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4)|吴礼明

(2024-02-19 20:32:20)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4)|吴礼明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一诗,言短小而境界大,这是王勃很多诗作的共同特点,显现一个少年的社会格局和时代气象。像他的《别薛华》“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麻平晚行》“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以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都是如此。无论怎么说,少年王勃都是那个时代的旷世之才。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因为写斗鸡檄文而获罪,遭到最高统治者斥逐。来到蜀山蜀水,心中郁愤仍然难以排解,却因为离家万里而陡然增加了无限的思念。
        这首诗,只有“万里念将归”一句是表达心声(但空间的远阔,恰恰也将思念写得特别撼动心灵),其余都通过写景来呈现。因为诗人在“山中”,故而距江边尚有路程,可能听不到江流滚滚、江涛拍岸的訇响,却能够有效地为诗人别开境界。在诗人看来,长江有如巨大的同情者,此时也为他的思念所感,甚至水流也因悲而不流,是巨人的悲伤和哽咽。整个大地仿佛陷于奇异的安静,显现其无法形容的悲壮与苦痛。
        其实,悲抑的长江并非真的静寂无声,倒是因第三、第四句的缘故。我们看,傍晚时分,秋风浩浩,层山连绵,黄叶纷飞,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落叶无边的降落声里:巨大的风声和落叶声,盖过了滔滔江流声和冲沟捶峡所发出的撞击声。这大自然,这漫漫无边的荒野,这无穷无尽的莽荒的山峦,仿佛顷刻之间,都化为诗人的心声,感天动地,作无上的控诉。一个人的心灵力量究竟有多大,才能写得出如此震撼天地、气吞山河的气魄诗篇呢?
        这秋风这黄叶,以及沉沉的黄昏,共同编织了一个萧瑟、遥落和飘零的意境。一方面强化了首句“长江悲已滞”的意象,另一方面又以景寓情,来衬映无限的羁旅乡愁。此外,尤其是三、四句的以景结情,以物象的无边和宏大,造成摧压之势,使得诗人的主体灵魂不得不受蜷曲,从而增加了压抑的苦痛和卑渺之感。由此,势必形成反弹,产生无穷的悲愁、空疏与孤独感。尤其是其中的空疏与孤独感,必然促使对家、对父母的情感和精神上的依恋。这是自发而原始的动力,常常在人遭受到坎坷和种种不幸乃至不测时,其朝向家和父母的归依感就愈发强烈。当诗人“万里念将归”时,秋风与黄叶无形中又强化了这种致命的心情,可想而知,处于山中的诗人强烈的归思,必然一发而不可收。

