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周邦彦词作7首赏析

(2023-12-18 20:45:08)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北宋·周邦彦词作7首赏析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燎:小火烧炙。沈香: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沈,现写作沉。
        溽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溽,炎热潮湿。
        侵晓:拂晓,破晓,天刚亮,大清早。侵,渐近。
        清圆:清润圆正。
        一一风荷举:意为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芙蓉浦:开着荷花的浅水湖的汊口。此处指杭州西湖。芙蓉,荷花的别称。
        【译文】
        燃烧起沉香木,驱除潮湿的暑气。清晨,鸟雀们把头伸在屋檐边吱吱喳喳地叫着,预示着天气转晴。刚升起的太阳晒干了残留在荷叶上昨夜的雨水。水面上一张张清润圆正的荷叶在晨风里摇摇摆摆挺立着。
        我不禁想起了家乡,那是多么遥远,何时才能回去?故乡在吴门,我却长期在长安旅居。在撩人情思的五月,不知故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我?我梦见自己划着桨,乘着船,在开满荷花的河汊中穿行。
        【题解】
        这首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此词主要抒写思乡之情。主人公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而向荷花娓娓道出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构思极为巧妙别致,“一一风荷举”更是千古丽句。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隋堤:隋代开掘通济渠,沿岸筑堤,称隋堤。
        京华倦客:词人自谓。京华,指京城。词人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休憩之处。
        【译文】
        柳树的阴影浓密笔直,烟雾里万缕千丝炫耀青碧。在隋堤上,曾见过多少拂水柳条飘舞杨絮送行客。登上高处远望故乡,谁能理解我这京华倦客?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迎来送往年复一年,折下的送客柳枝多过一千尺。
        今天我闲寻旧日游踪,不料又赶上离宴弦乐哀伤,昏暗的灯光气氛悲恻。正是梨花开、取榆火的寒食节。愁看友人的船快如离弦之箭,长篙的一半没入温暖的春水,一回头便远远驶过数站,送行人还站在天之北。
        我是这样的凄凉伤心,离恨沉沉地在心头堆积。渐渐地岸边只有水波萦回,渡口土堡一片静寂,夕阳冉冉西下,春色弥漫天际。想起曾与你月下水榭携手,在露湿的桥头听笛,沉思那如烟往事,就像是在梦里,不由得暗滴泪。
        【题解】
        此词是托柳起兴伤别咏怀之作。时人将此词比之唐代王维最著名的送别词“阳关三叠”,被誉为“渭城三叠”,可见其时誉之盛、传唱之广。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
        风老莺雏:唐代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风蒲燕雏老。”
        雨肥梅子:唐代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红绽雨肥梅。”
        “黄芦苦竹”二句: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
        【译文】
        和风吹得雏莺羽翼丰满,细雨滋润梅子结实肥鲜。午间树影亭亭如盖清凉扑面。这里地势低洼靠近青山,衣物泛潮要烘干颇费炉烟。静无人声乌鸦逍遥自乐,小桥外绿水奔流声溅溅。久久地凭栏望远,满眼见黄芦苦竹,疑心自己是白居易九江行船。
        一年又一年,我劳累奔忙如社燕,漂泊在荒远之地,栖身于人家的屋椽。且不去想那些身外之物,倒要常和酒杯结缘。我这身心憔悴的江南倦客,不忍听那高亢繁杂的管弦。请容许我在歌筵边,先安放枕席,以便到醉时高枕安眠。
        【题解】
        本篇为抒写羁旅游宦愁怀之词。融情入景,含蓄深婉。词人构思新奇,在化用前人诗句的同时,融会了自己的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韵味。此外,本词章法井然中富于无穷的变化,写景抒情精微巧妙,胜人一筹,无怪乎词人被王国维推崇为“词中老杜”。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释】
        阑干:横斜的样子。
        斗柄:北斗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形似斗柄,故称。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噪动不安。更漏将尽,摇动辘轳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焦烦,两只明亮的眼睛泪水涟涟。一夜来眼泪未断,湿透了枕中的红绵。
        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之中,秋风吹着美人的鬓影。离别的双方恋恋不舍,告别的愁语让人不忍细听。楼上星光灿烂,斗柄横空。清露寒冷,伊人越走越远,偶尔传来晨鸡的报晓之声,与那远人的脚步遥相呼应。
        【题解】
        此词描述难舍之离别,是深秋清晨送别所爱的情形。与作者大量长于时空转换的慢词不同,这首小令纯以时间推移为序。此词侧重于叙述,全然放弃主观抒情,有克制之美。

        《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南朝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染、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长江边相对屹立的山峦。
        莫愁:相传为南朝时金陵民间善歌之女。今南京有莫愁湖。
        “夜深”句:化用唐代刘禹锡《石头城》句。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二句:唐代刘禹锡有诗《乌衣巷》,此处化用其意。
        【译文】
        金陵啊,多么绮丽的胜地,南朝的繁华谁还曾记?古城为山包围又下绕沧江,对起的青山有如美女头髻。怒涛寂寞地拍打着孤城,风帆片片驰向遥遥天际。
        老树倒倚在悬崖石壁上,莫愁的小船也曾在岸树拴系,郁郁苍苍树林空留旧迹,沉沉浓雾遮盖残垣败垒。深夜明月越过城上小墙,伤心地东望秦淮河水。
        当年的酒楼戏馆今在何处?想来仿佛王谢家族的邻里。燕子哪知世事的变化,它们飞进了普通人家,相对呢喃像说兴亡事,斜阳西下大地静寂。
        【题解】
        本篇为歌咏金陵古迹、感伤历史兴亡的词。全词隐括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和《乌衣巷》两首诗的诗意,铸成画面壮美、情感深沉的咏古新篇。自出机杼,浑化无迹。

        《关河令》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寒声: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
        夜永:犹言长夜。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题解】
        此词写羁旅孤怀。全词以时间推移为序,从白天到黄昏,景色变换,人的心情亦随着转换。通篇虽皆平常字眼,却情意深挚,充分展示了周邦彦精通音律和长于遣词造境的过人功力。

        《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注释】
        秋娘:本为唐代名妓。此处指词人所忆青楼女子。
        琼枝玉树:喻人姿容秀美。
        水盼兰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兰花。
        【译文】
        更鼓催得夜色深深,清露洗尽了路上尘埃,雾月下那座小楼分外幽暗。翠竹门槛窗透灯光,就是我和秋娘相识的庭院。她含笑把我迎接,我就像倚偎玉树琼枝,光彩夺目如霞辉灿烂,眼似秋水情如幽兰,如此佳人我平生少见。
        原只在画图见过她的面,谁知道真的亲到她身边。我深深眷恋那云雨柔情,却痛苦地被一阵风吹散。如今我寄居在荒僻的客舍,关上一重重门户,只听到断墙上秋虫怨叹。但我这一缕相思情,万水千山也隔不断。
        【题解】
        此词忆旧,所忆者应为当年青楼结识的女子,与《瑞龙吟》所记略似。此词形象地描摹了一个举世稀有的美人,栩栩如生,其意态之美跃然纸上,足见美成非凡笔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