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12)

(2024-02-11 20:56:14)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12)

        苏东坡初论王安石
        苏氏兄弟住在汴京宜秋门附近的南园,闲时种菜喂鸡,下围棋。苏轼吃公鸡上火,火未退还要吃,弟弟劝他吃母鸡,闰之夫人把家里的公鸡都卖了……
        欧阳修来,司马光来,刘贡父来,吕恵卿来,章子厚来,南园高朋跟走马灯似的。
        一日,苏辙问:“哥哥如何看王安石?”
        苏轼说:“介甫像一只大公鸡,‘雄鸡一唱天下白’。”
        苏辙有疑问:“他的行为过于古怪,似乎有伪装。”
        苏轼笑道:“非也,介甫这么做是为了一步登天,直接服务于天子,推行他的变革大计。世之高士,何必拘小节。张子房拘小节了吗?子房先生一把火,烧栈道三百里。”
        苏辙再问:“非得变吗?”
        苏轼慨然道:“天下承平百年,各种矛盾纠缠不休,国力下降了,国运难长久。”
        苏辙默然。哥哥又说:“国家病了,需要一位医国圣手。”
        兄弟正说话间,福建人吕恵卿来访。此人未及入座,劈头就说:“古有孔仲尼,今有王介甫!”
        苏氏兄弟俱愕然。
        吕恵卿入座品茶,忽然又弹起来,作密语状:“告诉二位,三天之后,金陵王安石水路进京!绝密,除了当今皇上,唯有我知耳。”

        便殿召对
        熙宁元年秋,王安石坐船入汴河,水路进京。时在凌晨,雄鸡未唱天未白,汴河两岸的早市,已是开门营业的时光,鳞次栉比的店铺纷纷打开,灯火一望三十里,水中岸上相映红。要过一个时辰,天边才起鱼肚白。彼时,汴河的河市、早市,何止十万人交易。
        如此盛景,全球唯一。
        黄衣太监早已在岸边列队迎大驾,宦官拱手笑迎王安石:“先生眠否?”
        王安石笑问:“圣意如何?”
        宦官忙道:“天子欲便殿召对,与先生共商国是。”
        于是,高轩沿着御街长驱进皇宫。王安石面带微笑看汴梁,阔别几年啦,今日回京,安石已非昨日之安石。在西太一宫,王安石却命停车,命笔墨伺候,他在宫观的墙上留下一首六言诗:“三十年前故地,父兄持我东西……”
        后来苏东坡叹曰:“此老野狐精也。”
        天子在便殿等候已久,臣子却在道观写诗。
        太监们的议论声恰似秋天的蚊子叫:“王介甫真牛啊,牛、牛、牛!”
        便殿通常是小殿,皇帝召见几个或一个大臣的地方。对,指臣子的对答。
        皇帝赐座,王安石掀袍坐下。君臣相念久,终于面对面了。王安石的官袍上似乎有动静,而宋神宗视若无睹。国家的百年大计,只在王安石的三寸不烂之舌,区区小虱子,岂能扰乱圣听?
        神宗问:“治国以何者为先?”
        安石答:“择术(统治术)以先。”
        神宗问:“唐太宗,何如?”
        安石答:“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
        神宗动容:“愿闻其详!”
        安石挥一挥瘦而有力的手:“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繁,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晓,以为高不可及耳。”
        神宗不禁离开龙椅,趋前曰:“卿再言之!”
        金陵王安石捋五寸须而笑:“陛下诚能为尧舜,则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而虑无人助治,是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既有贤者,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
        王安石的两条长胳膊在空中交叉挥舞,他忽然向殿门走去,皇帝急忙唤他追他,担心这位贤人“卷怀而去”。
        王安石转身微笑了。官袍何妨虱子舞。
        这一场便殿召对的大戏,王安石在家里、船舱里,反复预演过。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是他写给皇帝的第二篇大文章,先前写给宋仁宗,石沉大海;现在写给宋神宗,石破天惊。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历数了赵宋王朝的种种弊端之后,总结了十六个字:“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
        从宋太祖到宋神宗,六朝君臣的共同努力,百年太平日子,固然有人事之功,却主要靠老天爷的帮助。这是高人的惊天高论。除了王安石,谁敢对天子如此说话?王安石洞察了青年皇帝急于求治的心思,挥大笔震动天听:“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值得注意的是,介甫将天命列于人事之先。
        宋神宗将如何大作为呢?王安石札子中的一些句子,有如火焰般腾起:
        “变风俗,立法度。”
        “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朝廷以“邸报”(官方小报)的形式,把王安石的大文章传给文武百官,这文章迅速流传于市井。一份邸报,万人索阅甚急。韩琦富弼范镇欧阳修怎么想?知谏院(头号谏官)司马光怎么想?看好王安石的苏东坡作何反应?

