人造成,而是你自己找来的。
我时常劝朋友C,多看看先生的优点。至少他能赚钱,并且不吝啬于给太太花钱,虽然对太太的情感需要不太关注,却异常热衷于跟太太的家人建立良好关系。她说: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她到底想要啥其实我也很迷惑,在我与她交往的近十年中,所见皆是她得到什么就不想要什么。
没啥要啥,说好听点是完美主义,说不好听是掂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人家给你做一道口味不错的红烧肉,端到面前时,你说:香与味不错,就是色差点,我心目中的美味佳肴,必是有“色”的,也唯有“色”才是激起食欲的那最重要部分。如果人家水平再高点,红烧肉的色香味都不错,你又有话了:我正在KEPP
FIT,可你知道他小白菜炒得有多难吃吗?
所谓完美主义,说白了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强势,心越高命越薄,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不擅经营。譬如著名社交名媛陆小曼,先嫁个军人老公,有钱有势,她却在衣食无忧之余感叹人家根本不懂爱情;后嫁个懂爱情的大诗人,她又受不了世界上原来还有节俭度日这回事儿。结果年纪轻轻便守了寡,与其怪命薄,不如怪自己贪心。
获得理想的爱情,过上理想的生活,没错。但每个人都需要在现实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理想。得到的,才是你的幸福,得不到的,再幸福也与你无关。
倘若你偏偏是上下五千年中最倒霉的那一个,毕生理想是鸡蛋,却得了一只乒乓球。紧要的绝对不是把乒乓球改造成鸡蛋,而是赶紧放乒乓球一条生路,再去找一枚鸡蛋。错了不要紧,怕的是将错就错。然而,很大的可能是当你决定去找一枚鸡蛋,却又想到了乒乓球的若干好处,于是犹豫不决。尽管你会将此归结为舍不得孩子或亲情犹在,本质上却是因为你根本没有什么“毕生理想”,而是患了得陇望蜀的常见病。当你嘴里说“我其实一点儿也不稀罕他拿回来更多的钱,只希望他多在家陪陪我”时,心里想的却是你要拿回很多的钱,也要在家陪我。倘若他轻信你的话,换个钱少时间多的工作,你不大骂他窝囊废才怪。幸运的是,绝大多数男人面临此状况时是清醒的:反正你的要求我总是达不到,不如走自己的路,让你提鞋去。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做一个清醒的女人:反正爱情的拉锯战是两败俱伤,不如将已经得到的享受到极致。
一个懂得平衡与节制的人,即使得到的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也总有办法说服自己,以感恩的心情看待那些拥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