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骂人不带脏字的十首讽刺诗

(2024-10-02 20:21:40)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骂人不带脏字的十首讽刺诗

《述亡国诗》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译文】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这件事?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解读】
后蜀国降宋后,花蕊夫人悲愤地写下这首诗。她痛斥蜀国的将士们在面对宋军时丢盔弃甲、投降的行为,说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男人。此诗表达了她的亡国之恨,也展现了她对那些不作为的人的强烈不满。

《洗儿戏作》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解读】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构陷入狱、贬谪黄州,仕途受挫。这首诗表面上是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钝、率真就能位至公卿,实则是对当时官场黑暗、选拔人才不看才能只看世故圆滑的讽刺。

《咏针》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译文】
经过千百般锤炼,才能打造出一根针,上下翻飞地在布匹上穿行。谁知针的眼睛却长在屁股上,只认识得衣衫、帽子,却不认得人。
【解读】
此诗借物喻人,用缝衣针来比喻那些只看外表、钱财的肤浅势利之徒。“眼睛长在屁股上”的描述幽默且犀利地讽刺了这类人的丑恶行径。

《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解读】
杜甫写此诗是为初唐四杰正名,当时文坛上一些守旧文人对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文章讥笑不已,认为他们的作品轻薄。杜甫则反击这些守旧文人,说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只会身名俱灭,而四杰的作品却会像江河一样万古流芳。

《玄都观桃花》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解读】
看似在写玄都观桃花盛开的景象,实则是刘禹锡在讽刺那些在他被贬离开京城后被提拔起来的趋炎附势的朝堂新贵。意思是这些人不过是在我刘禹锡不在的时候才得势,暗指他们没什么真本事,全靠投机取巧上位。

《赠李司空妓》唐·刘禹锡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译文】
她梳着高高的发髻,像宫廷女子的装扮,春风中弹奏一曲杜韦娘的乐章。这样的美丽和才情对司空(泛指达官贵人)来说已习以为常,却让苏州刺史的心肠都为之断裂。
【解读】
这首诗是刘禹锡参加李绅的宴会后所写。诗中表面上是写宴会上歌女的表演和李绅对奢华场面的习以为常,实际上是在讽刺李绅生活奢侈,不顾民生疾苦。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解读】
杜牧此诗表面上是在批评唱歌的商女不知亡国之恨,实际上是讽刺那些和商女一样对国家兴亡无动于衷、没有担当、没有国家信仰的人。

《上李邕》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解读】
李白写此诗是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表示不满,诗中说自己如大鹏鸟一般有远大的志向和强大的能力,那些嘲笑他的人不过是见识短浅,最后还引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回敬李邕不要轻视年轻人。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佚名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译文】
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解读】
元代朝廷不给地方官吏发放俸禄,因而掠夺百姓的财富便成了大小官吏谋钱发财的途径。这首小令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和一系列的巧妙比喻,淋漓尽致地嘲讽了世上那些贪婪成性的猥琐人物。

《杂感》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解读】
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所谓“乾隆盛世”,文字狱很可怕,一般士人噤若寒蝉,“莫因诗卷愁成谶”的“谶”字,实际上是“文字狱”的一种巧妙暗示。人们劝他谨防文字大祸,而作者则表示不作迎合“盛世”的莺歌燕语,他,“只知独夜不平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身上有一种抗争的“野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