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瓶梅》的歇后语、谚语、俚语(4)

(2024-01-18 20:44:54)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金瓶梅》的歇后语、谚语、俚语(4)

抄化子不见了拐棒儿——受狗的气了。(60回)
西门庆铺面开张,众人喝酒行令,应伯爵自谓“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便说了个急口令,又受西门庆等众人奚落,只得说自己是叫花子被狗欺负了。这是歇后语。
又放羊,又拾柴。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61回)
潘金莲对王六儿夫妇的意图了如指掌,她对西门庆说:“谁不知她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要赚你的钱使。你这傻行货子,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又放羊,又拾柴。”指一举两得;“铳”就是响铳,一种装火药的铁制响器,古人逢红白喜事都用它。这是俚语。
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61回)
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指他力不从心,与“人硬火不硬”意义相同。这是歇后语。
盐也是这般咸,醋也是这般酸,秃子包网巾——饶这一抿子儿也罢了。(61回)
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抿子”是古代妇女刷发抹油的小刷子。这段话总的意思是:你说了也白说,盐总是咸的、醋总是酸的,秃子头上再包网巾,还要抿子干什么?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一壁打鼓,一壁磨旗。(62回)
李瓶儿病危,月娘也同意为她准备棺材,如此说。“一壁”即“一壁厢”,意指一边治病、一边准备后事。这是俚语。
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63回)
西门庆观戏想起死去的李瓶儿,动了深悲,潘金莲说:“我不信,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打谈的”指听说书的。这是歇后语。
砍一枝损百林。(64回)
温秀才回答薛内相的话,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相通。原话是“砍一枝损百枝”,绣像本作“林”,似也可解;词话本作“邻”,很有疑问。这是谚语。
豆芽菜儿——有甚捆儿!(65回)
如意儿得宠后未免忘形,被潘金莲瞧在眼里,在月娘面前说,月娘也有同感。这是月娘给如意儿下的定论——豆芽菜而已。豆芽只能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无法整理扎捆。这是歇后语。
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腿。(67回)
黄四来求西门庆通门路,应伯爵这样说他。这是非常流行的谚语。
你肚子里裹枣核解板儿——能有几句!(67回)
应伯爵讥讽春鸿,你肚子里能有多少曲子?据金学家梅节分析,“解”读“嘎”,是“锯”的意思,属沪语,意思是裹着枣核锯木板,能锯多少?我说,沪语确实有“嘎”这样的语音及含义,但却没有“肚子里裹枣核”的说法,故存疑。这是歇后语。
饿眼见瓜皮。(67回)
潘金莲评西门庆与如意儿的关系,原句就是其完美解释:“饿眼见瓜皮,甚么行货子,好的歹的揽搭下。”这是俚语。
我做兽医二十年,猜不着驴肚里病?(67回)
西门庆梦见李瓶儿,伤感之情被潘金莲识破,潘金莲这样说他。这是俚语。
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琐碎一浪荡。(68回)
玳安问陈敬济去文嫂家怎么走?陈敬济说的太细,玳安说:“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琐碎一浪荡。你再说一遍我听,只怕我忘了。”古时行香的习俗很繁杂,各式各样的人都聚集一起,所以“跟着行香的走”意指琐碎是易解的,但与“浪荡”如何联系却不清楚。本人臆测,这里的“浪荡”大约是象声词,与“小炉匠”有关,小炉匠带的金属物品多,挑担走路时会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这是歇后语。
猢狲儿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哩。(69回)
