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李清照词作9首赏析

(2023-12-21 20:59:53)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宋·李清照词作9首赏析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题解】这首小令是李清照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注释】
        菱花:指古代铜镜中一种花式外形的镜,或镜背刻有菱形花纹的镜。
        檀郎:西晋的潘安姿仪秀美超群,小字为檀奴,后被人称为“檀郎”,即心中情郎的代称。
        【译文】
        傍晚,来了阵风,下了场雨,洗尽了白天逼人的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又对着镜子抹上一层薄薄的晚妆。
        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微微一笑,轻启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呵。”
        【题解】
        这是李清照婚后第二天写的一首词。她不像其他女子一样,在诗作中遮遮掩掩,而是大胆表明心迹,甚至对丈夫进行挑逗,让人看了脸红心跳。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轻解:轻轻地提起。
        兰舟:船的美称。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译文】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题解】
        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瑞脑: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炉内香料逐渐燃尽。消,同“销”。金兽,兽形铜香炉。
        纱厨:防蚊蝇的纱帐。宋代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东篱:菊圃之代称。东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
        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题解】
        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终篇弥漫着空闺寂寞的苦闷,不着一字写相思,却极到位地诠释了“爱别离”之苦缔。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同“尝”,曾经的意思。
        藕花:指荷花
        鸥鹭:一种鸟类。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误划进了荷花深处。用力划呀,用力划呀,惊飞了满滩的水鸟。
        【题解】
        现今流传下来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皆为游记,都写了酒醉、花美的情景,风格同样清新别致。这一首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梧桐”句:唐代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憔悴,如今还有谁采摘?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能用一“愁”字了结!
        【题解】
        此词为易安悲秋言愁的名篇,写尽国破家亡后的孤苦飘零之恨。南渡后本已艰难,建炎三年秋赵明诚病死,易安处境更是每况愈下。经历过一连串的沉重打击后,其词作亦由早年的清新明丽转为沉郁凄婉。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武陵人:用刘晨、阮肇误入桃源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陵”一词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
        金猊香炉里烟息香冷,床上的锦被翻卷红浪,起床后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生怕离别时伤心苦痛,多少心事想诉说又没有开口。近来身体日渐消瘦,并不是因为喝酒太多,也不是因为悲秋。
        算了吧算了,这一回离别,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想他如武陵人那样远去,我只能幽居妆楼。只有这楼前的流水,会可怜我整天凭栏痴望。凭栏远眺的地方,从今以后又添一段新愁。
        【题解】
        此词为易安写别情的名篇,描述别后相思与幽居寂寞。李清照十八岁嫁与赵明诚,夫妇志趣相投,恩爱甚笃,此词应作于婚后不久小别之时。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
        挼:揉搓。
        看取:观察的意思。
        故应:还应。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题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题解】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离乱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