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上这些词义误用的语句(4)
(2024-06-02 11:37:45)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
艰涩
例: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道路从来就是艰苦与艰涩的。
例句中的“艰涩”一词用得不对,作者大约将其理解为“艰辛”与“苦涩”的结合体了。
“艰涩”指的是(文辞)晦涩、不流畅、不容易理解。如《宋史》:“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鲁迅《书信集》:“英国的王尔德等的作品,译文很艰涩。”
“艰涩”一词有其特定的指向对象,不能误用,更不能把它拆分开来解释。例句中的“艰苦与艰涩”可以考虑改成“艰难与苦涩”。
【特别提示】
“艰涩”也可指道路通行困难、行走困难,如“道路艰涩”、“步履艰涩”。
僭越
例:站在公允的立场上看,这篇署名文章已经僭越了文学评论的界限,带有刻意攻讦的腔调。
例句中“僭越”一词用得不对。
“僭越”指的是超越本分,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物品。如:“谅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别,宜杜渐防萌,无相僭越。”(《魏书·清河王怿传》)从例句的内容来看,作者所说“僭越”的主客体分别是“这篇署名文章”和“文学评论”。而这两个事物分属不同的范畴,无所谓“地位”的高低或“名分”的悬殊,所以用“僭越”是错误的,将“僭越”改为“超越”、“逾越”才与句义相符。
【特别提示】
“僭越”亦可用作谦辞,意思是超越本分行事。如孔尚任《桃花扇》:“(小旦)何不行个令儿,大家欢欢?(丑)敬候主人发挥。(小旦)怎敢僭越?”
浇漓
例:我坐起来,任雨水浇漓我的身心。
例句中“浇漓”一词用错了。
“浇漓”是形容词,指(风俗等)不朴素敦厚,常用来形容人心日下。如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叹息者也!’”
“浇漓”也可以用来形容文风浮艳不实;还可以用来指酒味淡薄或借指薄酒,如唐朝皮日休在《酒中十咏·酒泉》中写道:“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例句错把形容词“浇漓”用作动词,而且浇漓的三个意思都不能适用于文章的语境,应该改为“浇淋”。
【特别提示】
“浇漓”是个贬义词,与其词义相近的还有“浇薄”,同样指人情或风俗刻薄,不淳厚。
经受
例:每家旅游服务单位都经受过消防安全培训,大荆消防中队在节日期间加强值班人员安排。
例句中“经受过消防安全培训”的说法不恰当。
“经受”意思是承受、禁受,它的指向对象大多是不好的事物,如“经受严刑的考验”、“经受沉重的打击”等。“消防安全培训”对于服务单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也不是需要靠行为主体坚强的意志才能承受的事物。因此,这里用“经受”是不恰当的,宜改为“接受”。
【特别提示】
“禁受”的词义和用法与“经受”相同。
惊悉
例:惊悉您得了感冒,现馈赠鲜花一束,希望您早日康复!
例句中“惊悉”一词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惊悉”属于书面语,意思是得知某一重大的恶性变故后,感到很震惊。能够让人“惊悉”的消息应该是影响大局的军事或政治事件,或者是亲朋好友的死亡消息。比如:“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叶剑英获悉张发奎将军逝世后即致电其家属:“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信,尚希节哀。”例句中的消息只是感冒而已,用“惊悉”一词有些夸张,可以用“听说”、“得知”等词替换。
“惊悉”的消息一定是负面的恶性的消息,而且是出于意料之外的消息,所以会感到震惊。这是正确使用“惊悉”一词的要点。
【特别提示】
句中“馈赠”一词同样是书面语,往往用于第三者的赠送行为,此处可以改为“送来”、“送上”。
净身
例:“昨日的净身活动由模特组委会主办”、“围观者也不管净身是不是件神圣的事,只是好奇而坚决地在冷风中等了2个小时,就为看‘美女沐浴’”、“11时左右,人体模特选手们到达净身处,男女选手分两组分别沐浴”、“参加昨日净身活动的选手们却并不紧张,经过多天训练,他们从人群中穿过到达净身处时也神色坦然”。
上文作者毫不吝惜,在文中前后共用了十几个“净身”,其实他要讲的是某模特组委会搞的一次所谓的“泉边沐浴、净化身心”的活动,而他把“净身”当成“净化身心”的缩略语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净身”之“净”,原为佛教用语,指破除俗世情欲,无所沾染。如“净食”、“净国”、“六根已净”等。“净身”则指男子被割去生殖器中的睾丸,如:“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杨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净身”说白了就是阉割,即便有模特偏要“净身”,那也是男性的专利,怎么美女模特也要“净身”呢?从何“净”起?这种乱用词的文章实在是很滑稽。
一篇文章中写道:“1999年初,我结束了这场婚姻,几乎是净身出户。”作者想说明的是主人公遭遇婚变,什么都没带就独自一人离开了家,用“净身”来表示两手空空、孑然一身是错得离奇的。【特别提示】
“净身”一词含义特殊,切不可随意乱用。
久违
例:SARS如同瘟疫一般带着致命的病毒猛然袭来,这使已经久违大面积突发性致命传染病的国人几乎感到普遍的恐慌和无助。
由于误解了词义,文章的作者错误使用了“久违”一词。
“久违”是一句客套话,意思是好久没见。如《儒林外史》:“赵雪兄,久违了!那里去?”王统照《揽天风雪梦牢骚》:“啊啊,萧然大爷,久违,久违!”“久违”作为朋友久别重逢时的客套话,潜台词是很久没见十分想念,这是说话者向对方表示好感的一种说法。例句用其说明“致命传染疾病”的长时间没有出现是十分不妥的,宜改为“很久未见”之类的说法。
【特别提示】
“久违”中的“违”是分离、不见面之义,不能误解为违背、违反。
俊俏
例:坐落在三林地区的“杉林新月”已是一座外观漂亮且充满现代气息的住宅小区。不仅外表俊俏,其内部的设施和装备比起其他商品房也不差,建筑中处处闪动着智能化的影子。
“俊俏”指(相貌)好看,如:“那位姑娘模样十分俊俏。”“俊俏”一般用于人,有时也可作拟人手法用在动物身上,如“俊俏的小画眉”。“俊俏”是不能用来形容非生命物体的漂亮的。例句中的“外表俊俏”宜改为“外表漂亮”等说法。
【特别提示】
同“俊俏”,“俊美”、“俊秀”一般也只能用于人。另外,“俊俏”不能与同音词“峻峭”混淆。后者形容的是山势高峻陡峭,二者完全没有关系。
可望
例:他们表示,整个治安处于不稳定,袭击事件也逐渐组织化,而且当地治安可望继续处于不稳定状况。
由于没能正确理解词义,例句中“可望”一词用得不妥。
“可望”意思是可以指望、有希望,如:“百姓期盼的‘工资多涨点,物价少涨点’可望在未来一年实现。”“可望”一般都用于好的事物,或者至少也是说话者主观盼望出现的事物。例句中“治安状况的不稳定”既不是好现象,更不可能是当地人民盼望的局面,因此“可望”一词用在句中是不合适的,宜改为“可能”之类的词语。“可望”一词后接不好的现象,是使用该词最容易犯的错误。
【特别提示】
“有望”意思是有可能、有希望,用法与“可望”相同。
(摘自翟文明著《中国人最容易犯的2000个语言错误》)
前一篇:透过细节看男人(4)
后一篇:古代幽默故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