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幽默施教(2)

(2024-03-15 20:34:08)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班主任幽默施教(2)

        偶用“幽默”化顽疾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古板、严肃的人,缺少幽默细胞,不用说幽默施教,甚至就连幽默是何物都不知道。但是我偶尔也会用幽默来处理棘手的问题,效果还真不错呢。
        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强调不允许学生在教室、走廊、操场内追逐打闹。作为班主任,我也多次列举追逐打闹的危害,还常用以前学生的“不良案例”加以说明,希望学生引以为戒。但是学生毕竟没有成年人的经验和预见性,女孩子还好一些,听到要求大都能老老实实地在教室看书或者聊天。男孩子就不同了,他们总认为老师是杞人忧天,而现实中没有那么多“万一”,所以依旧打闹。
        七年级时教室在一楼,下课后学生在教室、走廊、操场内打打闹闹,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一有时间就巡视、阻止,但收效甚微。
        八年级时教室在四楼,不能到操场玩耍,孩子们就把教室当成了主阵地。一到课间,十几个男孩子就聚集到教室后面的空地上,你推我搡,你追我跑,打打闹闹,乐此不疲。有时候似乎要把某个学生推到窗外,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我在班会上再一次提出要求:不允许在教室内或者走廊里打闹,否则按班规处理。看我脸色不好,孩子们没有异议,当着我的面也不再打闹。但是,一旦我离开教室,打闹就会死灰复燃,并层出不穷。
        一次课间,几个孩子追一个孩子玩,被追的孩子不小心摔倒,磕破了膝盖。我再一次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好好地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
        我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语气沉重地说:“看看某某同学受伤多痛苦啊!这都是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造成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可以追逐打闹,但是……”
        我话音未落,下面笑成一团:“老师,是追逐打闹,不是‘追猪打闹’! ”“就是,老师,我们不是猪!”……
        我瞬间明白过来,原来我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再加上语气比较重,把“追逐打闹”说成了“追猪打闹”。看到孩子们那满脸灿烂的、不怀好意的笑,我一脸严肃地说:“我说的就是‘追猪打闹’啊!前面跑的是一只小猪,后面追的也是一只小猪,两只小猪一只跑一只追,追上了就打打闹闹,不对吗?”
        “对!对!”那些明白我意思的女生们连声附和,“就是‘追猪打闹’! ”
        从此以后,我们班很少再出现课间打闹现象,偶尔有不守规矩者,班里的其他同学就会大声喊:“‘追猪打闹’了!快来看呀!‘追猪打闹’了!”打闹者立刻不好意思地停下来,看来谁也不愿意做一只爱打闹的小猪。
        看着变得安静有序的教室,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原来适当时候幽上一默,会让教育变得如此简单。
        【点点思雨】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一本正经的说教才是教育;也经常为了所谓的尊严,藏起喜怒哀乐,收起了天真童心。一直板着脸孔冷对学生,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温情,最终让自己和学生渐行渐远,这才知道不能进入学生心灵、隔靴搔痒的教导终究是事倍功半。
        “追猪打闹”——偶尔一次无意的幽默,让人体会到谈笑间顽疾治愈的欣喜。还犹豫什么呢?快拿起幽默这柄利器,让笑声联系师生心灵,给教育生活增添几分乐趣,让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陈爱勤·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中学)

        把幽默当作调节器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届的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力会如此差,每次抄写,很少有全对的,不是这个同学把这个字写错了,就是那个同学把那个字写错了。有的字,我在黑板上讲过很多遍,引导同学们看这个字的结构,每个部件是什么,并且在黑板上板书,让同学们用手指书空几遍,有时还让学生编谜语或者顺口溜,可是学生还是照样错。看着学生的错别字,我的心里不由得升腾起一股无名火。学生见状,知道一定会有一场“暴风雨”,都低着头不说话,等着我的“暴风雨”。
        我深呼吸,尽量压抑住自己心中的怒火,转而对学生说:“同学们,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汉字总有它自己的意思,两个形状相近的生字,在读音和意思上还是有不同的。现在好多人根据汉字的形状对汉字作了新的注释,特别是创造了很多关于汉字的笑话,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晶’对‘品’说,‘你们家没有装修啊?’‘熊’对‘能’说,‘哥儿们,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啦?’”我边说边板书,引导学生看字形,学生看得哈哈大笑。
        学生笑了,他们知道“暴风雨”已经过去,于是开始窃窃私语。我趁机将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板书出来,让学生根据正确的字和错误的字也来编笑话。
        小刘将“殊死搏斗”的“死”右边多写了一“丿”,我把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编笑话。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还真是‘殊死搏斗’,连砍两刀还没有死啊!”其他同学笑得前俯后仰,写错字的小刘面红耳赤。
        我告诉同学们,以后有同学写了错字,我们就来编笑话,看谁的笑话编得好,能够逗得大家哈哈笑。从此以后,写错别字的同学少了。
        不知什么原因,班上经常出现丢失东西的现象。这不,阅读课刚开始,学生小超找到我:“老师,我的书不见了!”我知道,一定是哪位同学拿去看了。我对管理图书的小宇说:“小宇,你发书给他的时候,他的书是不是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是长了脚?”全班同学笑了,我接着说:“一定是王超不喜欢书,不和它交朋友,它生气了,藏起来了。或许是书知道谁最喜欢它,就跑到谁那里去了。你想想看,是哪种情况?”拿了书的同学站起来,说是看他一直不看书,自己又喜欢看,所以趁他不注意把书拿走了。我笑了:“我就说嘛,一定是小超同学不喜欢书,不和书交朋友,书生气了嘛!那就看你以后如何对书了,你喜欢书,书就会喜欢你。自古以来有一句话,‘窃书不算偷’,所以我要表扬拿书的同学。不过,只能‘窃书’哦!”全班同学心领神会。以后再也没有同学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没有同学丢失东西了。
        我把幽默当作调节器,让学生在幽默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点点思雨】
        幽默,能彰显教师的智慧,体现教师的能力,化解学生的尴尬,调节课堂的气氛。学生写错别字、丢东西,都已经司空见惯,但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常见的问题就是一门艺术了。我们需要运用一种“高科技”的调节器,对这些错误和问题进行“调节”并消灭,这种“高科技”的调节器就是幽默。在幽默中,学生又掌握了一种识字方法;在幽默中,学生明白了只能“窃书”;在幽默中,学生懂得了要和书交朋友。
        (陈娥·湖北省远安县南门小学)

