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幽默诗文(12)

(2024-08-04 20:15:58)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古代幽默诗文(12)

隔窗望见儿抱儿
一位老人家境贫寒,妻早去世,抚养儿子,既当爹,又当妈,备尝艰苦。儿子长大,娶妻生子,将老人视为累赘,常使老人饥寒。
一日隔窗望见儿子正抱着孙子,十分亲热,老人想起过去,不觉叹道: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这首诗通俗晓畅,寓情于理,将自家祖孙三代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发人深思,催人自警。弄得儿媳羞愧难当,终于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了。

父女寄诗
湖北民间怪才陈细怪的女儿世芳出嫁后不久,便寄了一首诗回来,告诉爹爹,她在何家不堪翁姑妯娌讥谤的忧郁心情:
自别双亲出嫁时,许多心事少人知。
是非每被翁姑谤,讥笑常遭妯娌欺。
汲水晓炊烟满屋,开窗夜织月当机。
自思命薄该如此,暗里思来只泪垂。
陈细怪接到女儿寄诗后,虽然痛断肝肠,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依韵寄诗给女儿,聊表父亲的劝慰之情。诗曰:
为人最苦少年时,不历前途事怎知。
掩耳勿闻终是好,小心忍耐自无欺。
莫将梳洗临妆镜,好把殷勤傍织机。
苦去甜来应有日,何必题诗泪暗垂。

盼儿归
陈有才做有两段小曲《盼儿归》,诗中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反复嵌入了自然数“一”至“十”,同时还兼用了“谐音双关法”,把一个老妇人盼望宝岛回归祖国、爱子回到身边的热切之情,表现得深沉悱愤,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文曰:
一梦醒来泪如麻,两只眼哭肿有核桃大,
三十三年朝朝暮暮盼儿归,四季里哪管冬春并秋夏,
五心烦躁,六神不安,七窍生火,八孔冒烟,
吾儿归来吧,吾儿归来吧,快来看望九十挂零的老妈妈。
掏心窝给你说句实(十)情话,九九归一还是叶落树底下,
巴(八)不得东西半屏山,齐(七)并为一个大陆(六)架,
五湖四海三江水,两岸共庆统一,
吾儿归来吧,吾儿归来吧,临(零)死娘也眼睁锣大!

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代时,李师道是著名的军阀之一,任平庐淄青节度使。当时许多军阀都想勾结文人和中央官吏,以增强个人实力,而一般不得志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依附军阀,以谋取个人出路。
但著名诗人张籍很有骨气,刚正不阿,忠于唐廷,他为拒绝李师道的诱引而写下一首诗。通篇用比兴手法,全以男女的关系来比喻交游之事。诗曰: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一首“喻体诗”。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个有夫的少妇,说明已有所归,而所归的(指中央政府)又必须与之同生共死。他说:虽然你用意光明,但我还是只好退还明珠,垂泪拒绝你。“喻体诗”全诗为喻,诗面全是“喻体”,隐含着的另外的意思才是“本体”。

一世歌
明朝才子唐寅做过《一世歌》如下: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尊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燃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人生苦短!一年之过去,一世已过去,只有在蓦然回首之际,人才发现曾错过太多,而一切都不可能再重来。唐寅的这首感叹时光的诗,格调沉郁,感叹凝重,只有饱尽人世沧桑的人,才能做出如此篇章。

司马光岭头吟诗
据传说,司马光在东都洛阳闲居之时,一日外出游山,登上岭头时,即兴吟诗曰: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身旁的游客听了不以为然,说:“你这是吟诗吗?”
司马光对自己的诗作不置可否,只是继续吟道:
乾坤只在掌中拿,四海五湖归一望。
续句一出,同游者都点头称赞:“妙!妙!”
前两句说登山,语言毫无味道,根本不像是诗;后两句一出,则有很大的气势,文采飞扬,柳暗花明又一村。

巧断《凉州词》
据说,在乾隆皇帝的寿诞之日,纪晓岚在他的宝扇上题写了唐人王之涣的名诗《凉州词》,由于疏忽大意,竟把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
乾隆佯装大怒,指责纪晓岚“目无君上”,要把他处死以泄愤。纪晓岚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万岁息怒,臣是用王之涣的原诗改填的一阕新词。”于是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见他急中生智,虽属狡辩,却也辩得不无道理,就免了他的死罪。
纪晓岚巧断漏一字的唐诗,总算免去“死罪”。可见,标点符号有多重要,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