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幽默故事(12)

(2024-06-05 20:20:20)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古代幽默故事(12)

        暴富
        有个暴发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豪。一天早晨,这个富豪起来看花,忽然哼哼唧唧地说自己病了。妻子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今早看花,被蔷薇花的露滴伤了一下,你快快去请医生。”
        妻子说:“官人您忘了当初,当初和您一块讨饭时,在苦竹林下被大雨淋了一夜,您也没病到这个样子啊!”
        ——明·冯梦龙《广笑府》

        矫揉不安贫
        有一年冬天,一个穷亲戚赴一富亲戚的宴席。这个穷亲戚没有皮衣,仍穿着粗布单衣,恐人见笑,便故意摇着一把扇子赴宴,对众宾客说:“我就是怕热,虽是冬天也得取凉。”
        主人觉得这个亲戚太矫揉造作了,便想戏弄他一下。酒席散后,主人故意装出投其所好的样子,在安排住宿时,故意把这个穷亲戚安排在池子中的凉亭里,床上是单被子、凉枕头。
        到了半夜,这个穷亲戚耐不住寒冷,便把床扛起来走动,不慎失足掉进池中。主人看见了,装作吃惊的样子,问他怎么在水里,这位穷亲戚答道:“只因为太怕热的缘故,虽然在冬天睡在凉亭里,还是想洗一个冷水澡。”
        ——明·冯梦龙《广笑府》

        只说嘴
        京城里正选择将军,众人围观。来自山东的一个人说:“这个人长得不魁伟。俺家乡有个巨人,站在那里头顶着屋梁脚踏着地。”
        来自山西的一个人说:“我们家乡有个巨人,坐在地上头顶着屋梁。”
        接着来自陕西的一个人说:“这些都不足为奇。我们家乡有个巨人,开口时上唇抵到屋梁,下唇搭到地上。”
        旁边有人质问他:“那么这个人的身子在哪里?”这个陕西人回答道:“咱们就只说嘴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

        杜荀鹤诗
        熟读儒家经学的经生多有弄不明白文章之义的。曾经有这么一个县的甲、乙两个人,都在作官。有一天,两个人在一起论诗。甲举出杜荀鹤的诗,称赞“也应无计避征徭”这一句写得好。
        乙不赞成,说:“此诗大错,野鹰(也应)难道也有什么征徭吗?”
        甲解释说:“凡是古人说的,还能有什么错误,必定是当年考试出题,是以翎毛为题的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

