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2)|孟凤梅著

(2024-11-13 20:07:55)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2)|孟凤梅著

        天生聪慧,初露才华
        时光让生命老去,也赋予生命非同一般的意义,每一个生命的开始,也是一段未知命运的开端。当时的李客并没有想到,李白这两个字,会在历史的光阴流转中传承下来,成为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名字,成为锦绣盛唐中一个璀璨的标识,成为民族魂里永远活着的谪仙。他为后世子孙,造就了无数浪漫仙逸的梦境,而他的人生,也是一个浪漫而真实的传奇。
        李白在诗中从未提及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母亲的身世也就成为了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蛰伏在后世人心里。
        谜,是一朵有灵性的花,会在人们的思索中,开始各色美态。人们不禁会想,是怎样的一个女子随了李客,然后孕育出了半个盛唐的见证人呢?李白那双明亮如星光的“哆如饿虎”的大眼睛又是否来自于他母亲?然而,岁月掩埋了太多真相,留下了诸多亘古的谜题。这一切的一切,唯有时光才知晓。
        李白的兄弟姐妹很多,其中有一个名叫“月圆”的妹妹。
        李月圆比李白小两岁,据说是个貌美娇俏的才女。儿时,月圆和李白一起跟父亲李客读书,平时也喜爱吟诗作对,偶尔,妹妹月圆还会比李白略胜出一筹。
        相传李月圆年轻时,为代哥哥李白尽孝,虽许配人家,但留而未去,于是李白为妹妹建造了粉竹楼作为绣楼。
        李月圆死后,就埋在陇西院后的山坡上。《彰明县志》记载:“李氏月圆墓,县西十五里天宝山陇西院旁,道光八年(1829)培修。”
        在墓前不远的地方,有一方石刻,上面的诗句让人回味:“阿兄文坛早蜚声,妹冢亦存输社名。畊读并传民意重,太白月圆共长生。”纵使今生不复相见,兄妹情意长生于天地。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才子,而他母亲似乎也毫不逊色。那是在一个春天,李客一家人坐在院中正观赏着满园的春光美景,李客随口说了一句:“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的母亲则微笑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树下的李白似是无意举起一朵白色梨花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那时,李白只有三岁。
        时光流逝,年幼的李白慢慢长大。父亲李客把桑弧蓬矢挂在了屋前,希望李白日后大展宏图,不要和自己一样一生隐居于此。
        任何事情都像有既定的轨道,一步一步走向繁华、衰败,或是平凡。盛唐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寸寸光阴里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然后酿出独特的历史味道。
        孩童的世界,脑海中总会充满奇异和浪漫之事。小时候,李白听到大人关于神仙的谈话,就开口说道:“月亮就是神仙的镜子,那些神仙还时常会照镜子。”听见月亮中有月兔在捣药,他就会马上问是要给谁吃,还自言自语:“给我吃哩!蜜蜜甜!”
        母亲笑着摸摸这个调皮的孩子的头发,嗔怪地说他又在扯谎了。但是一旁的奶妈却说:“我带的娃娃从不扯谎撂白。小孩家多半说起风就是雨,长大懂事了,自然就不会这样‘神说’了。”
        然而,随着时间一年一年流逝,李白的“神说”却完全没有停止。
        当父亲教会他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就会说自己看见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云梦大泽,他还能够清楚地说出那里的山石花草是什么样子,恍如那梦境,是他真实到过的地方。而读过《楚辞》和《庄子》以后,他就更加“神神叨叨”了:每当他远眺群山的时候,总会说从雾霭中看见了“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而当他漫步在波光潋滟的江边,他又会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想法。年幼的李白,就这样迷陷在一个又一个古老而仙逸的幻境里。
        父亲李客对李白的幻想感到不解,可是他却没想到,正是教给他的那些古人典籍为李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有了各种古怪的幻想。
        儿时的这些经历,正契合了李白日后创作的大气磅礴、想象丰富的诗篇。是性格与环境的造就,亦是命运使然,他注定要背负起一段盛唐繁华的时光。
        李白是受后世瞩目的星光耀眼的才子,而曾经幼时,他也和其他孩童一般,有过烂漫活泼的童年。
        小时候的李白很淘气,和很多孩子一样,不喜欢大人们强加置的学习任务,更喜欢偷偷地跑出去玩。但一次非同寻常的见闻,却让他有所改变。