文嫂答应替西门庆拉皮条,玳安对文嫂说:“我只要你一两银子,也是我叫你一场。你休要独吃。”文嫂便这样回答玳安,意思是还不知道这件事成不成呢?“筛箕”是一种晾晒物品的竹制器具,猢狲身矮,隔墙晒它看不到正反面。这是歇后语。
出笼儿的鹌鹑——也是个快斗的。(69回)
文嫂对林太太这样形容西门庆,山东一带自古就有斗鹌鹑的习俗。这是歇后语。
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69回)
西门庆说王三官不成器,月娘讥讽西门庆:“你自道成器的?你也吃这井里水,无所不为,清洁了些甚么儿?还要禁人!”乌鸦自己身黑,却嘲笑猪的脚黑,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这是歇后语。
孔夫子也只识的一腿。(70回)
何太监说的话,张竹坡批“是太监话”。实际上何太监此话虽然伤了圣人,但也不能因人废言,孔夫子确实也有认识不到之处。这是俚语。
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衙门是恁偶戏衙门。(70回)
也是何太监说的,这里的“恁”依旧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这句话同样可以说“是太监话”。何太监口无遮拦,倒是一个直性子,说出了官场如同戏场的实话,因此绣像眉批“世情即是道理”。这是俚语。
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71回)
賁四对何太监说:“何爷说的是,自古道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把个炮筒子何太监喜欢得要不的,当场就叫賁四做他买房的中人。前是俚语,后是谚语。
老娘成年拿雁,教你弄鬼儿去了!(72回)
潘金莲骂如意儿的话。她先后害死了宋慧莲、李瓶儿,不想又出来一个如意儿,自然不该罢休,不过她并不把如意儿放在眼里。这是俚语。
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72回)
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原话前面几句是俚语,与后面这句歇后语连用,显得非常自然。
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72回)
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她不撺瞒着,你家肯要她!想着一来时,饿答的个脸,黄皮寡瘦的,乞乞缩缩那个腔儿!”其中“黄皮寡瘦”指面黄肌瘦,据说是四川方言,那么这两句可能是四川一带流行的谚语。
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73回)
冷铺中只有猪八戒一人,所以丑的没对。小说中孟玉楼上寿,西门庆叫小优儿唱“忆吹箫”,潘金莲知道这是西门庆想念李瓶儿,便奚落他说:“孩儿,那里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一个后婚老婆,又不是女儿,哪里讨杜鹃花上血来?”这是歇后语。
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没了王屠,连毛吃猪!借汁儿下面。(73回)
来自潘金莲数落西门庆的一段长话,原来她还在为西门庆酒席上点唱“忆吹箫”的事气愤不已:“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她死了,好应心的菜儿也没一碟子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你日逐只噇屎哩?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题起她来,就疼的你这心里格地地的!拿别人当她,借汁儿下面,也喜欢的你要不的。只她那屋里水好吃么?”其中“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是歇后语,指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也是歇后语,其典出自元杂剧《荆钗记》第七出《遐契》:孙小官儿名孙汝权,欲娶钱家美女玉莲、问计于家人朱吉的故事。(有学者说典出《荆钗记》第二出《会讲》,显然有误。)潘金莲用这两个歇后语,是说西门庆明明知道李瓶儿“和我一般的后婚老婆”,却还要叫人唱“什么她为你‘褪湘裙杜鹃花上血’”,甚是荒唐。“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是谚语,原指缺了内行人不成事;“借汁儿下面”是俚语,与“借海扬波”意思相仿。潘金莲用这两句,是讥讽西门庆自死了李瓶儿,拿如意儿做李瓶儿的替身了,“你日逐只噇屎哩?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拿别人当她,只她那屋里水好吃么?”这是两个歇后语、一个谚语、一个俚语连用,异常精彩。
