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旷
太和年间,有位情操高洁的士人叫萧旷,沿着洛水东游,到了孝义后住下来。有天晚上他到双美亭上游玩小歇,当时月朗风清。萧旷善于弹琴,就在月下弹琴。深夜时,琴声很凄伤。忽然听见洛水上有人发出长叹声,越来越近,竟是一个美貌女子。萧旷忙放下琴起来行礼并问:“您是什么人?”
女子说:“我就是洛神。从前陈思王曹植曾作了《洛神赋》,你不记得了吗?”萧旷说:“记得。”
萧旷又问:“我听说洛神就是甄皇后,死后陈思王在洛水边遇到了她的魂灵,有感而发写了《甄赋》,后来觉得不正确,才改名为《洛神赋》,并诧意于宓妃,是不是这样呢?”
女子说:“是的。我就是甄后。当初因为我倾慕陈思王的才华,魏文帝大怒,把我幽禁而死。后来我的魂灵在洛水边遇见了陈思王,我向他倾诉了我的哀怨,他才写了《感甄赋》。后来觉得这事不太雅,就改名叫《洛神赋》了。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不一会,有一个梳着双髻的少女拿着坐垫和酒菜走来。对萧旷说,“我刚嫁到袁家时,很喜欢弹琴。每当弹起《悲风》和《三峡流泉》这些曲子时,常常会弹上一夜,刚才我听到您的琴声清新典雅,能不能再弹给我听听呢?"萧旷就弹了《别鹤操》和《悲风》。洛神听罢感叹地说:"您的琴艺真能和蔡邕相媲美啊。”
洛神又问萧旷:“您觉得陈思王的《洛神赋》写得怎么样?”萧旷说:“不论文体和文采都十分完美,堪称是选出的精品了。”洛神微笑着说:“赋中写我的举止,说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也不是很恰当的啊。”
萧旷问:“陈思王曹植的灵魂现在哪里?”洛神说,“他现在是遮须国的国王。”萧旷说:“什么叫遮须国?”洛神说:“刘聪的儿子死而复生以后对他父亲说,‘有人对我说,遮须国一直没有国王,等你父亲来当国王。’说的就是这个遮须国。”
不一会,又有一个使女引导着一个女子走来说:“织绡娘子到了。”洛神说:“这是洛水龙王的女儿,她织绡织得很好,一直在龙宫织绡,是我刚刚把她请来的。”
萧旷就问织绡娘子说:“近来人世间都传说柳毅传书与龙女联姻的事,是真有此事吗?”织绡娘子说,“十成只有四五成是对的,其它都是编造的了,不要信它。”
萧旷问:“我听说龙最怕铁器,是真的吗?”织绡女说:“龙有神力,不论金玉铁石都不能阻挡,怎么会只怕铁呢。真正怕铁是蛟、螭之类。”
萧旷又问:“传说雷氏子佩着丰城宝剑,到了延平河边,剑窜到水里变成了龙,对吗?”织绡女说:“错了。龙属木,剑属金,金与木相克而不相生,剑怎么能变成龙呢。倒是鸟雀入水能变成蛙,野鸡入水能变成蚌。宝剑是有灵的东西,入水以后,金水相生的,就会生出雷来,所以不会在水中沉没。当初雷焕把丰城剑掉进水里后,在水里怎么捞也捞不到,别人就胡说宝剑已变成龙了。其实雷焕只不过说'宝剑化去',张司空则说宝剑与水'终合',都没说变龙的事。宝剑虽然有灵性,但毕竟是由人类锻烧锤炼而成的,并不是自然中的东西,所以不可能变成龙,你明白了吗?”
