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理念或习惯。这些理念和习惯多从原始宗教的信仰和各种巫术演变中得来,并在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和各种朗朗上口的俗语。同时,民间俗信又体现了古人最朴素的价值标准,如是非、黑白、美丑、对错、吉凶、善恶等。原始俗信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后,在近代又经历了一次去除封建迷信思想活动的洗礼。现代人也开始以科学的观念重新审视俗信现象。
一、征象俗信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源自人们祭祀的行为。古时候,人们遇到不顺就会到寺庙中祭祀叩拜,认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若诚心祷告,神明就会显灵并帮助自己。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劝善规过的意思。
佛教认为,举头三尺的位置上有两个神,分别是同名神和同生神,他们主要负责记录人们的善德和罪恶,每个月分六次计算人们的功德与过错。而头顶三寸的光,被认为是寿命的标志,最好的是金色,其次是黄色,等到人寿将尽时,就是灰色和黑色的光了。
道教的看法与此不同,教徒普遍认为,举头三尺的神明是三台北斗神,主管人的生死、福报和禄命,在头顶三尺之处监察众生的一切行动,掌握着人的贫富与生死。
关于这句话,民间还流传一个有趣的传说:一个赶考的举人因大雪封路不能继续前行,只好在一个寡妇的客栈里留宿几天。在这期间,举人和寡妇互生情愫,一天晚上,两人来来回回三次走到对方的门前又返回,最后到了一块还半推半就,犹豫不决。这时三尺之上的神明大怒,扔下了一个被画得稀巴烂的功过簿。原来寡妇和举人的犹豫不决让举头三尺的神明在功过簿上记了又改,改了又记,结果把功过簿画得稀巴烂。举人和寡妇惊慌不已,从此,再也不敢做不伦之事了。
“举头三尺有神明”中的“神明”其实是指人的良心,警示人们不要以欺瞒的心态做违背良心的事。因为古人信神,所以用神明来喻指良心更具威慑力,更能警醒人们随时自律,以达到宣扬正义、维护伦理道德的初衷。
指纹、手相和面相断定人的命运
民间俗信认为手相、指纹和面相能决定人的命运。传统的“相学”博大精深,其中包括很多内容,如“面相学”、“手相学”、“骨相学”、“体相学”、“字相学”等,都属相学的范畴。而相学就是根据人的面相、外表、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分析人的身体状况、遗传、心理、性格、行为模式以及生存状态的一种方式。依据此种方法断定人的命运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民间多流传“男子手如绵,生来一世闲”、“男子手如爪,一辈子好不了”等说法,这些都是从手相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命运,至于其中的奥秘其实不难参透。手是人最灵活的器官,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需要有手的参与,在劳动时,手的作用尤其重大。一般来讲,不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其人之手必细嫩而白皙,反之则显得粗糙、黝黑。人们从这一点推断出男子手如绵者是生于大富之家,男子手如爪者是生于贫苦之家,是可以被理解的。从这一点中,人们也可以看出手相学并不是一种玄幻的迷信,而是一种根据现实推导命运的特殊形式。
除了上面的说法,民间还常将指纹分为“斗”和“簸箕”两种形式。对此,人们最常说的就是:“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开当铺,五斗六斗挑柴卖,七斗八斗住大屋,九斗十簸箕,卖地到江西。”以上说法虽也属手相学的范畴,但其科学性一直被后人怀疑。
古人还常用面相学分析人们的命运,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面相学“五岳”的说法。其中中岳嵩山指鼻子,南岳衡山为额头,北岳恒山为下巴,东岳泰山为左颧,西岳华山为右颧,人们常说的“五岳朝归”就是这个意思。脸部的最高点是鼻子,所以被喻为五岳之首,是面相学最重视的部位。由于其他被喻为四岳的部位有拱卫鼻子的作用,因此也要生得好,不然在面相学中便不会被视为好面相。
古代面相学十分注重观察联想,并将古代天人合一的观点引入其中。至于面相学的观点究竟是否有科学依据,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生活中,人们常以眼皮跳来占卜吉凶。汉族的俗语中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左跳喜,右跳愁;左跳发,右跳杀”等说法。《五运历年记》中记录,上古的日神伏羲和月神女娲分别是盘古氏的左眼和右眼所化,因此民间流传“男左女右”的习俗。而我国古代的哲学家用二元对立的阴阳学说看待自然界的事物,将大、长、上、左视为阳,小、短、下、右视为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也就从此演变而来。