        王勃《林塘怀友》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王勃《林塘怀友》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也在铺垫与烘托中,将诗人的思念推出。全诗以第三句为关纽,呈现中间收束、前后活跃的开放式,使诗作充满了张力,其用意不可谓不巧妙。
        整个诗句的大意是:即使是画屏上着意描绘出的芳草,又如仙女织机上精心编织的彩霞,其实都不及林塘一带风景之绝殊。那里的山路,芳草萋萋,一碧无际;水路,霞光炳焕,绚丽无边,自成绝美的画屏、彩锦。何况,还有迎面而来的,更具风情、弥漫于空中的落花。“何如”,是“哪如”“不如”的意思。在这里,全部是写景。这里的景,色彩斑斓,精美绝伦,超凡脱俗,让全诗充满了柔情蜜意。
        尤其是走在林塘这样的美景之中,其纷纷扬扬的,满目所遇、满鼻所嗅、满身所触,以及满心所受的,都是飘浮在这暮春世界的“精魂”。甚至,在诗人看来,正是迎面而来的飞花,让人思绪翩翩,情不自禁。或者进而言之,就因为是这些飞花,它们的轻盈、飘逸、素洁、纯净,而胜出这眼前种种绚丽、斑斓世界之无数。
        是啊,飞花(由“林塘”可知,其实是扬花、柳絮之类)纷纷,此情此景,最能触动人的情思。不过,弥漫开来的飞花,美则美矣,却多少带上那么一丝丝的忧伤。它们充满了忧情,弥漫了思念,因而最容易睹物思人,牵动远念。尤其是漫步于这林塘路,花落纷纷,而思亦纷纷,念亦纷纷,于是一时而起的思念,让人不能自已。
        总之,就诗作的“情”“景”而言,明为写景,暗带情思,情景浑然,共造好境,诚如明人钟惺《唐诗归》所叹“境好”。至于诗人所怀之人系谁,当何方神圣,如何在此暮春时节让人思念不已,则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们将诗作稍作过滤,当绚烂归于平淡,浮华趋于素洁,再观之飞花的晶莹与素洁,是不是也可以把握诗人的这位友人之一二呢?还有,这林塘一带,绝非红尘喧嚣、声色犬马之地,它淡远僻静、消歇隔世,是又一处高情林泉之所在,由此亦可见这位友人的禀赋与怀抱了。
        再读《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该书认为王子安《林塘怀友》“何如山水路”之“山水路”,引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猷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笔者以为“山水路”系承前两句,不引典亦可获解,山路谓春草,水路当铺仙人霞彩。此林塘殊于他处,当于末句“对面即飞花”,以纯白覆盖绚烂,方为至情之诉。又,王子安另首《山扉夜坐》诗云:“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夜,别是一家春。”所谓林塘,所谓友,均有具象。

        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先作题解。苏绾,诗人的友人,曾任职秘书省和荆州、朔方军幕,官至郎中。书记,系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唐时元帅府及节度使府僚属中均有掌书记一职,掌管书牍奏记。下文“书记”,则指书札、奏记之类。
        杜审言这首《赠苏绾书记》诗,写得清新别致,又曲折深情,饶有情趣。
        诗人本来颇为自负,然而本诗能够放下身段,再三曲柔,使诗情在委婉中获得申述,并暗含了喜剧之色,足见苏书记在诗人心目中的位置。至于诗作夸赞苏书记的文才和气概,以及表达眷眷勉励,自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所谓曲柔,首先是首句,为次句的倒装,凸显友人文采之盛。书记翩翩,语出曹丕《与吴质书》“元渝(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是说书札、奏记类词采飞扬,极令人快乐。而这“翩翩”,似乎笼盖、统摄了全篇。再思而忖之,从戎以赴边疆者,多为丈夫英雄,这里以文士显示,多少也反映出苏书记男儿纵横、潇洒浏亮的本色。同一时期的诗人杨炯,其《从军行》亦有这样的豪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稍带说明的是,“为许”,“为何”意;“朔边”,泛指北方边陲。
        其次所谓曲柔,以规劝的方式赞美友人的多情之质。即以女眷之难舍,再显友人的资质。诗作的三、四两句说,“你的所爱”即所谓“红粉楼中人”,肯定天天计数着离别的时日,千万莫要沉湎于异域的女色而长年不归啊。这两句一出,极有喜感,顿时化解了离别的沉重、悲情和泪水,让人破涕为笑,激活了整个场面和氛围。至此,一个文采飞扬、纵横潇洒、温柔多情的苏书记形象凸显于读者面前。
        当然,三、四两句还表达了另外的意思。这首诗本来是写送别,临道惜别之情,并表达友人早归共聚的希冀,包含着诗人的惜别和留念之意。但这层意思却隐而未说,而是借助苏书记的红粉佳人的“计盼时日”委婉而风趣地表达,显得风姿摇曳,不落窠臼。将离别的情愫刻画得异常生动而细腻,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是此诗很精妙的所在。是“刻意求新”的典型了。
        附带说明的是,“燕支山”又叫胭脂山、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以其多产燕支(红兰花)而得名。红兰是制胭脂的原料,古人采其汁加入脂油,以用作女子的化妆品,所以匈奴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之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