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沟通,你就没有前途
在美帼,曾有人向2000多位老板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老板,2/3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不能很好地沟通而被解雇的。”
沟通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动词,而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行为之一,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一个人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这之间的数十个小时都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说得通俗一些,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过程。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作为一个想要在社会上拥有立足之地的人都应当懂得沟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相互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沟通能力强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沟通能力弱的人即使讲的内容非常好,听起来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有些建议,沟通能力强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那些沟通能力弱的人却连诉说的对象都没有。同样一件需要与别人商谈的事情,不同的人去面谈,结果大相径庭,有的人不仅达不到5×5的效果,甚至连5+5都做不到。如果成了5-5,那就真应验了中国那句古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某年年底,一家公司为了奖励员工,制订了一项香岗旅游计划。有一个部门分了六个名额,可是八名员工都想去,大家要求再向上级领导申请两个名额。副经理找到了老总,说:“老总,我们部门八个人都想去香岗,可只有六个名额,剩余的两个人会有意见,能不能再给两个名额?”
老总说:“筛选一下不就完了吗?公司能拿出六个名额就花费不少了,你们怎么不多为公司考虑?你们呀,就是得寸进尺,不让你们去旅游就好了,谁也没意见。我看这样吧,你们做部门经理的,姿态高一点,明年再去,这不就解决了吗?”
副经理灰溜溜地回到办公室。有人了解了情况,当即知道他失败的原因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忽视了老总的心理反应”。
分析清楚情况,副经理明白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树立一个沟通低姿态,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虑一下公司的缘由。
“老总,大家今天听说去旅游,非常高兴,非常感兴趣。觉得公司越来越重视员工了。领导不忘员工,真是让员工感动。老总,这事是你们突然给大家的惊喜,不知当时你们如何想出如此妙的主意的?”
老总说:“真的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这一年公司效益不错,是大家的功劳。考虑到大家辛苦一年,年终了,第一,是该轻松轻松了;第二,放松后,才能更好地工作;第三,是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大家要高兴,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是让大家高兴的。”
另一位经理立刻附和道:“也许是计划太好了,大家都在争这六个名额。”
老总说:“当时决定六个名额是因为觉得你们部门有几个人工作不够积极。你们评选一下,不够格的就不安排了,就算是对他们的一个提醒吧。”
副经理频频点头,“其实我也同意领导的想法,有几个人的态度与其他人比起来是不够积极,不过他们可能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因,这与我们部门经理对他们缺乏了解,没有及时调整都有关系,责任在我。如果不让他们去,对他们打击会不会太大?如果这种消极因素传播开来,影响不好吧!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要是因为这两个名额降低了效果太可惜了。我知道公司每一笔开支都要精打细算。如果公司能拿出两个名额的费用,让他们有所感悟,促进他们来年改进,那么他们多给公司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这部分支出的费用。不知道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公司如果能再考虑一下,让他们去,我会尽力与其他两位部门经理沟通好,在这次旅途中每个人带一个,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树立有益于公司的积极工作态度。老总您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第二天,老板秘书通知副经理,公司决定给他们增加两个名额。拥有沟通技巧就可以说服别人,而所谓沟通,正是一种使别人信服的艺术。美帼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这样说:“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际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利益的社会,而利益的交流方向总是随着某些人的愿望和意思而见诸端倪,而表达愿望和意思的工具就是我们的语言,那些说话水平高的人总能把各种愿望和意思巧妙地表达出来,把各种利益顺理成章地聚拢到自己身边。因此,沟通尤为重要,若想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就要掌握沟通技巧,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资本,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
需要强调的是,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本能。本能天生就会,能力却需要通过学习才会具备。
这些年,你就倒霉在不会说话上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沟通能力上的缺陷常常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其所在团队的荣誉及利益。一个人的谈吐不好,企业不愿意聘请他工作,下属不愿意听从他的指挥,上司不愿意器重他,别人不愿意与之建立商业关系;一个人的谈吐不好,亦可能导致亲人反目,兄弟结仇,夫妻离异……总之,不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生的尴尬与衰败。
某全国性火锅连锁店老总去视察企业的食品源,晚饭安排在当地的一个为其企业提供羊肉的牧民家。这个牧民老实巴交,30岁之前穷困潦倒,连媳妇都没娶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贷款办起了养殖业,因为绿色养殖,不掺假、不坑人,得到了一些食品企业的青睐,生活总算有了起色。这其中,那家火锅连锁店是他最大的客户。
老总一行来到牧民家,客气地让牧民先进门,牧民受宠若惊,说:“还是您在前面走,我们放羊的,在牲口后面走惯了。”
老总听后一脸的尴尬,乡里陪同的领导连忙打圆场,请老总进屋坐定,并吩咐牧民赶紧上菜,牧民端上一盘酱骨头放在老总面前。
老总就爱酱骨头这一口,一边赞不绝口,一边客气地说:“味道真好,我们企业与你合作没选错。不过,老乡你做得简单点就行了,不必搞得这么复杂嘛!”
牧民忙说:“哪里,哪里,不值几个钱的东西,平时这都是给狗啃的。”
老总放下手中的骨头,脸色立马就沉下来了。乡里领导见状忙递给牧民一块酱骨头,意思是让他多吃少说。牧民却推却说:“领导先用,俺不忙,每天这个时间我得先喂狗,然后才吃饭,都习惯了。”
乡里领导急了,呵斥道:“你会不会说话?”
牧民哭丧着脸说:“俺是放羊的,一生都只会和畜生说话……”
合同到期以后,那家火锅连锁店再没与这个牧民合作过。
会说话的让人笑,不会说话的使人跳。表达方式不同,效果亦会大不相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都要留些心眼,讲些技巧,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伤身。有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我们虽未手执国柄,无须担心因说话的轻重、对错,去担负“兴邦”或是“丧邦”的责任,但我们总不能不顾及“快乐”或是“招怨”这两个与自身利害攸关的大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