        “昭执”
        有个官员叫程覃,他在治理京师的时候,很有政绩,就是识字不多。曾经有个人呈上一份申请书,请求发给他营业执照,好从事造桥行业。程覃欣然同意,在申请书上大书“昭执”二字。
        这个人一看写错了,便告诉他:“应该是‘照执’,您写漏了四点。”程覃取笔就在“执”下边添了四点,成了“昭热”。
        学校里的学生,把这件事传为笑谈。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如意
        《风俗通》上记了这么个故事:
        “齐国有户人家,家中有个漂亮的女儿。同时有两户人家到他家求婚,东家的儿子长得丑,但家境富裕;西家的儿子长得好,但家里很穷。父母没去决断,便让女儿袒露一臂暗示自己的意思。结果女儿袒露两臂,母亲问她为什么,女儿答道:‘我愿意在东家吃而在西家宿。’”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张鹭鸶
        宋太祖开宝年间,神泉县令张某,外表装得很廉洁,实际上是个贪得无厌的赃官。一天,他自己在县衙大门上贴告示说:“某月某日,是本知县生日,特告示县衙之内各类人员,不得向本知县送礼祝寿。”
        有个小官吏和大家商议道:“知县大人出告示写明他的生日,意思是让我们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表面上说是不得送礼,实际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大家都说是这么回事。
        到了知县生日那一天,每人都送上细绢祝寿,说是寿衣。知县没有拒收任何一份,统统都收下了,口里只是说几句感谢的话而已。县令又告诉大家说:“后月某日,是家父的生日,请大家不要再送礼了。”
        这次大家对他都嗤之以鼻了。进士们都用《鹭鸶诗》讽刺这个县令道:“飞来疑是鹤,下处却寻鱼。”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假冒本族
        宋徽宗崇宁年间,举行殿试,蔡嶷因为巴结权贵而成为进士第一名。蔡嶷前去拜见当朝奸相蔡京,因都姓蔡,他便认蔡京为叔父。蔡京让他的两个儿子蔡攸、蔡修出来相见,蔡嶷急忙说:“我刚才犯了个大错误,我应该认您老为叔祖父,这二位该是同我父亲是一个辈分的。”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刘生
        有个叫刘生的人,好自我吹嘘。有一年他去吊唁无锡邹氏,去晚了,门客问他:“您为什么来晚了?”刘生说:“昨晚与顾九和状元同舟联句,一直联到夜半,所以来晚了。”
        不一会儿,顾状元到了,顾状元问刘生:“请问先生贵姓?”门客说:“这就是昨夜与您联句的那个人。”刘生无话可说。
        又一天,刘生与华氏子弟游惠山,手拿一扇,扇上有华光禄的题诗。华氏子弟知道这题诗是假的,并不揭发他。当时华光禄正在山房养病,他们慢慢把刘生引到山房见华光禄,相互揖让坐下。
        刘生并不知道面前这人就是华光禄,便把扇子让华光禄看,光禄说:“这是华某作的,先生您怎么求得的?”
        刘生说:“华光禄与我交好二十年,怎么说求呢?”
        光禄说:“不能说谎话。”
        刘生说:“谁说谎话就叫他舌头长疮。”
        众人笑道:“此公就是华光禄。”接着便是哄堂大笑。
        因以上两个故事,无锡人便送给刘生两句话:“状元联句,光禄题诗。”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放生
        北国的使者李谐到了梁朝国都,梁武帝和他在一起游览,偶然到了放生处。
        武帝问他:“你们国家也放生吗?”
        李谐说:“既不取,也不放。”
        武帝听了甚觉惭愧。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冒诗并冒表丈
        唐朝的李播掌管蕲州的时候,有个叫李生的秀才来拜见、献诗。李播看了献诗大为吃惊,说:“这都是我的旧稿,你为什么拿我的旧稿来见我?”
        李生惭愧地说:“我拿着您的诗卷冒充我自己写的,在江淮一带已经好久了,今天请求您把这些诗送给我吧。”
        李播说:“我老了,也就做到这个官职了,这些诗对我来说也无用了,那就送给你吧。”
        李生表示感谢,要告别,李播问他要到哪里去。李生说:“我要到江陵去拜见我的表丈卢尚书。”
        李播问:“尚书的名字叫什么?”李生答:“弘宣。”
        李播大笑道:“秀才又错了,卢尚书是我的亲表丈,你怎么又冒充呢?”
        李生一看冒充又露了馅,便惶恐地致歉意,并说:“承蒙您老送给我诗,那就并江陵表丈也就暂时借用一回吧。”
        李播大笑,把他送走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破僧戒
        苏州虎丘有个和尚专好吃酒肉,他一见豆腐一类的菜就皱眉头,如同持戒者一见鱼肉就皱眉头一样。
        一天,几个朋友聚会,虎丘的那个和尚也在内。朋友中有个人是从楚地来的,他一直吃斋,朋友们特地为他准备了素食。楚地来的这个朋友以为和尚也必持戒,特邀他共席吃素。吴兴人凌彼岸笑着对他说:“请不要为此僧破戒。”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猫五德
        万寿寺的和尚彬师有一次同客人谈话,一只猫蹲在旁边。彬师对客人说:“人们都说鸡有五德,我看这只猫也有五德:见了老鼠不捕,这是仁;老鼠抢夺他的食物就让,这是义;客人来了,一摆上酒席,它就出来了,这是礼;藏的好吃的东西再严密,它也能偷吃,这是智;每年冬天,它都躲在灶边取暖,这是信。”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父子画像
        姑苏的蒋思贤父子都喜好为人画像。一天父子俩互相画,但画得都不像。当时人们讽刺这父子俩道:
        父写子真真未像,子传父像像非真;
        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半日闲
        有个达官贵人游览和尚们的住所,和尚们为他忙前忙后。这位贵人在酒足饭跑之后,吟诵唐人诗句道:“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有个老和尚听了发笑。贵人问他为什么笑,老和尚说:“尊官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边疆武将
        陈理从军三十余年,立功十次,一天对贺子忱说:“朝廷的奖赏,一次比一次少。”贺子忱笑着说:“只为边疆一次近一次。”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贩盐
        南宋的大奸臣贾似道,以权经商,派了一百只船到临安贩盐,有个太学生写诗讽刺他:
        昨夜江头涌碧波,满船都载相公鹾盐;
        虽然要作调羹用,未必调羹用许多?
        贾似道听说后,就派人把这个太学生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