        假幽默就是真伤害
        真不该看《甄嬛传》,没有学会钩心斗角,没有记住儿女情长,反而只记住了华妃的一句口头禅:“贱人就是矫情!”“贱人”长,“贱人”短,渐渐地连语气神态都模仿得挺像。
        生活里和朋友笑骂几句尚可,但作为老师,敢不敢在学生身上用呢?有一日,站在冬天的冷风里看学生跑操,一壮硕男生磨磨蹭蹭不肯好好跑,捂着肚子嬉皮笑脸地从我身边过,骂顺了口的我脱口而出:“‘贱人’,好好跑!”话一出口,自觉有点不妥,看男生的反应,只见他先是一愣,一脸错愕,大概在想:嗯?班主任一贯一本正经,哪里用过这么接地气的词儿啊!他竟然没有生气恼怒,只冲我傻笑一下,马上脚下生风,跑了过去,绕一圈再跑过来时乐呵呵的,一脸的兴奋和亲热!我不禁暗自欢喜——效果不错嘛,接下来再试试看。
        有人不交作业?佯作生气,揪过来,恶狠狠地说:“‘贱人’,把‘朕’的折子呈上来!”小家伙马上低眉顺眼儿,赔着笑脸儿去拿了,一准儿是忘了。要在平时,肯定会拧着脖子瞪着眼的。
        有人上课走神?偷偷贴着他的小脑袋说:“贱人,想什么呢?”小家伙准保又羞又怯地回过神来 ,一节课不敢溜号了,要不然可要被大家叫一天‘贱人’了。
        我又想,批评时用“贱人”一词收效很大,表扬时,可不可以用呢?
        事实证明,他们被表扬时也喜欢被称作“贱人”——他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啊?这群“二货”!
        对了,用“贱人”不反对,用“二货”管不管用呢?网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说是“二货青年欢乐多”!
        叫他们“二货”的时候,教室里果然一片欢乐,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换成“吃货”怎么样?
        事实证明,他们非常乐意被称作“吃货”,并且以此为荣!
        还有“亲” “么么哒” “我去”……这些新兴的词汇就像孩子们的通用语言,我仿佛掌握了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被他们当作朋友接纳。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了其中的不妥:表面上,我似乎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可是,我在教孩子什么呀?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就要用电视、网络上那些没有经过推敲和拣择的字眼吗?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就一定要用他们的语言交流吗?他们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我却是具有理性思维的成年人,我没有把那些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德传递给下一代,却把现代社会未经筛选的、鱼龙混杂的快餐文化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甚至把那些不文明用语当成幽默来用,这样做的后果不是爱,而是害啊!真的不敢想象,当“贱人”一词成了班级的口头禅的情形:“‘贱人’,谁让你不做作业了!”“‘贱人’,又熬夜了吧?”“‘贱人’,又忘了擦黑板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会不会说出顺耳的忠言?
        想到这里,我的背后一阵冷汗。老师们,警惕口中的“假幽默”吧,有时,它对孩子是“真伤害”啊!
        【点点思雨】
        社会不是真空的,我们也无法把孩子用真空罩罩起来,如果那样,孩子走入社会时一定会很茫然、很无助。因此,当泥沙俱下时,教育者要竭尽全力披沙拣金,为孩子撷取生活的欢乐和精神的正能量。
        (郭美霞·河南省安阳市五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