        一次,当李白偷偷地从无聊的课堂溜出来到河边玩耍的时候,他看见一位婆婆在石板上磨着一根非常粗的铁杵。好奇心油然而生,李白兴致勃勃地跑上前去问婆婆在做什么。
        然而,婆婆的答案却令人费解,她竟要将这样粗的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在李白难以置信的眼神中,婆婆轻轻说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件奇异的事,触碰了李白的心,让他有所顿悟。他收起到河边玩耍的想法,向婆婆道谢之后,就跑回了学堂。
        这故事在光阴里传承下来,今时揭开,我们看到了神秘之下的奇光异色,有人说那位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界点化李白。
        且不论传奇的真实与否,这故事中暗含着一个朴素而永恒的道理,那就是坚持。正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李白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作恒心,什么叫作坚持,也才有了后来他的刻苦读书、泼墨成诗,绣口一吐,就幻化成了半个烟雨盛唐。
        在李白十五岁的时候,远方来了一位客人,住在青莲乡的一个多月,这位客人让李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李白几乎是每天都紧随其身边。而这位客人在的这些日子,李白似乎也忘记了自己平时喜欢的那些游戏和玩伴,整日缠着他还嫌不够。
        这位客人究竟有哪些地方这样吸引李白呢?自然是见多识广的心胸和滔滔不绝的文采,他不仅见识到开元盛世的崛起,更有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李白总能感觉到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绮丽的华光中。
        这样一位文采斐然、见识广博的客人,让李白的心思开阔了许多,本来就爱幻想的李白找到了更多源源不尽的思绪。渐渐地,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憧憬越来越深切。他仿佛能听到心底强烈的呼喊,他渴望去见识一下这个繁华而锦绣的世界。
        明明是一堵墙,墙角长满了青苔和不知名的花朵。可是李白的心中仿佛已经看到了墙的另一边的广阔天空和壮美山河。
        盛况繁华的京城长安,古香古色蔓延着云翳的东都洛阳。万籁俱寂的夜晚,萤火虫和夜光带来的浪漫,肃静幽寂的山乡,奏着《秦王破阵乐》的骁勇战士……那里,是如仙如幻的繁华境地;那里,富贵遍地开花,盛景在流年里也不曾衰颓。
        李白用渴望,在心中绘就出了一幅瑰丽的画卷。当访客即将离开青莲乡的前夕,一连几日不知所踪的李白突然从房间跑出来,满脸欣喜雀跃地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猎赋》呈现在众人眼前.
        “海宴天空,万方来同。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访客反复诵读几遍,越读越觉得大气磅礴。明明没有见到过,明明没有任何经历,却将那些真实写得入木三分。他忍不住边读边圈点,再看看眼前这个少年,便觉更多了几分灵气。
        李白只是听这位访客讲了一遍,便像亲眼见过一般。访客慨叹:这大概便是《文心雕龙》中所提到的“神思”之神通吧。
        访客告别时,激动地对李客说道:“令郎绝非池中之物。”李客笑着答道:“青莲乡或许对他来说真的有些太小了。”命运是个神奇的东西,从生命的开始便为传奇埋下了伏笔。
        纵使山水波折,每一个人,都将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贝多芬是为音乐而生的,即使命运多舛的他丧失了听力,但还是孜孜不倦地在音乐的世界中创造自己的天空;凡·高因为不受人们的赏识,最终走向了自残的道路,但人们却无法否认,他那独有的细腻狂野的笔触与色彩的配合,并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从他生命开始之时,涓涓流淌在他血液中的,便是艺术。
        李白的生命中,无疑被嵌入了诗的灵魂,还有一个朝代的气魄。命运锻造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情,而豁达与经历,无疑是造就他的诗文与众不同的原因。“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才华,绝对担得了此言。强烈的渴望呼之欲出,李白知道,是时候出去见识一下在这个小村庄里他所见不到的风景了。
        于是,跟随着岁月的风雨交替,他便开始了生命的流转。
        一开始,他先是在附近的一些小州县到处逛了逛。随后又去了锦州州治所在的巴西、龙州州治所在的江油以及剑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就这样,他渐渐地走过了很多地方,寻到了一些故事,也经历了自己真实的人生。在风雨人生路上,他渐渐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随之,他生命的疆界,便更加广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