        高人之外另有高人
        司马君实正在撰写历史大书《资治通鉴》,高人之外的高人多也,首当其冲者,便是知谏院司马光。御史中丞吕诲,欲袖章(奏章搁在衣袖)弹劾王安石,司马光阻拦说:“众喜得人,奈何论之?”王安石到汴京,司马光给予他极大的與论支持。
        有一天,司马光在花园修剪花枝,天光忽然暗了,黑云压低,要下雨。园丁吕直送来一份邸报,司马光坐到石头上展读。王安石的雄文《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司马光带了微笑看,喝着一盏香茶。他对王安石期待已久。少顷,吕直来续水,发现司马相公在发愣。
        下雨了,朝廷邸报淋湿了,吕直欲收起,却听相公喝道:“别动它,淋烂它!”
        吕直转身回屋拿雨伞,司马光淋暴雨一动不动。吕直后来说:“从未见过相公的面色如此凝重。”
        司马光的大剪刀,狠狠剪下一丛杂草。《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不久,宋神宗的御座前发生了一场激烈争论。
        王安石宣称:“善理财者,民不加赋(税)而国用丰饶。”司马光冷笑:“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官府就在民间。你的所谓善理财,不过是变暴敛为巧夺。朝廷刮地皮,老百姓遭殃!所谓国用丰饶,你想用于什么?你要怎么用?鼓动圣上用大兵、打大仗吗?鼓励官员‘享国’吗?倡导官场的奢靡之风吗?”
        王安石骄傲地沉默着。皇帝的脸色不好看。
        散朝归家时,王安石主动向司马光靠近,说未带车驾,想坐君实的车。
        司马光说:“你上车当然可以,但你身上的虱子不可以。”

        高人理财有高招
        熙宁二年,王安石正式拜相,朝廷成立了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条例司是全面推动熙宁新法的领导机构,它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中书(决策机构)、枢密二府的任何约束。王安石变法也涉及军事领域,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却无权过问。
        高人从江宁(金陵)来,一步走到天子旁。
        条例司的一群新进的年轻人昼夜加班,朝廷其他部门闲得没事干。
        七月,颁行均输法;
        九月,颁行青苗法;
        十一月,颁行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免役法、方田法、保甲法……相继出台。朝廷派出的八大提举官于同一时间奔赴各路,督察新法在全国各地的实施。千骑出四门,“车辚辚,马萧萧”,京师百万人东张西望,议论沸腾。王安石是制造轰动效应的大师。
        市易法、均输法,在商人手中取利,以官方资本垄断民间贸易。青苗法向全国的农户放贷,半年取二分利息,“年可获利甚巨。”以前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地主向农民放贷,半年取息三分,现在官府挤走了地主,表面上降低了利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级官吏为邀功而层层加码,放青苗钱,利息比地主高。农户之间又搞联保制度,十户联为一保,一户逃债,其他农户要承担欠款。青苗钱放出去,利息滚滚来,国库看涨,农民遭殃。
        方田法,重新丈量全国的耕地,抑制了瞒报耕地的地方豪强。余如差役、保甲、保马、农田水利诸法,有利有弊。高人的确有高招,善理财不是说故事。一张大网撒下来,民间财富藏不住。赵宋立国百余年,好比一潭深水,大鱼老鳖有的是,隐形富豪多如牛毛。王安石的龙睛能穿透百丈深潭,大鱼小鱼悉数打捞。
        年轻的宋神宗欣喜若狂。官员们可以继续享国了,国家可以打大仗!
        牛形人王安石,呼哧呼哧拉大车,要让赵宋王朝再创一个百年辉煌。

        大丞相的小秘密
        皇帝找不到丞相了!下属茫然,太监慌张,禁军出动。全城寻找王安石!
        可是到哪儿去找啊?一百五十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王丞相的穿戴又像个老农民,腰间束一根草绳子,甚至跣足、散发、不洗脸。这是他快乐的小秘密,溜出阁门满街走。皇帝和军队都找不到他。他穿破旧衣裳很舒服,街头忽然高歌一曲,状如叫花子兼疯子。
        王安石溜达白矾楼,坐在高楼前的台阶上,“车如流水马如龙”,千万人熙熙攘攘,其实只有名、利二人。王安石想:孔夫子不言利,而周公要讲利,周公的泉府就是今日国库……
        一亿人和一个人。当年诸葛亮的蜀国有多少人?八百万吗?
        王安石太牛了,牛人骑上小毛驴,慢悠悠上了朱雀大拱桥,进了大相国寺。眼见禁军在瞎跑,一代高人捋须自笑。日将暮也,烛火亮也,斯人乐也。
        却有人拦住他的毛驴,叫一声王介甫。介甫定睛瞧,原来是同门师弟曾巩。
        曾巩不等他下毛驴,就滔滔不绝说起来了,脑袋瓜摇得像拨浪鼓,眼睛还鼓起,面部肌肉绷起,看样子要跟他雄起。唾沫飞溅如雨点,大丞相抹了又抹。
        介甫不介意,笑问:“师弟这是说些啥呀,你找我,有何吩咐?”
        曾巩说:“我告诉你,你的两个亲弟弟也在找你,他们一直守在你家门口!”
        王安石叹曰:“今晚恐怕睡不成觉了,皇帝和弟弟都在等我。”
        王安国,王安礼,都反对哥哥王安石骤行新法。

        欧阳修不在家
        汴京城细雨蒙蒙,王丞相骑毛驴溜走,专程拜访恩师欧阳修。门卫说:“欧阳先生外出未归。”
        王安石在细雨中不动。大半个时辰过去了,门卫也不拿雨伞来,不管王丞相是否会生病。路人感到奇怪:这是哪里来的倔农夫啊,欧阳公不在府中,这个人何苦淋雨苦等?
        王安石淋雨吟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当年欧阳修称赞他诗如李太白,文如韩愈(韩愈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牛人在牛毛细雨中。这点雨算什么?当初跟随父亲踉跄入蜀,滂沱大雨滚泥坑……
        那个屋檐下的门卫忽然开口:“欧阳公先前说了,但凡王介甫来,他老人家就不在家。”
        大丞相欲怒,忍忍却罢了。在师尊的朱门前,何必跟一个门卫计较。
        毛驴掉头回去,细雨扑面来,偌大东京,有人问心。问来问去,只一声叹息。
        牛形人在驴背上。牛加驴,倔更倔。

        (摘自刘小川著《品中国文人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