萧旷又问:“织布的梭子能变成龙吗?”织绡女说,“梭子是木头做的,龙本来就属木,梭变龙后仍归为木,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萧旷又问:“龙变化后有神力,为什么龙病了还要请马师皇来治呢?”织绡女说:“马师皇是天界里的真人,他同情马一生受尽了负重奔波之苦,所以才当了马医。经他治好了的马成千上万。天帝知道后,想试试他的医术究竟如何,就把一条龙变成马,并让它生了病。师皇治好了病马,那马立刻变成了龙,马师皇就骑这条龙上了天。所以说,并不是龙真的有了病,而是上天故意安排的。”
萧旷又问:“说龙爱喝燕子的血,有这事吗?”绢绡女说,“龙在清虚的云间,吃的是露水云雾,如果真吃燕血,还能在云间藏身游弋吗?喜欢喝燕血的是蛟、蜃之类。你别信那些胡编的话,那都是梁朝四公们胡说八道。”
萧旷又问:“龙有什么特别的爱好?”织绡女说:“龙很爱睡觉。大睡能睡千年,小睡也能睡几百年。它在洞穴里伏着,鳞甲间聚集了很多泥土灰尘。有时有鸟衔着树木的种子丢落在龙身上,就会长出树来,甚至能长得又高又大一个人合抱那么粗,龙才知道,于是才挣脱了身上的大树,腾云驾雾,进入虚空,和天地的钟灵之气合在一起,最后完全消失。龙身上的树种如果没有发芽生长,也能因为得了龙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精奇的似物似神的东西,可以无处不有,也能够自由地到处游动,达到无处不可存在的境界,这就是返元还本之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造化之功了。”
萧旷又问:“龙的修行造化,是向哪里求得的呢?”织绡女说,“龙的修行和方士真人的修行,在方法上是一样的。上等人修行,形和神都能达到仙人的境界。中等人修行,精神能成仙肉体却失去了。下等人修行,则不论神和形都不行。修行的时候,心气清爽而全神贯注,这时就会感到自身的超脱,正象老子说的‘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出也’。至于修行中更奥妙的方法。我不敢泄露,不然会受到上天的谴责和惩罚的。”
这时洛神就让使女倒酒,和萧旷一起边喝边谈,谈得很投机,态度也很亲切。萧旷看身边的神女,左边的洛神象是琼枝,右边的织绡娘子象是玉枝,都是那么光艳照人。萧旷和两位神女在一起尽情饮酒欢谈,十分缠绵,心情也非常旷达。
萧旷说:“今天在这里有幸遇见二位仙女,怪不得这个亭子叫做‘双美亭’啊!”忽然听见雄鸡啼明,洛神就写了首诗留赠:“玉筋凝腮忆魏宫,朱丝一弄洗清风。明晨追赏应愁寂,沙渚烟销翠羽空。”织绡娘子也赠了一首诗说,“织绡泉底少欢娱,更劝萧郎尽酒壶。愁见玉琴弹别鹤,又将清泪滴珍珠。”萧旷也写了一首诗酬谢说,“红兰吐艳间夭桃,自喜寻芳数已遭。珠佩鹊桥从此断,遥天空恨碧云高。”
洛神拿出了明珠和翠羽赠给萧旷说:“陈思王曹植的《洛神赋》里不是说‘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吗,我就把这两件东西送给你,这样就符合《洛神赋》里所描写的了。”龙女则把一疋轻绡送给萧旷说,“如果有胡地的九人买它,必须一万金才能卖。”
洛神又说:“您的骨相和面相都不同凡人,应该修道,远离凡俗的尘世修真养性,我会暗暗帮助你的。”说罢,轻轻地腾空而去,什么也看不见了。
后来,萧旷保存着明珠和轻绡,开始修行,常常游嵩山,有朋友曾遇到他,详细地写出了这些事。现在萧旷已经从世间消失,再也没见过他。
(出自《唐传奇》)
离魂记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清河郡有个张镒,因为到衡州做官,就在那里安了家。张镒性情简淡好静,少有知音朋友。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早年夭折,幼女名唤倩娘,端庄美丽,无人能及。张镒的外甥王宙是太原人氏,自小就聪明有悟性,貌美有风仪。张镒很器重王宙,经常说:“将来定当把倩娘嫁给王宙做妻子。”
