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倘若做了坏事还畏惧别人知道的话,那么说明他恶中还有善念;倘若做了好事急着想被人知道的话,那么其行善之处就是恶根。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喜欢谈论隐居山林中的生活乐趣的人,不一定是真的领悟了隐居的乐趣;口头上说讨厌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忘却。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
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当一个人退出名利场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那种奔波劳碌生活毫无意义;当一个人从忙碌不堪的工作环境中抽身回到闲适的生活环境中,这时才会发现在安逸悠闲生活中的滋味最悠长。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贪得无厌的人,物质富足但精神贫乏;知足常乐的人,生活贫困但精神充实;身居高位的人,身体安逸但精神疲惫;社会地位低的人,身体操劳但精神闲逸。
局量宽大,即住三家村里,光景不拘;
智识卑微,纵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一个人心胸宽广,即使住在山野荒村,也会怡然自得,潇洒自在;一个人若心胸狭窄,即使住在繁华的闹市,也会空虚烦恼,患得患失。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
怜微才者,乃有驰驱豪杰之心。
——能珍惜光阴的人,才能有凌驾千古的远大志向;对于别人的微小才能也心生怜惜的人,才能有驾驭天下豪杰的雄心。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要使一个人遭祸,必先给他一点小小的好处使他轻信;天要使一个人受福,必先给他一点小小的祸患使他有所警惕。
脱颖之才,处囊而后见;
绝尘之足,历块以方知。
——才华卓越的人,好比锥子,处在布袋中,他的锋芒才能显现;奔驰神速的马,只有穿越国家像穿越一块地那样容易,才能被人所知。
结想奢华,则所见转多冷淡;
实心清素,则所涉都厌尘氛。
——念念不忘奢侈荣华的人,对所见到的事情大多会转为冷淡;真心希望并能安于清静平淡的人,都不喜欢涉及俗尘的环境。
多情者,不可与定妍媸;多谊者,不可与定取与;
多气者,不可与定雌雄;多兴者,不可与定去住。
——多情的人,不可以和他一起评定美丑;交谊多的人,不能与他一起决定取舍。容易使气动怒的人,不可以和他一起较量高低上下;兴趣广泛易转移的人,不可以和他一起决定去留。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
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世人出现失误,大多是在交际应酬时显现;世人受到指责,大多是出于关心爱护的目的;世人左右犯难,大多是由于贪婪迷恋的原因。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感情不要用尽,留有余地,那么回味更深;兴致不要用尽,留有余地,那么乐趣更多。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
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对待身处富贵的人,做到恭敬有礼并不难,难在使举止同样得体;对待屈身贫贱的人,施与恩惠并不难,难在还要做到恭敬有礼。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
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如果多读几句书,就会少说一句话;如果读得两行书,就能多说几句话。
看中人,在大处不走作;
看豪杰,在小处不渗漏。
——衡量普通人要看其大节是否遵守规范;衡量成功之人要看其小节是否疏忽遗漏。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
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人要有七分正经,为谋生存;要留三分痴傻,可保性命。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
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面对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当责任的能力;在处于逆境或顺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碰到喜怒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人群相处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安稳平和是处理事情的第一方法,谦恭退让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方法,海涵宽容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方法,闲逸洒脱是怡养身心的第一方法。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遇事需要处理时,最恰当的做法是深思熟虑和延缓一下再办,把问题想透就会了解事情的原委,处理得慢一点,则能防止失当偏颇。
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
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能够忍受他人不能忍受的冒犯,就能做成他人不能做的事情。
轻与必滥取;
易信必易疑。
——轻易给予的人,必然会过度的索取;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一定也会轻易地怀疑别人。
积丘山之善,尚未为君子;
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累积了像山一样的善行,也未必会成为君子;贪图小便宜的人,便容易落入小人的陷阱。
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有智慧的人不和命运争斗,不和法律争斗,不和规律争斗,不和大势争斗。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
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在夜间心平气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本心;在简朴的生活中,容易流露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因此,与其不断要求人家改正,不如使其自我反省;与其攻击他人的缺点,不如使他自己坦白错误。
才人经世,能人取世,
晓人逢世,名人垂世,
高人出世,达人玩世。
——有才华的人可以治理世事,有能耐的人可以获取天下,明达事理的人善于迎合世道,声名浩大的人可以传流千古,超凡脱俗的人往往出离红尘,豁达不羁的人自然显得玩世不恭。
宁为随世之庸愚,
无为欺世之豪杰。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人、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骗世人、才智高超的人。
天下无不好谀之人,故谄之术不穷;
世间尽是善毁之辈,故谗之路难塞。
——天下没有不好听奉承的人,所以谄媚之术才没完没了;世间都是善于毁人的人,所以谗言才难以杜绝。
进善言,受善言,
如两来船,则相接耳。
——能够向别人提出有益的建议,又能虚心地接受他人有益的建议,就像相向对开的两条船对接相聚一般,过后两无挂碍。
造谤者甚忙,受谤者甚闲。
——造谣诽谤他人的人非常忙碌,受到他人诽谤的人特别悠闲。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能接受好的建议,就像是做生意的人追求利润,一分一厘地积累,自然能成为富翁。
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少,不知其他,知有争而已;
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多,亦不知其他,知有哀而已。
——积的钱财多,只是博得到老的时候,子孙们眼泪少,不知道其他,只知道生事罢了;积的钱财少只是博得到老的时候,子孙们眼泪多,不知道其他,只知道哀伤罢了。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
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当人闭上双眼进入梦境后,就不能自作主张了;一旦生命终结,眼神无光,在九泉之下怎么能够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