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意娘
京师(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杨从善陷落在金人占领的云中(今山西大同),有一回他有事去燕山府(今北京一带),那天是在酒楼上饮酒。他浏览着墙壁上一些墨迹诗词,见到有个落款人自称“太原意娘”,写了一首小词,里面都是回忆丈夫的思念之语。经过辨认姓名字画,发现这位“太原意娘”竟然是自己表兄韩师厚的妻子王氏。杨从善自思:自从金兵进犯中原,天下大乱以后,就跟表兄一家断了联系。仔细查验“太原意娘”的题词,墨迹未干,于是询问酒家的人,店家说:“刚才有几个妇女到这儿来一起喝酒,其中一人管我要笔,这词就是她写的,她们还没走远。”杨从善马上起身追出去,很快就赶上了她们。
这几个女人一起走着,其中一位身穿紫衣,佩戴着金马盂,脖颈上用丝帛缠围着,她见到杨从善满脸惊愕,不敢当着其他人跟杨打招呼,只能不断的用眼神示意杨从善跟着她。等到天黑了,这些女人都散去了,那女人引领着杨从善来到一处大宅院的门外,她站着跟杨从善说:“之前我跟丈夫为了躲避金兵的锋芒来到淮泗(今江苏徐州附近)一带,但我还是被金人抓住了。这伙金兵的头领叫“撒八太尉”,他想逼我跟从,我义不受辱,刎颈自杀未遂。这个撒八太尉的妻子韩国夫人听说此事,很怜悯我,赶紧命人抢救治疗,治好以后,就让我跟着她。我是在一片仓惶中跟我丈夫离散,不知他去了哪里?好像听说他是在江南做官,我心里总想起他,不能忘怀。这里是韩国夫人的宅院,刚刚我是跟一些女伴出游,因心中伤感才在酒馆墙壁上题诗,没想到让叔叔(这个叔叔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称呼)你看见了。希望叔叔找机会再拜访我,万一得到我丈夫的消息,希望您能来告诉我。”杨从善担心宅子里有人出来撞见,不敢在这儿停留太长时间,他很怅然的跟表嫂王氏告别。后来,虽然他心里一直惦记此事,但也没敢再去韩国夫人那宅子。
随后有一天,杨从善又去那间酒楼,只是为了欣赏那里墙壁上的墨迹题词,忽然见到另外一块墙壁上有新写的题记,还有一首哀悼亡人的诗词,落款人正是表兄韩师厚!杨从善吃惊的向酒家打听这是谁写的?酒家的人说:“南边朝廷派使者来这边议和,住在接待的馆舍中,刚才有他们四五个人到这儿买酒,这应该是他们的人写的。”当时明确的禁令还没建立,宋朝奉使而来的官员及随从还可以跟本地的外人交往。杨从善马上去接待的馆舍,果然见到了表兄韩师厚,兄弟二人紧抓对方双手,又悲又喜,共话离别之情,杨从善赶紧跟韩世厚说了意娘(王氏)就在这里的话。
韩师厚震惊的说:“我回想起当初遭到金人掳掠,亲眼见到我妻子自刎而死,她怎么还会活着呢?”杨从善坚持认为他见到的王氏是活人!于是邀请韩师厚一起来到韩国夫人那座宅院。他们到那儿以后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人住,整个宅院长满了荒草。他们在院墙外碰到一位在那儿纺线的老婆婆,杨从善试着跟她说了意娘的事儿。婆婆说:“意娘确实是在这儿,但她不是活人。之前,韩国夫人怜悯意娘义不受辱的气节,把她的尸体焚化了。韩国夫人去世时,也要人们把意娘的遗骨跟她在此随葬。”婆婆还指出了意娘埋葬遗骨的地方。
韩师厚和杨从善翻墙进到院中,恍惚间,他们看见意娘就从庭院里去了一间厅堂,他们两人既震惊又害怕。但转念一想,既然来了,不妨跟着进去看看。这座厅堂原来是韩国夫人的影堂,在夫人画像的傍边画着意娘的像,她的衣貌正是杨从善之前看到的装束。
韩师厚心中充满的悲痛回到了馆舍,准备了酒菜,写下祭奠亡妻的文章,心想准备带着王氏的遗骨回南方去,他下拜并跟亡妻(的鬼魂)祝愿道:“你是否愿意跟我回去?希望你显现给我,跟我说说!”很长时间过去,意娘竟然真的现出身形,跟韩师厚说:“劳烦丈夫爱念,我一缕孤魂暂居在此,怎么会不愿意回去?可是如果跟你去了南方,你得时常来好好地看顾我,这样就能安慰在幽冥中的我;如果丈夫你再娶妻,不再照看我了,那我就不如不去南边了。”韩师厚感动的流下眼泪,并发誓不再娶妻。随后,韩师厚偷偷的把王氏的坟墓打开,把里面的遗骨装好带回到南方。回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韩师厚择日择地礼葬了王氏的遗骨,每过十天半个月,他就会去王氏的坟墓祭奠。
几年后,因为韩师厚一直单身,没有成家,结果他还是娶妻了。这样一来,他对意娘的坟墓就没那么上心了,来的次数也少了。有一天,韩师厚梦到了意娘,她很幽怨气愤,说道:“我在北边待的很安静,丈夫你非要把我的遗骨带到这里。现在你违背了自己的誓言。我忍不了在地府孤独寂寞,没法子,只能麻烦你跟我一起感受一下这里的境遇吧!”韩师厚既惭愧又害怕,这就得了病,他知道这回命将不保,结果没几天就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