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忠诚而善良的戌狗
三国时,襄阳人李信纯家养一犬名黑龙。一日,李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时遇太守郑瑕出猎见草深派人纵火烧之。信纯卧处北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黑龙就奔往水中,湿身返回把主人周边弄湿,李幸免于难,狗却因奔波困乏而死。李醒来见犬死而且浑身水湿,惊讶之间又看到身边火烧的痕迹,方知义犬救主。李信纯大哭失声,太守为之恻然,下令用棺槨衣衾厚葬,立义犬冢。
狗,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十一,十二地支配属“戌”,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又称“狗时”。
人劳碌一天,关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故为“戌狗”。狗,亦称“犬”,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通人性的动物,它对人类特别忠诚,因而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牧羊犬三千里寻主”,“义犬救主”等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犬马之劳”也就用来比喻做事忠心耿耿。中国人把狗视为吉利的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只狗,主人就会很高兴地收养它,因它预示财富来临,所谓“猫来穷,狗来富”。
在现实生活中,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从远古的渔猎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驯化狗为自己服务,捕捉猎物,看守家园,守护农田,放牧巡山,供人观赏。狗不仅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也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任何情况下,狗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因此,狗以自己的忠诚,赢得了人类的信任,它作为人的属相是无可争议的。
犬类作为专门的绘画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宋《宣和画谱》中的“鸟兽”一门。宋代不乏画犬的专家,如宫廷画家李迪、李嵩、赵永年等。
古诗词中说到狗的也不少,如:
《送道者》唐·贾岛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
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寻李逸人旧居》唐·于鹄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送袁明府任长沙》唐·李白
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
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本节综合张恩台著《生之由来:生庚生肖与寿诞礼俗》及其他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