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壁(12)|清·金缨编著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接物类——学习与人交往的学问
事属暖昧,要思回护他,着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
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对待他人的隐私,应该尽可能掩护,而不应有一星半点的指责;对待贫寒而低微的人,要礼遇对待,而不应有一丝一毫的傲慢轻视。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对关系别人终身命运的事,即使是亲历的真实见闻,也不要开口宣扬;对损伤自己长厚风度的话,即便是茶余饭后的笑谈,也不可乱说。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
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陽,无人不暖。
——思想严峻警觉,抵拒外物引诱腐蚀,就像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心地宽容和善,对于别人以诚相待,就像一片陽春无人不暖。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对待自己,应该从优点里检查缺漏过失,这样不仅是提高思想道德,而且能消除隐患;对待别人,应该从过失里寻找优点长处,这样不仅能培养宽厚心地,而且能消除隔阂。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
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
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
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
——事情过后,议论他人得失,吹毛求疵,搜污索垢,常常是一丝不苟,言词峻切;但是试想,如果自己身处其境,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万分之一。坐视旁观,妄评他人短长,抉隐批评,摘微指责,常常是宏论滔滔,不留余地;但是试想,如果自己受到指摘,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心平气和。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遇到事情,要镇定从容,即使此事纷繁杂乱,最终也能安排就绪;对待他人,要毫不伪诈,纵然对方如何狡黠,最终也会被感化。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使人清明,诚恳使人清明,从容自若使人清明。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别人恃强,我以柔制胜;别人用计谋,我以诚恳感动他;别人意气用事,我用道理说服他。
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
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柔能克刚,在初生的婴儿面前,即使是孟贲和夏育也会失去其勇猛;不善言谈的人能使善辩之士屈服,在哑巴面前,即使是苏秦和张仪也无言以对。
【注】孟贲、夏育均为周朝著名勇士。苏秦、张仪是同学,两人均为战国时期的著名说客。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使有智慧的人感到困扰的不是聪明的人,而是愚笨的人。使雄辩家说不出话的人,不是善辩的人,而是哑巴。使有勇力的人折服的,不是有勇力的人,而是怯懦的人。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
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用忍耐了解天下的麻烦事,用不争的心平息天下相争的心。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如何制止诽谤?就是不去辩白。如何停止怨恨,就是不去争辩。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别人毁谤我,如果与他辩解,不如宽忍他。别人欺侮我,与其提防,不如化解。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在是非圈子里,人家用口说,我用耳朵听。在热闹场合中,人家争先向前,我则退后。
观世间极恶事,则一咎一慝,尽可优容;
念古来极冤人,则一毁一辱,何须计较。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看到人间最坏的事,尽可视而不见,则能悠然自在,想想自古以来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则毁辱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他有理,我无理,我让他;相反地,他无理,我有理,则容忍他。
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能容忍小人是胸怀宽大的人,能培养少许阴德,便是厚德。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但是只要看到了每件事都肯吃亏的人便是君子。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但是只要看到了每件事都好占便宜的人即是小人。
律身惟廉为宜,
处世以退为尚。
——自律只有廉洁最适宜,处事以不争先为崇尚。
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内心要常存仁义,持家要勤俭节约,待人处事要宽容忍让。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嗜。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路窄的地方,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通过。好吃的美食,要留一些让别人品尝。负责处理困难的事要有力而没怨言。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数而口中不说。
穷寇不可追也,
遁辞不可攻也,
贫民不可威也。
——对穷途末路之敌不能穷追,对闪烁其辞的话不可深究,对贫穷困苦的人不要施威。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
耻莫大于不恩人,而诈恩人之状态。
——最大的祸患是和人没仇,却作出一副仇人似的神色;最大的羞耻是没有施恩于人,却作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态。
恩怕先益后损,
威怕先松后紧。
——恩惠怕先多后少,威严怕先宽松后严格。
善用威者不轻怒,
善用恩者不妄施。
——善于运用威严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实施恩恵的人不胡乱施恩。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精明者,不使人有所容。
——宽厚的人,不使别人有所倚恃;精明的人不使人无地自容。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驭之而已矣。
——有知道事情要变化而不得不顺其自然的人,这是善于挽救罢了;有知道某人该退隐却不得不用他的人,这是善于驾驭罢了。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
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轻易相信,轻易发作,这是听别人讲话的大忌;煽风点火,越刺激越厉害,这是劝别人从善的大忌。
处事须留余地,
责善切戒尽言。
——处理事情,应当留有充分余地;劝勉从善,务必防止把话说绝。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
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能把自己有余的恩惠施舍给别人,就能扩大自己的德化影响;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不尽情意,就能长久地保持友谊。
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
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
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
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古人对别人多持友爱诚挚之情,所以人们容易知错必改,以一片赤诚友爱之心待我,因此,我的教诲规劝就更加容易奏效;今人对别人常怀厌恶猜疑之心,所以人们甘心自暴自弃,以一种敌视提防之意待我,因此,我的批评引导就很难进行下去。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喜欢听到别人的过错,不如喜欢听到对自己的批评;乐意自夸长处,怎如乐意赞扬别人的长处。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
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不仅听他谈话内容如何,还要观看他的道德行为,这是选用人才的正确方法;只按他谈话的内容去做,不问他的道德行为如何,这是择善而从的正确方法。
(东篱子解释)
后一篇:优雅女人的气质修炼法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