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摘录1)|明·还初道人洪应明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个人要想练就纯金美玉般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炼钢般经历艰苦磨练;一个人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一念之差铸成错事,便觉事事不如意,处处难作为。因此,防止出错应当如同防止借以渡海的浮水皮囊出现缝隙漏洞一样,哪怕针眼大小的漏洞也不行。万种善良品德齐聚一身,才能让一生不再感到有什么惭愧。因此,修练善良品德应当如同培植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需要凭借众多树木的支撑扶持一样,需要多多积累善良品德。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但在闲暇时一定要及时检点反省自己,以减少过分举动之类的错误。行动时的各种设想,如能预先心平气和地周密规划部署,行动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和各种妄念。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能够轻视富贵,心中却摆脱不了渴望富贵的心思;能够重视名义,心中却念念不忘名义之外的名声。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过去的错误不可以保留,否则它会寻得机会再次萌发,其中的世俗之情终要伤害你的义理情趣;现在正确的也不可以过于执着,过于执着就会激起心中残存的私心杂念,如此则义理情趣又为情欲所控制。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
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
——无所事事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闲杂念头,有事忙碌时则想想自己有没有粗率浮躁意气用事,人生得意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骄傲自负的言语和表情,人生失意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怨天尤人。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
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不要让自己忙忙碌碌,但在闲暇之时找些事做,可以让自己避免陷入懈怠懒惰之中;不要让自己心志放松,但在高度紧张之后适当放松,可以让自己心气高涨,精神振奋。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
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縻。
——钟和鼓形体空虚,为了声音的传布而招致敲打撞击;麋和鹿本性喜欢野外奔跑,因贪恋豢养的舒适而被羁绊,失去自由。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
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每一念头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可以避开冷枪暗箭的攻击;洁身自好不染纤尘,这样就可以冲破天罗地网般的各种威逼利诱。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哪怕存有一点点不忍心的想法,就可以让百姓或万物获得生长的机会;哪怕树起一点点不作为肯舍弃的气度节操,也是形成支撑天地的基础。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
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拨去人世间的尘俗气氛,胸中便没有各种欲望或是人情冷漠的煎熬折磨;消除抛却内心里的鄙俗吝情,眼前便时常会有明月清风,心胸何等酣畅。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
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我的身躯如壳,看破了,则万物皆空,就可以虚心学习义理;我的性命实存,须是认真对待,如此则学会各种道理而让心灵充实,心灵充实就不会受物欲的侵扰。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
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脸面上洗去十层盔甲般灰尘,容貌才净洁而不令人生厌;心胸中涤荡数斗尘土,谈吐才会让人感到有滋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
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将自己心之本来彻底完善,才可以说了然自己的心性;阅尽世间的常识道理,才有资格谈论超脱人世的道理。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
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果真是炼钢的洪大火炉,何必担心坚硬金属笨重铁石难以熔炼?我果真是巨大的海洋长长的江河,何必担心四处横流的污浊沟渠的不能容纳?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
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白天做了欺负人的事,夜深人静时难免自感愧疚;年轻时丧失意志,年老时只能留下悔恨和悲伤。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
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一个念头的慈爱祥和就可建立百般幸福的根基,而要开启万般善良的大门,最好的办法是抑制自己的任何一点点私心杂念。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
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只有堵塞个人物欲之路,才能开辟道德义理之门;只有摈弃凡尘世俗之累,才可担当圣人贤达之责。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
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忍得别人性情上的偏狭,就是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消除自家人的怨恨纷争,才可称得上有如火海内栽种莲花的功夫。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事理因为别人的劝导而领悟的,难免有些领悟有些依然迷惑,总是比不上自己搞清楚了来得透彻;意境兴致从外界情境得到的,似有所得还有所失,总是比不上自己内心感悟到的来得安逸快乐。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
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想要在遭遇变故时不仓促慌忙,平时就应当深思熟虑,意志坚定;想要在临死时不再贪惜留恋什么,活着时就应当凡事看得轻淡些。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
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一念之差,一生所行善事足可丧失殆尽;一生谨慎检点,也难掩盖曾经犯过的一次过错。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
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清晨起床时即审视反省自己,此时心气较平静,性情未萌动,更能把握自己的内在本性;一日三餐中可以学习体验人世百味,如果饭菜味浓而不欣喜,清淡而不厌弃,这就有了扎扎实实的处世功夫。
后一篇:宋·杨万里诗词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