因民族和地域的区别,民间还流传着具有地方特色的“眼跳福祸观”。其中,鄂温克族人就将上眼皮跳视为好兆,下眼皮跳视为哭兆。而在我国河南省修武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男的是“左眼跳了财宝,右眼跳了祸害”;女的是“右眼跳了财宝,左眼跳了祸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区将眼皮跳按一周七天、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开叙述,并依次分析吉凶。人们若不幸遇到凶兆,民间常用席篾、草棒粘贴在眼皮上,作为破解凶兆的方法。
古人的这种“眼跳福祸观”其实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神灵崇拜。古人普遍认为眼皮跳是神的兆示,民间传说人的眼睛中有神灵精气,所看到的东西能够预示吉凶。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眼皮跳完全是眼睛过度劳累、疲乏所致,这就是生活中人们一旦熬夜,眼皮就会跳个不停的原因。由此可见,眼跳并非神的兆示。
耳大是福
民间俗信认为耳朵大者有福气。古时候的“三十六种好”、“七十二相”都提到了耳朵大有福相的观点。
中医学认为,人的耳朵是整个身体的缩影,能反映一个人的体质,而且与肾有紧密的联系,固有“耳大者肾气健”的说法。古代相学认为耳朵是肾气的外在体现,肾气足则身强体健,寿命长,思维敏捷,有福气。
现代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耳朵长得大,是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耳朵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地生长,每十年平均长一至二毫米,而其他如身形等在青年时就基本不再生长,所以一些长寿老人的耳朵确实比青年人的耳朵大。
综上所述,耳朵大是人身体强健的体现,长寿者的耳朵是因为长寿而长得大,而并非因为耳朵大而长寿。人们将长寿视为福气,是通过长寿者的大耳朵来寄托对生活、对长生的美好愿望。
眼斜心不正
在面相的禁忌中,眼睛忌歪斜不正。民间有俗谚“眼邪心不正”之说,人们普遍认为心术不正与人的眼睛有关。古人还将人的眼睛用动物的眼睛作比拟,对人的命运进行预测。一位说唱艺人的唱词就对各种眼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长就的龙眼人必坐王位,长就的凤眼人必坐正宫,长就的狮眼人阁老宰相,长就的虎眼人四路总兵,长就的马眼人东奔西跑,长就的牛眼人力大无穷,长就的羊眼人吃斋好善,长就的狗眼人伤人行凶,长就的猴眼人熟能生巧,长就的猪眼人蠢笨无能,长就的鸡眼人扒明起早,长就的鼠眼人好挖地洞。”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眼睛的吉凶认识多从自己对自然界事物的理解臆测中得来。
人们还认为眼睛是人的精气神的体现。《韩诗外传》也有“(目为)心之符”的说法。眼睛透露着心灵的信息,“欲察神气,先观目精”。俗信中认为眼睛有神人的精灵,可以通过眼睛观察人的精神元气,推测喜怒哀乐、旦兮祸福。
人们将人类的特性和自然界联系起来,用一致的观念推测人的未来,正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从外在的器官变化推测人心的变化,从而预知未来的祸福变化,也是整个相学的发展基础。坦率地讲,相学中的确有一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有的则属于以讹传讹或迷信,对此人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即是从相貌上描述男女之间的夫妻缘分,意思是说不像一家人的人不会走到一起。相反的意思就是,像一家人的人,就能够走进一家的门,成为一家人。民间常用这句话来肯定一对夫妻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和祝福。
一对新人结成夫妻,人们会不自觉地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包括从性格和相貌上观察,这正好符合人们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而中国传统的“门当户对”思想,似乎也有这层意思。可以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亲属和家人对另一半的加入给予的心理上的肯定。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话最早是从相学中演变而来的。相学,特别是面相学,尤其喜欢从人的面部分析性格、推测命运。面相学认为,面相相似的人性格上也有更多相似点,由此推测出他们有相似的命运。而同命运的人更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一家人。
针对这一点,科学实验也已证实,生存在相似环境中的人们,拥有相似的生活习惯、面部表情变化,在外貌、身材,甚至在性格上会有更多的相似点。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们在面部表情和动作上会有无意识的模仿,多次细微的相同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使人的面相发生了相似的改变,从而在外形上增加了诸多相似之外。所以,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后,也会在相貌上有更多相似的地方,也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夫妻相”。
