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莫名想笑的几首幽默古诗词
|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嘲崔左丞》唐·省吏
崔子曲如钩,随例得封侯。
膊上全无项,胸前别有头。
————
唐高祖武德年中,天下初定,论功行赏。清河崔善为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原本他是隋朝的大臣,所以很多人不服,尤其是吏部官员,更是闷着一口气。但是崔善为的官职,是李渊钦定的,他们也没办法,思来想去,决定埋汰一下崔善为,于是就合伙写了这首诗。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后这首诗就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崔善为自然也得知了,就到李渊那告了一状。李渊见了这首诗其实也想笑,但还是忍住了,并为崔善为抱了不平,治了吏部几个官员的罪。
诗的大概意思是:这个崔善为,身材矮小还驼背,远看就像一个弯曲的鱼钩,不知道他是怎么封的候。他的胳膊以上,完全不看不到头颅,转过身来,胸前倒是有一颗硕大的脑袋。
人身攻击自然是不对的,但吏部这几个官员憋了好久才想出来的形容词,本身就挺搞笑的。
《李白醉骑驴图》宋·释绍昙
酒渴思鲸饮,金鸾早退朝。
醉身扶不起,压折老驴腰。
————
释绍昙本是宋理宗年间的一个和尚,工于诗,笔下有诗作1000多首,算是高产了。这首诗,是他看到李白的画像后,一时兴起所作的。诗很有趣,不但将李白的形象描写得很逼真,还将他爱喝酒这件事给深入了。
诗文大概意思是:李白上早朝时,突然口渴了,很想像鲸鱼那般豪饮美酒,于是早早就从朝堂上退了下来。他打完酒后,一边喝一边往回走,不知不觉就醉了,趴在驴背上扶都扶不起来,差点压断老驴的腰。
驴子驮李白百十多斤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因李白喝了太多酒,体重增加,所以连驴都感到吃力。这自然是一种笑谈,说明李白的确好饮,不然也不会有“酒仙”之称谓。
《戏答佛印》宋·苏轼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
苏东坡这首诗作于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当时他正在杭州,要到入秋后才被调往颍州。二次知杭州,苏东坡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所以常与佛印和尚一起交游,也因此留下不少趣事。
比如有一天苏东坡、佛印、黄庭坚三人一起游湖。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语。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哈哈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这首《戏答佛印》也是他们之间的轶事:古代有慧远和尚,经常用美酒款待陶渊明,而佛印和尚却用烧猪蹄来招待我,猜想他一定是想用“白猪化象”的故事来揶揄我。可是,即便他渡人渡己,就如蜜蜂辛苦酿蜜,最后尝到甜头的又会是谁呢?
实际上,苏东坡这首诗是很有禅理的,他知道佛印只是跟他开玩笑,真正的目的是想让他明白一些道理。东坡聪慧,一点就透,故有此一问。
《自嘲落牙》宋·曹琰
昨朝饭里有粗砂,隐落翁翁一个牙。
为报妻儿莫惆怅,见存足以养浑家。
————
曹琰,北宋官员,为人滑稽,颇有幽默感,常作诗取乐。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正和家里吃饭的时候,突然掉了一颗牙齿,于是他就和家人开启了玩笑,说不要替我担心,我还没老到那个份上,我靠剩下的牙齿就足以养家了。
这种乐天的性格为人所喜,他的家庭氛围自然也是其乐融融。所以,人是要学会幽默的,时常保持好的心态,许多烦恼就都远离了。
《颂古十八首》宋·释宝印
李公要劝张公酒,却被张公罚一杯。
珠绕团团休错会,还家拍手笑哈哈。
————
释宝印,南宋诗僧,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他这首诗写得是酒桌上的事,李公劝张公喝酒,但是酒桌上的话术笨拙,最后反而被张公罚了一杯。所以李公最后就喝多了,那些酒令他实在是不懂,回到家后想起来,自己还拍手大笑,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首诗隐去了酒桌上李公被张公灌得团团转的细节,但猜想一定是很有趣的,不然李公归家后也不会这么开心。岑参在他的诗中写: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想来,人生是要活得简单一点,得痛快时就痛快,有酒径须饮,有月径须歌,如此才快活。
《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
这首诗说是“戏问”,其实是友好地开了个玩笑。诗人说,您这位老人家已经七十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道路旁的榆荚就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愿意卖给我呀?
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长得特别像串起来的铜钱,所以叫榆钱儿。我想,看在岑参写得好诗的份儿上,这位老翁大概真的会愿意让他用榆荚来沽酒吧?
岑参,好可爱的一个“老顽童”啊!
《戏赠杜甫》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
这是李白写给杜甫一首开玩笑的诗,并未将其当作正经诗作,后人也没有将此诗收入李白的诗文集中,只是在民间流传。
李白说,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正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后为何变得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辛苦了!
有人说,李白写这首诗是讥讽杜甫的“拘束”,并且持这种观点的还不少。不过我不这么认为,借用一位名家的说法,这是一首“亲切而认真的诗”。理解为讥讽,“未免冤枉了李白,也唐突了杜甫”。
诗的后两句不是李白的独白,而是李杜两人的对话。具体说来,“别来太瘦生”是李白发问,“总为从前作诗苦”是杜甫的回答。这样理解就很亲切了。
《戏赠张先》宋·苏轼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宋代词人张先,年轻时有过不少风流韵事,八十岁的时候还娶个十八岁的少女做妾,他的朋友一点不觉得奇怪,而他本人也觉得十分自豪,甚至在一次聚会上写诗歌颂此事: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么直白的诗,如果在场宾客有未婚的小姑娘,估计要面红耳赤了。苏轼听了这首诗,马上写了上面那首诗调侃张先。
“梨花”对应的是“白发”,也就是一把年纪还色心不改的张先,“海棠”自然是指“红颜”少女了。新婚之夜,满头白发的丈夫,娇弱像海棠花一样的少女,一树梨花压海棠……感觉好污。
后来,只要是形容老夫少妻,基本都用这句诗形容了。据说,张先那位十八岁的小妾,还给他生了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
很多人觉得,张先一把年纪了,那位“海棠”姑娘却正当妙龄,嫁给他图啥啊?或许图他有钱,好歹张先是个官。或许图他有才华,张先也的确是一个才子。但也没准就是真爱呢,要不然张先去世的时候她也不会哭得肝肠寸断了。所以,谁说老夫少妻就没有真爱呢。
苏轼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为人幽默,写下很多好玩的诗词,下面的这一首还是他的:
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于是写了这首有趣的诗。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精致,让人叫绝。把悍妇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首创,从此以后,“河东狮”就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了。
《读诗》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
这首诗写的是杨万里舟行途中的一个片段:他出门远行,身边只带了几本唐宋诗集,常常手不释卷。清晨起早,便在船上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连早饭也顾不得去吃了。船家问他,你怎么还不去吃早饭呢?杨万里举着手中的诗卷,幽默地说:你看,我将半山的绝句当成了自己的早餐!
真是好可爱的一个杨万里呀!
后一篇:历史书上没有的冷知识(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