渐渐地,倩娘和王宙各自长大了。他们私下里时时彼此爱慕思念,家人却并不知道。后来张镒有位优秀的幕僚向张家求亲,张镒就同意了。倩娘听说此事,郁郁寡欢;王宙知道后也深深怨恨。随即,王宙托词说应当调任,向张家请辞,希望去京城。张家劝止不住,于是厚礼相待送走了外甥。王宙心中暗暗悲怆,与舅舅告别**船。傍晚时分,船行水路穿过山峦停在了数里之外。半夜里,王宙辗转不眠,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赶来,步履非常迅速匆忙,片刻间就到了船边。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倩娘赤着脚徒步追来。王宙欣喜若狂,抓住倩娘的手问她为何而来。倩娘哭泣着说:“你的情谊是如此厚重,我即使睡梦里都感念。如今父亲强行改变我的意愿,而我又知道你对我情深似海不会轻易改变,我想要投身侍奉报答你,所以逃亡出来投奔你。”王宙从未期望过,欢欣雀跃。于是就将倩娘隐匿在船中,连夜船行而去。两人加速赶路,不出数月就到了四川。
又过了五年,两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与张镒更是音信断绝。倩娘常思念父母,常常对着王宙哭泣说:“我当年不肯辜负你的情义,背弃了礼仪伦常和你私奔。到如今和双亲隔绝分离,已经足足五年了。活在天地间(天覆地载)却不能对父母尽孝,我还有什么脸面呢?”王宙听了,也为妻子的话伤心,说:“我们这就回去,再也不必为远离双亲而痛苦。”于是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衡州。
等到了衡州,王宙独身一个人先到了舅舅张镒家中,说明了自己带走倩娘的事,并谢罪。张镒诧异道:“我女儿倩娘明明卧病家中已经好几年了,你怎么这样胡说呢!”王宙说:“倩娘现在就在船上!”张镒大惊,忙派家人去察看,果然看到倩娘坐在船中,神情怡然欢畅,见到来验看的家人,还询问说:“我父母是否安康?”家人感到奇怪,急忙跑回来报告张镒。此时内室中卧病多年的女儿听闻后也欢喜地起身,梳妆更衣,笑逐颜开却不说话,这倩娘走出闺房与从外归家的倩娘相遇,二人身形叠合融为一体,就连衣服都是重合为一样。张家觉得这件事终究是离奇不正,于是隐瞒不说。只是偶有暗中知道的亲戚。后来又过了四十年,王宙、倩娘夫妇过世了。他们的两个儿子因为孝廉而获取了功名,当了县丞和县尉。
我陈玄祐年少的时候常常听说这个故事,或雷同或相异,有人说是假的。唐代宗大历年末(779年),我遇见了莱芜县令张仲规,他向我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本末。因为张镒是他的堂叔祖,而且他讲述得十分细致完备,我因此记录下来。
(出自《唐传奇》)
赵颜
进士赵颜,在画工处买到了一幅软布屏障,上面画了个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赵颜对画工说:“世上没有这么漂亮的人,如果能想办法让她活过来,我愿娶她为妻。”画工说:“我这是神画,这个美女也有名字,叫真真。你只要昼夜不停地呼唤她的名字一百天,她就一定会答应。答应后,就用从各家收集来的丝织品烧成的灰配的酒给她灌下去,她一定会活过来。”
赵颜按照画工的话,就日夜不停地喊了一百天,画中人果然答应道:“在。”赵颜急忙用百家彩灰酒给她灌下去,她就活了。从画上走下来,走路说笑,吃饭喝水,都和常人一样,真真说:“谢谢您召我来,我愿意做你妻子。”一年后,就生了个儿子。
儿子两岁时,有个朋友对赵颜说:“这是妖,一定会给你带来灾患!我有把神剑,可以杀她。”当晚,就把剑送给了赵颜。赵颜才带着剑到家,真真就哭着说:“我是南岳的地仙,无缘无故被人画了形像,你又叫我的名字,就没有违背你的心愿(指嫁给赵颜)。如今你怀疑我,我不能再住在这了。”说完,就带着他儿子上了软障,并吐出了以前喝下的百家彩灰酒。再看屏障,只是多添了孩子,都是画而已。
(出自《闻奇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