在我国的相学中有三种常见的恩爱夫妻相,分别是“阴阳配合”、“三庭比例一样”和“性格相近”。人们将这些相貌上或互补,或相似的夫妻,定为恩爱夫妻,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有关梦的俗信
关于梦的俗信由来已久。我国古人相信梦有预兆的作用,经常根据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景颇族人认为梦见枪和长刀是妻子要生儿子的预兆,梦见铁锅是要生女儿的预兆。在汉族中,也有类似的俗信。
据说,唐高祖李渊在将要起兵反隋时,曾经梦见自己掉下床,被蛆吃。他认为这是他即将灭亡的预兆,所以不起兵,但是手下说,“落到床下”是被尊为“陛下”之意,被蛆吃代表众生都李渊要靠他活着,所以一定能旗开得胜。听到这些,李渊大胆起兵,最终夺得江山。
就像上面讲的故事那样,古人非常相信梦的预兆作用。正因如此,一些古代帝王常常利用梦“我知人不知”的特点,编造奇梦的传说博取人们的信任。例如,刘秀登基前,对臣子说他梦见了自己乘着赤龙升天;刘邦母亲说梦见她与龙交生下刘邦。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梦的传说,真假也是无人能探究的。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然而梦又不仅仅是一种预兆,有时还被人认为是一种象征、一种潜意识。现代科学对梦的解析是,人们可以从梦中发现白日里感觉不到的微妙变化和生理、心理现象。西方的释梦家说,身体疾病在被发现之前人会做“预兆梦”,在梦中身体细微的感觉被放大。比如人在发现自己患了膀胱炎之前会梦见泉水;发现患肺病之前会梦见窒息等。东汉学者王符也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多数人都认为人做梦一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后人再解释梦时,时常用错逻辑关系,时常陷入迷信的泥沼中。事实上,由于人可以从梦境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现状,并且得出在清醒时无法察觉的结论,因此人们可借助梦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变得更健康。
破财消灾
“破财消灾”也可说成“破财免灾”,是民间常用的一句俗语,指失了钱财,免去了灾祸。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安慰折财的人,令其得到心理上的平衡。
通常情况下人们失去钱财后会沮丧或生气,破了财是现实,但是消了什么灾却是未知的。“破财消灾”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疗法,可以让失去钱财的人心情恢复平静。“消灾”的心理暗示,又能使人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破财消灾”意在说明一个人遇事要想得开,在失去钱财后能泰然处之。这句俗语表现的是面对失去所持有的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宽容的胸怀。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我国俗语中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进宅,无凶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的说法。人们将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称它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古书中还有用“怪鸱”、“鬼车”、“魑魂”、“流离”等称呼来指代猫头鹰的,这些都是将猫头鹰看成了死亡和丧事的象征。
《说苑·鸣枭东徙》中记载了一个“枭与鸠遇”的寓言故事,其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枭”就是猫头鹰,因为人们不喜欢它的叫声而要向东迁徙。的确,猫头鹰是夜间出行的动物,因叫声凄厉,又被古人叫做“恶声之鸟”,其昼伏夜出,栖息于荒岗乱坟中的习性也被人们视为丧事的预兆。
另外,猫头鹰两耳直立,双眼大而圆,长相古怪,好似神话传说中的双角妖怪;而它在夜间凄厉的叫声常使人不寒而栗。再加上黑暗的荒岗乱坟意味着阴森恐怖,也是厄运死亡的归宿,因此人们对栖息于乱岗中的猫头鹰总是心有恐惧,也就有了俗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说法。
然而追溯历史人们即可发现,猫头鹰曾是华夏民族红山文化主要的图腾崇拜物,当时的人们因为恐惧黑暗,惧怕夜间被野兽袭击,故而非常崇拜能在黑夜中自由出行的猫头鹰,希望能拥有像它一样的本领,在夜空中任意穿梭。
人们之所以会对猫头鹰产生这样的喜恶转变,都源自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的惧怕,由此产生联想,对黑暗中的事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愿望。
(摘自石赟著《中华民俗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