放着河水不洗船?(74回)
潘金莲笼络如意儿这样说。意思是这个顺水人情我不会阻拦你的,也有与己无关之意。这是谚语。
求告他黄米头儿,叫他张致!(74回)
李桂姐跪地要求西门庆原谅她,潘金莲在旁插话:“桂姐你起来,只顾跪着他,求告他黄米头儿,叫他张致!”“黄米头儿”指黍米,颗粒很小;“张致”就是装模作样。全句意思是:你哀求这样微不足道的人,倒使他越发装模作样了。这是俚语。
婆婆口絮,媳妇耳顽。(75回)
潘金莲虽然答应了让西门庆与如意儿一起睡,但仍唠叨不已,春梅这样说她。这是俚语。
鸡儿不撒尿——各自有去处。(75回)
玉箫来问潘金莲,西门庆昨晚在哪里睡?刺中了潘金莲的心病,她这样回答后还说:“死了一个,还有一个顶窝儿的。”这是歇后语。
当家三年狗也嫌。(75回)
西门庆体谅孟玉楼持家之难,这样说。这是俚语。
在这屋里放小鸭儿?就是孤老院里,也有个甲头。(75回)
“放小鸭儿”指放养不管;“甲头”指头目。潘金莲与月娘大吵,月娘这样说她,意思是你不要以为没人管你,好歹我还是个头呢!这是俚语。
如今犯夜的倒拿住巡更的。(75回)
月娘对大妗子诉苦:“我倒容了人,人倒不肯容我。”“犯夜的”就是犯禁夜行的人,指潘金莲;“巡更的”指月娘自己。这是俚语。
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75回)
月娘对大妗子吐露心声,说潘金莲就是这样的人。“两头和番”指两边搅和。这是俚语与谚语连用。
一鸡死,一鸡鸣,新来鸡儿打鸣忒好听。(76回)
月娘对孟玉楼表白自己对潘金莲的怨气:“常言道‘一鸡死,一鸡鸣,新来鸡儿打鸣忒好听’。我死了,把她立起来,也不乱,也不嚷,才'拔了萝卜地皮宽。’”据说“鸡”原为“姬”,指西汉的贾姬,典出《史记·郅都传》,郅都是个酷吏,“亡一姬复一姬进”,是郅都不肯救贾姬的原话。这是两个俚语连用,一长一短。
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76回)
前者语出《西厢记》,后者也作“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炷)香。”孟玉楼劝潘金莲去向月娘陪个礼,说:“常言:'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两个已是见过话,只顾使性儿到几时?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你去与他赔个不是儿,天大事都了了。”两个都是谚语。
有势休要使尽,有话休要说尽。人人有面,树树有皮。(76回)
孟玉楼劝潘金莲去向月娘陪了礼,事后却又在背后说月娘:“有势休要使尽,有话休要说尽。凡事看上顾下,留些儿防后才好。不管蜢虫、蚂蚱,一例都说着。对着她三位师父、郁大姐。人人有面,树树有皮,俺每脸上就没些血儿?”说明孟玉楼确实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前是谚语,后是俚语。
贱里买来贱里卖,容易得来容易舍。(76回)
潘金莲说西门庆心目中只有月娘没有她,并这样说自己。这是俚语。
三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抹着。(76回)
潘金莲对王婆说,像西门这样人家,“如何没些气儿?”不是这气就是那气。其中“三窝两块”是指有众多妻妾或众多儿女。这是俚语。
张公吃酒李公醉,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76回)
王婆来替何九之弟何十说情脱罪,结果西门庆用一个和尚顶替,放了何十,作者用这两句感叹。前一句原出自唐·《朝野金载》,是代人受过之意;后一句疑是作者所加,含义相同,“报”是萌芽的意思,属吴地口音。这是俚语。
母狗不掉尾,公狗不上身。(76回)
西门庆给月娘、潘金莲讲他衙门里审的奸情案,月娘如此说,显然矛头指向潘金莲。这是俚语。
兵马司倒了墙——贼走了?(76回)
郑爱月调侃西门庆的话。兵马司专管抓贼囚贼,从字面上看是说墙倒了,贼脱逃了,实际上是郑爱月说西门庆贼“透”了。这是歇后语式的俚语。
蒋胖子吊在阴沟里——缺臭了你了。(77回)
郑爱月调侃应伯爵的话,这与“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把你撅酸了”是同一类型的歇后语,前者“唐”谐音“糖”,“掉在醋缸里”由甜变酸。这里“蒋”谐音“姜”,“吊(掉)在阴沟里”由香变臭。
宫外有株松,宫内有口钟。钟的声儿,树的影儿,我怎么有个不知道的?(78回)
潘金莲对玳安说的话,暗示玳安,賁四嫂的丑事她早就知道了。这是俚语。有学者说“宫外有株松,宫内有口钟”是作者影射明代嘉靖朝的奸臣严嵩与方士陶仲文,不知此说是否属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