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遗训,读之有益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释义:人如果没有好的志向,那么虽然勇猛,也必然要受到挫伤。
作诗,不可以无我。——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
释义:写诗作诗,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南宋·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释义:意志坚定,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不懒惰,是一切善行的老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释义: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不以一眚掩大德。——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不能因为一次小的过失,就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眚(音:省),眼病,引申为小过失。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中庸》
释义: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反复一百次;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我反复一千次。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逮《省心录》
释义: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之处的人喜欢学习,认为向他人请教是耻辱的人必定自满。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释义:与其交往不正派、品行不好的朋友,还不如整天读书来得更好。
书籍之事,患人不好。——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释义: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凡作诗文者,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卷九》
解释:凡事创作文章的人,要像野马狂奔一样富有生机,,而不要像那疲惫的驴子一样呆板。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释义:学习却不能融会贯通,便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
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释义:人一生不学习,一天闲过,败坏身心,这是人生三件可惜事。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五四则》
释义: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二五则》
释义:有志气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只问如何做是对的,并不问这样做为自己带来的究竟是福是祸。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二九则》
释义:人要是犯了苟且偷安的毛病,就不能振作;人要是犯了低级庸俗的毛病,就不可疗救。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释义:见到好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好的行为,就像把手伸到滚开的水里一样马上缩手。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
释义:在是非圈子里,人家用口说,用耳朵听。在热闹场合中,人家争先向前,我则退后。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释义:为人处世,一定要少说废话,多读圣贤书,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品行,这才是正道。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
释义:重于厚责自己而轻于责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篇》
释义:面对合乎仁德的事,要勇于承当,不必对老师谦让。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
释义: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
解释:才能是用来做善事的,所以拥有大的才能,就做大的善事,拥有小的才能,就做小的善事。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清·袁枚《随园诗话》
释义:大凡作人贵在直率坦诚,而写诗作文却贵在曲折有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释义:一个正人君子所能做到最大的事情,或是所要祈求的最大事情,就是与人为善。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章句下》
释义: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释义: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释义:聪明而又虚心请教,然后才能够成才。
学之广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
释义:学习广博的知识,需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学习能够坚持不懈,就有了坚定的志向。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宋·黄唏《聱隅·学篇》
释义: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如果不能正确运用,这仍然等于没有学到什么道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稼说送张琥》
释义: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释义: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明清·顾炎武《日知录》
释义:一个人在学习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释义:向人求教称得上聪明,身体力行称得上仁德,懂得廉耻称得上勇敢。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西晋·陈寿《三国志》
释义:主持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虚退让的人格。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释义: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却持久;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但不会长久。
见侮而不斗,辱也。——先秦·公孙龙《公孙龙子·迹府》
释义: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传》
释义:人们都认为只要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释义:蛰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过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系辞》
释义: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
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明·袁黄《了凡四训·谦德之效》
释义:每当见到贫寒的读书人将要发达之前,总有一段时间会表现得特别谦虚。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
释义:自己修身而不责备别人,就能够免于祸难。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释义:让人有一乍见的欢乐,不如让人长久相处却不生厌。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释义:喜欢把听到的话到处说给别人知道的人,最好少和他讲话。一天到晚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要和他一起计划事情。